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十九大报告的“两大使命”
——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01-03王历荣陈湘舸

关键词:共同体和平中华民族

王历荣,陈湘舸

(1. 四川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2.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也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使命到本世纪中叶便将完成,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历史使命,需要全世界人民携手长期奋斗。

1 “两大使命”的内涵与关系

使命,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都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它是指意义及其重大的目标与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1]为此,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深入全面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我们党和人民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无疑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

“(十九大的)主题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1]这就决定,十九大报告的基本内容就是关于新时代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思路与战略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以便实现新时代肩负的伟大使命。十九大报告的初心与使命二者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也就是目的与实现目的的途径、 战略举措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而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2]215。由于“中国有13亿多人,只要道路正确,整体的财富水平和幸福指数可以迅速上升,但每个个体的财富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就不那么容易了。”[2]265这些论述表明: 中国梦实际是幸福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深刻认识正确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历史使命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把握另一个历史使命,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明确,“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确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使命的同时,还要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与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不言而喻,这就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肩负两大使命: 在国内顺应中国人民的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同时,在国际上则是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在新时代,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没有放弃对最高理想的不懈追求的具体表现。

第二,两大使命互为条件、 互相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呼吁: 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关系人类命运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他还多次强调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272“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 转嫁危机、 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2]273这些精辟论述令人信服地表明: 在新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人民顺应世界潮流、 全人类愿望,走入世界舞台中央,担负起共产党人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办好国内事情,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要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曾强调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3]313因此,对于丰富的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 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 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 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3]313。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仁”为核心。“仁者爱人”,不仅爱亲人,国人,而且要爱天下之人。充满大爱、 博爱精神的传统文化倡导天下为公、 助人为乐、 利己及人。它认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以天下为己任。所以天下太平、 人人幸福的大同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大同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梦”。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文明古国、 经济大国,更是有责任、 有义务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思路与战略构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实现这一伟大而艰巨的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并确定了正确的思路和战略构想。

习近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思路是继续深入进行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坚持并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基本思路是依据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成功经验得出来的总的结论。习总书记指出: 正是由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制度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跨步进入新时代。

关于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四个伟大”。这“四个伟大”,以伟大梦想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体,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我们国家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反复表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实现。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努力把自身建设好,也就是习总书记强调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是,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又需要结合伟大斗争、 伟大事业的实践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在人类社会飞速变化的进程中,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14个方略。这14个方略为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使命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具体来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二者为实现伟大使命提供了正确领导;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则为实现伟大使命提供了坚实且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它使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使命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积极投身其中,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两个方略,则为中国梦伟大使命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迅速提高,七亿多中国人脱贫致富,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实现了小康。在十八大后这五年中,由于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特别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为此,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形势下,“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只要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发展理念,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伟大使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几个方略,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它们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和谐安定的良好条件与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14个方略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为了切实实现人民幸福这个伟大使命的终极目的,十九大报告还具体构建了“健康中国” “平安中国”和“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3]370。从幸福学来看,人的健康在决定、 影响其幸福感的诸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这意味着建设健康中国是以人民幸福为终极目的的伟大使命的重要举措。“健康中国”既要关注人的生理健康,也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逐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还要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为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条件;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为心理健康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

平静安宁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对于人们幸福感的提升和保持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同时,十九大报告还强调要进行平安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平安中国对于人们拥有平静安宁的心情和精神状态的作用是不言而喻。令人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来华留学创业和旅行的国际社会各界人士几乎异口同声称赞我们国家是全世界治安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在这里生活很有安全感。在建设平安中国方面,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还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巩固成绩,消除隐患。美丽中国对于人们拥有平静安宁的心情和精神状态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生活实践体验昭示人们: 绿水青山、 蓝天白云、 鸟语花香、 清洁干净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助于保持平静安宁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当然,这种良好优美的环境还有助于生理健康。所以,幸福学也认定: 美丽中国是实现以人民幸福为最终目的的中国梦这一伟大使命不可或缺的条件。

培养千百万时代新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个伟大使命的一个重要方略。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强调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 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 精神文明创建、 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在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是因为正如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说的那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和国家将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411。这里所讲的“关键在人”的“人”,显然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合乎新时代要求,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是具有时代精神、 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具有实干精神、 具有“学习精神”和有大局意识、 世界眼光的人。

3 实现“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使命的思路和战略构想

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 倡导、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使命的基本思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年9月,习近平首次在联大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定义为和平、 发展、 公平、 正义、 民主、 自由,推进建设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秉承开放精神的新格局,将‘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起来,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4]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强调指出:“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 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3]41-42

之所以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使命的基本思路,是因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题。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3]538由此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因而是全人类努力奋斗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这就要求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倡导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理念的中国共产党人; 追求世界“大同”,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理念的中华民族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人类开辟和平发展道路的重任,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 炎黄子孙之所以无论在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矢志不渝地倡导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因为这是一条金光大道、 康庄大道、 幸福大道,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走向美好明天、 光明未来、 理想社会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对于和平发展道路的这种基本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 炎黄子孙纵观古今中外历史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这又是由于和平与发展二者之间原本有着内在联系。实行和平发展,就会使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和平的角度来看,它对于发展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经济、 文化、 社会的发展,需要安定和平的环境。二是人们在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生活,才会逐步扩大生活需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的提高。人的发展反过来又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三是在国内外安定和平的环境中,有利于市场的扩展,得以进行正常的经济、 文化的交流。四是在安定和平的环境中,有利于建立健全国际性组织,签订履行国际性规章和条约,从而有利于国际关系正常化、 国际社会的治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对于和平也有重要作用: 一是发展物质生产为和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时,所生产的财富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衣、 食、 住、 行生活消费的基本需要。这是一个国家,也是整个世界得以安定和平的基本保证、 必要条件。如果经济、 社会落后,不能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两个方面的基本需要,国家内部和国与国之间就会存在为争夺生活必需品而发生动乱、 乃至战争的危险。发展是硬道理。物质短缺的问题主要靠发展去解决; 二是发展文化教育,实现文化自觉,为和平提供必要的思想保证。回顾人类社会文明史,真可谓是一部战乱史。直到今天,地球上还硝烟弥漫、 枪声不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文化教育、 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关系甚大。这是指相对于科学技术、 社会生产力发展已达到今天的较高程度来说,人的文化思想、 道德修养的发展滞后的状况凸显。虽然人类创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丰裕的物质财富,但却发生了马克思所批评的“异化”现象,人成为财富的奴隶,片面、 畸形发展,单边主义、 霸权主义抬头乃至泛滥。所以说,在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最重要的是方略就是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此,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是由于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它的指导下的发展就是十九大报告所倡导的和平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1]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的成果,既是一种物质性经济,又是一种文化性经济。它使物的增长与人的进步相互促进,从而得以平衡发展。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就其实质来看,它是高效经济、 美丽经济、 共享经济,从而是幸福经济、 人本经济。正是由于它的共享性、 幸福性、 人本性决定它能够使人类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为此,我国不仅在国内发展坚定不移地自觉地以新发展理念,而且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社会倡导新发展理念,让世界各国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由此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不仅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使命,而且将成功地实现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个使命。

4 结 语

理论的力量在于彻底。当一个政党、 一个组织一旦把自己的使命明确地规定为人民谋幸福,它们势必自觉地按照幸福增长规律的要求探索构建社会活动的体制,确定和实施有助于人民幸福增长及保持的方针政策、 行动规划。这就可以避免在构建制度、 选择模式、 制定方针政策与规划时出现不利于幸福增长和保持的错误。党的十八大之后,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幸福,为此在国内提出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国际上提出共赢互利的开放战略,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年来的国内国际治理决策与行动,无一不利于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幸福,从而得到国内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同,并积极参与。

为了深入认识、 把握新时代的使命,提高实现使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中国学术界应加强幸福学及幸福经济学、 幸福政治学的研究。在幸福学看来,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这三者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人民幸福是目的,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手段。站在幸福学立场上,我们还可以进而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手段。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了不忘初心,我们应当牢记使命,努力奋斗,力争早日实现使命。同样,在十九大提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个在国际范围内,以全人类为对象的使命,相对于幸福这个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来说,它也是手段。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为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终极目的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例如,“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大事业”,无疑是为人类作出的“新的更大的贡献”,而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站在幸福学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把一切行动归结为人民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呼吁的那样:“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 共同担当,同舟共济、 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 让人民更幸福。”[3]482

猜你喜欢

共同体和平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