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胸肋骨骨折分型

2019-01-03徐永记但扬刚杨林江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肋软骨性骨折胸骨

徐永记 但扬刚 杨林江

胸廓是由胸骨和十二对肋骨及其相关的肋软骨组成的。肋骨骨折是胸部钝性损伤最常见的形式,肋骨多处骨折是创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1]。胸廓损伤可能伴有危及生命的损伤,如主动脉破裂或气胸[2]。因此,对于创伤性胸廓损伤患者,应积极寻找其相关损伤。本文就胸廓损伤的解剖、损伤机制、分类、影像学、治疗及长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 肋骨骨折

1. 肋骨的解剖学特征:肋骨按其肋软骨前附着体不同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骨。第1~7肋为真肋骨,每根肋骨通过其肋软骨直接附着在胸骨上。第1肋的肋软骨通过软骨附着在胸骨柄上,第2~7肋软骨与胸骨柄或者胸骨体之间形成滑膜关节。第8~10肋通常是假肋骨。假肋的肋软骨与下一肋的肋软骨之间形成同步软骨,因此其与胸骨的连接是间接的。浮肋(第11、12肋骨)不附着在胸骨上,这些肋骨的软骨止于腹部肌肉组织。

从形态学上,肋骨可以分为典型肋骨及非典型肋骨。典型的肋骨(第3~9肋)由头、颈、体部和结节组成。第一肋骨头部有一个小面,与T1椎体连接,锁骨下血管上表面有两个凹槽。第2肋骨的主要非典型特征是位于上方的“前锯肌结节”,其中部分起源于前锯肌。第10~12肋骨的头部只有一个关节面。肋骨的体部是弯曲的,包含一个肋沟,肋沟内有肋间血管和肋间神经。此外,第11~12肋骨没有颈部和结节。

2. 肋骨骨折的发病机制:应力性骨折是由重复应力引起的过度损伤。应力性骨折可由正常骨的异常重复应力(疲劳骨折)或异常骨的正常重复应力(功能不全骨折)引起。疲劳性骨折通常发生在年轻活跃的个体,而功能不全性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疲劳性骨折是一种罕见的肋骨损伤,常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或慢性咳嗽患者。疲劳性肋骨骨折通常是由于肌肉的重复拉伸力造成的,按照骨膜水肿、进展性骨髓水肿、微骨折最终完全骨折的进展。肋骨应力性骨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第1肋骨疲劳骨折与运动有关,包括手臂重复的运动(如棒球投手、网球和长曲棍球运动员的优势臂)[3]。骨折通常出现在第1肋骨的前外侧,这是由于前斜角肌和前锯肌及肋间肌的重复反作用力所致。肋骨中段的疲劳损伤通常是躯干重复动作的结果,在赛艇运动员、游泳运动员和高尔夫球手中可见。在赛艇运动员中,疲劳损伤最常见的部位是第5~9肋骨的前外侧或外侧,这是由于反锯状肌、前斜肌和外斜肌的反复收缩所致;高尔夫球手的肋骨疲劳损伤通常涉及躯干前臂侧第4~6肋骨的后外侧;在棒球运动员中,由于反方向的背阔肌和外斜肌力量的重复作用,可以看到浮肋的疲劳损伤。慢性咳嗽患者也可发生肋骨疲劳骨折。应力损伤包括一系列过程,从骨膜水肿进展到骨髓水肿,最终形成离散应力骨折[4]。MRI可以准确描述应力损伤的进展阶段。

肋骨骨折是65岁及以上人群中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老年人肋骨骨折最常见的机制是站立时跌倒(脆性骨折)或从高处跌倒。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65岁)可能会出现低骨量,发生肋骨骨折的风险增加,尤其是髋关节和手腕。建议对这类患者采用针对性的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发生骨折的可能性[4]。

3. 肋骨骨折分类:分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移位性”或“非移位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累及肋骨内皮层或肋骨外皮层,完全性骨折则表现为内皮层和外皮层肋骨断裂。肋骨比其他长骨更具弹性,使其容易发生一种称为“屈曲骨折”的不完全骨折。扣带肋骨骨折严格定义为内肋皮质的弯曲或扭结,而不伴有外肋皮质的破坏。反向扣带骨折表现为相同的形态,但累及外肋皮质,而不累及内肋皮质。在没有明显断裂线的情况下,内外肋皮质也会发生弯曲。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扣带肋骨骨折。心肺复苏后的肋骨骨折主要累及锁骨中线的第2~6或第7肋骨[5]。

节段性肋骨骨折是一种至少由两条完整的骨折线组成的骨折。它可能是移位性或非移位性骨折,通常与高能创伤有关。连枷胸是指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局部胸壁失去了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在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向内收缩,呼气时向外膨胀。连枷胸节段骨折涉及三根或三根以上的肋骨。连枷胸是钝性胸部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其死亡率为5%~36%。相关的胸内和胸外损伤以及相关并发症(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败血症)风险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6]。其中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延长机械通气和胸壁外固定的时间。

4. 肋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胸部正位片通常足以评估轻微创伤后的肋骨骨折患者。胸部正位片对肋骨骨折的检测灵敏度较低。然而,在临床工作中,胸壁疼痛患者行肋骨X线片并不少见,一般用来排除肋骨骨折。肋骨点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超声波也可以用来诊断肋骨骨折[7]。胸部CT扫描通常是高能钝性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对于肋骨骨折的手术评估,建议采用肋骨三维重建。

5. 肋骨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孤立的肋骨骨折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肋骨骨折的手术固定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连枷胸、胸部畸形、减轻疼痛和避免残疾、症状性骨不连[8]。肋骨骨折可以使用多种固定装置来固定。目前最常用的肋骨固定方法是采用锁定钢板装置,钢板放置在肋骨的外皮层[8]。锁定板的制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预成型或可塑的,由永久或可吸收材料制成。一个独特的锁定板是U形,U形板沿肋骨的上侧面放置,并通过肋骨的中部放置锁定螺钉来固定[9]。术后并发症包括肋骨固定板移位、肋间神经疼痛、感染、血肿或持续性积液。

6. 肋骨骨折的并发症:从轻微的不适到可能危及生命,如主动脉破裂或气胸。根据产生骨折所需的创伤程度和相关损伤可将肋骨分为3个部分。第1~4根肋骨的骨折通常需要高能损伤。血管损伤通常局限于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尤其是在第1肋骨骨折的情况下。孤立性第1肋骨骨折血管损伤发生率为3%,而合并多根肋骨骨折的第1肋骨骨折血管损伤发生率为24%[10]。第5~9肋骨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胸膜及胸膜外并发症(如肺挫伤、肺撕裂、胸腔积血、气胸及胸膜外血肿)。浮肋骨折最常合并肝、脾、肾损伤。肋骨骨折,尤其是发生在实质性胸壁损伤的情况下,可能与长期发病率有关。肋骨骨折的慢性并发症包括感染、胸壁畸形、骨不连、慢性疼痛、咔嚓声、主观呼吸困难、长期残疾、生活质量低下。

二、 肋软骨损伤

钝性胸外伤或运动可能会造成肋软骨及其附件的损伤。肋软骨骨折在高能钝性胸外伤中较为常见。在碰撞运动(如曲棍球和橄榄球)中,由于直接打击而造成肋软骨骨折;而涉及扭转动作(如摔跤)的运动可能会使运动员发生肋骨关节分离,这种分离通常发生在相对固定的第1肋骨和第2肋骨的水平[11]。

肋软骨及其附件的损伤通常包括发生在第1肋骨和第2肋骨。在高能创伤下,常伴多处肋骨或连续骨折发生,受累患者合并胸内、肝损伤的风险较高。在影像学上通常难以发现肋软骨骨折,除非肋软骨高度钙化或骨化[12]。这些骨折在急性情况下常被忽略,患者可能在创伤后数周或数月出现胸骨旁疼痛或胸骨旁肿块。肋软骨损伤及相关的软组织损伤可通过CT、MRI或超声诊断。在CT上,非移位性肋软骨骨折是一条低衰减的骨折线,移位性骨折是软骨表面或骨折碎片的重叠。冠状面重建CT图像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尤为有用。在MRI上,肋软骨骨折在冠状面流体敏感序列上表现最好,视野较集中,典型表现为周围水肿的线性高信号强度线;在超声检查中,正常肋软骨骨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低回声带状结构,由平行的薄回声线分隔,代表软骨和邻近软组织之间的界面。彩色多普勒显示正常肋软骨水平无血管增生[13]。肋软骨骨折表现为低回声软骨及其回声边缘的局灶性不连续,移位程度不同。随机骨损伤通常采取保守治疗。运动员损伤后一般限制参加体育活动3周以上,恢复体育活动时需使用防护垫。

三、 胸骨骨折

胸骨是胸廓的前中央部分,由柄、体、剑突三部分组成。柄,是胸骨最宽的部分,它与锁骨和第1肋骨相连,并通过胸骨柄关节与胸骨体相连。成人胸骨柄关节是典型的纤维软骨关节。在30%的病例中,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盘可能被部分或完全吸收,并被滑膜组织所取代。侧面,胸骨柄关节与第2肋骨相连。在远端,胸骨与第2~7肋软骨在外侧相连,远端与剑突相连。剑胸骨关节在年轻个体中是软骨性的,但在成人期趋于骨化。剑突是胸骨最小也是最易变的部分。

胸骨骨折在交通事故中比较常见,也可见于应激性和病理性胸骨骨折。胸骨骨折可移位或不移位。胸骨骨折可能是孤立的,也可能合并其他损伤。孤立性胸骨骨折预后良好。移位或不稳定的胸骨骨折,可能合并其他类型的胸壁损伤,以及心脏、肺、胸膜、腹部、颅脑、脊柱和肢体损伤[14]。胸部侧位片可明确有无胸骨骨折。

大多数胸骨骨折的治疗是保守的。手术适应证包括不愈合、严重疼痛、呼吸功能不全、畸形、移位骨折(闭合复位无法纠正)和胸骨不稳定,手术固定通常采用布线或钢板[15]。

四、 胸骨柄关节损伤

胸骨柄关节的破坏可能与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有关。根据损伤机制的不同,胸骨柄脱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Ⅰ型损伤是一种胸骨后脱位,通常发生于直接撞击损伤。Ⅱ型损伤是一种胸骨前脱位,发生于间接屈曲性损伤。胸骨柄脱位可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导致强直、胸壁畸形及呼吸功能受损[16]。目前对于这种罕见损伤的手术适应证尚未明确。

五、 结论

肋骨骨折是胸部钝性损伤最常见的形式。肋骨多处骨折是创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肋骨骨折数量的增加,尤其是老年人,肋骨骨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急性情况下,正确认识胸廓损伤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准确地描述伴随的损伤。

猜你喜欢

肋软骨性骨折胸骨
老年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双侧双头胸骨肌变异1例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肋软骨炎该怎么治疗呢?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闽南地区汉族成年人肋软骨钙化程度与年龄、性别关系分析
肋软骨三维CT重建技术在成人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