阜外医院自主研发物联网的实践
2019-01-0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软件开发技术融合,多部门通力合作,自主研发了智能化物联网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全面覆盖病房、重症监护室、导管室的智能药柜;应用于手术室/介入导管室的智能收发衣设备;依托于信息系统的耗材物流系统以及无菌物品追溯系统。
全智能化物联网管理系统覆盖到医院业务的各个环节,从患者临床路径到医护人员工作路径全程贯通,通过流程再造,在不同层面提高了医疗及护理的治疗和安全性,提升了医院运营效率,让医院管理焕发了新的活力。
智能化物联网的战略思考与启动
院领导介绍医院启动实施这项工作的初衷与背景: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应积极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传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医院领导班子集体意识到,在信息高度共享、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征下,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网络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考虑到基于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医院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发展趋势,行业竞争转变为医疗、服务、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物流管理贯穿于医院整体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等各环节。医院迫切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模式来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
2015年初,由院领导牵头,医院信息中心、药剂科、物资供应处、护理部及相关临床科室人员,共同组成了多部门合作研发小组。通过前期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科室先行先试,及时归纳总结,调整系统,最终建立了覆盖全院各科室的智能化物联网管理系统。
智能物联网系统的项目推进,不仅仅是既往流程的修改,更是如何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思想融入其中的实战。发挥各部门人员的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也是关键。首先,分析原有物流信息系统的流程,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医院管理的流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流程的完善。例如,医嘱流程、护士取药流程、药房发药流程、物价计费流程等。其次,通过后台数据的提取,实时监测药品及耗材的临床用量,进行库存预警,便于科学配送。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现场会及协调会召开了多达几十次。
智能药柜:让药学与护理回归临床
有研究发现,应用智能药柜之前,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平均每天用于基数药品的清点、检查、核对、补充、使用登记的时间为40分钟,而应用智能药柜后护士只负责药品的取用,平均每次耗时只有20秒。阜外医院智能药柜的运行也证明了这一点,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智能药柜可取用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药品,与使用前相比,护士管理病区药品的时间大大节省,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以提高。
胡盛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
李庆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赵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当前,智能药柜在阜外医院监护室及普通病房配备率均为100%。智能药柜自带的软件系统与医院HIS基础信息进行对接,医师开具的用药医嘱通过HIS传送至住院药房,药师审核无误后进行配方确认,为患者药费记账,同时将信息发送至药柜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接口将医嘱信息等传至药柜显示端,护士采用指纹登录操作系统,按医嘱信息导引取药。取药完成后数据回传,系统同时核实药柜内药品库存。这使得药品从医药商业公司到医院库房,再到病房中的智能药柜,直至患者服用,这一过程在物流信息系统里全部有记录,使药品使用全程可追溯。
除了回溯计数管理之外,智能药柜也实现了智能提醒、特殊药品个性化管理等功能。
药师拥有药柜的管理权,包括药品的入库、盘点、退库。药师根据药品使用的频次、包装体积、化学性质、常用合并用药组合等将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医院将各病区麻醉及精神药品单独贮存于智能药柜固定抽屉中进行管理,体现了智能化的“五专”管理,即专人管理、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药柜还可以与冷链设备连接,满足相关储存要求。
各病区智能药柜采取专人管理的方式,责任药师每月对柜内药品进行检查,重点关注药品有效期及药品滞留情况。在系统操作端,药师可随时监控各病区实际用药情况,定期修改库存基准数和补药基准数,既防止滞留药品产生,又保证了药品的及时供应。
围绕智能药柜的使用,试点期间药师定期去病房向护士培训药品使用规范及操作流程,并及时解答、反馈护士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同时对医嘱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医生、护士交流临床药物使用经验。
医院药学部负责人表示,智能药柜投入使用让药师从繁重的调剂工作中得到解放,有药学基础的专业人员如药学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参与到药品管理中,从而使药师有更多时间面向临床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学服务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另有数据显示,与使用前比较,使用智能药柜后各病区的基数药品种类数由65.8增至157.7,调剂临时医嘱药品的平均时间由24.5分钟降至5.8分钟,护士药师频繁往返于药房-病区之间取药的时间大幅减少,护士和药师都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患者的护理和药学服务。与此同时,各个病区临时医嘱平均退药次数也由200次下降到20次,呈大幅下降趋势。
耗材管理打通壁垒形成闭环
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一直是各家医院重点关注的领域,也是管理痛点所在。大多数医院在医用耗材管理上都面临以下几方面困境,比如系统缺失,跨职能部门之间沟通缺少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物质流转全程各岗位手工操作,出错率高;物资管理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物资种类多、数量大;医院供应商数量多,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到位;消耗物品种类多、品牌品规型号多;库房管理难度大;等等。以全程追溯、闭环管理为目标,就必须克服以上难点。
阜外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模式下,医院物资处库管员在HIS系统对耗材进行科室调拨,再由配送人员配送到各个科室使用或予以储存,物流管理方面较为倚重人力。
2015年,阜外医院以外科SICU为例进行试点,将24种高值耗材纳入智能耗材柜,研发具有心血管特点的高值耗材柜管理流程,首创将智能耗材柜与医嘱相关联,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高值耗材领取行为,降低人力成本,减少配送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改变传统模式,攻克跨部门管理的难点,是医院这套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所在。医院信息中心建立了高值耗材供应系统,连接物资供应处和智能耗材柜;建立了无菌物品追溯系统连接供应室和智能耗材柜;而医嘱系统、耗材领取系统、收费系统则分别将医师、护士、财务与智能高值耗材柜相连接。这样,智能耗材柜就打通了物资供应处、供应室、临床医护以及财务各相关部门,将所有信息整合于此,形成了全流程与闭环管理。
与此同时,医院创新性地将重要的无菌包的使用纳入智能耗材柜的管理,无菌包的领取与医嘱相关联,规范了无菌包的领取行为,实现无菌包使用的全程可追溯。
该物流系统实现了“出库——入耗材柜——取物——使用——计费——请领”全程的闭环追溯。
手术室/介入导管室行为管理系统
从2011年起,阜外医院外科手术量及内科PCI数量就已双双破万,且逐年递增。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此庞大的手术工作量,为手术室及导管室使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管理模式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后先登记后换鞋、取衣、更衣穿戴整齐后才能到手术室工作,服装管理和人员管理面临量大、繁琐的困境。
2015年,医院信息中心以手术室为试点,进行了布草管理系统的研发,通过身份识别与手术信息自动核对的方式,限制没有权限的人员领取手术服。智能发放及回收手术服,优化了更衣区管理流程,为管理者提供全程实时动态跟踪查询、处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管理,让手术室/导管室更衣环节更加井然有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人员流动,手术室洁净度管理进一步强化。
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在手术室、介入导管室应用射频技术RFID医院布草洗涤管理系统与医院自动化智能发衣柜、更衣柜、衣服回收柜连接;第二,实现应用RFID刷手术衣识别、追溯;第三,实现医护手术间提醒、衣柜循环使用等功能。
院领导总结,新时期智能化物联网管理系统是整个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药柜、智能耗材柜、发衣柜等应用不仅仅只是物资的供应,而是融入质量、安全、成本等医院管理的理念,进行管理流程的再造。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医院管理者要重视药品、耗材,还要重视物流的传递方式及其他相关工作的改进。
阜外医院基于业务特点,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管理项目是对医院药品供应、物资供应、布草管理等系统研发和实践,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