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省级电大学科专业建设思考
——以安徽为例
2018-12-31姚艳杰暴雪静魏海林徐谷波
姚艳杰,暴雪静,魏海林,徐谷波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教务处,合肥 230022)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开放大学是我们接受挑战、把握历史机遇的重要实践。2010年5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 “办好开放大学”[1]。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广东五所地方开放大学先后挂牌,标志着我国以开放、灵活、全纳、终身为基本理念的新型大学诞生。2016年,《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专业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实用、新型、交叉专业。”[2]广播电视大学办学3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当前,各省级电大在推进开放大学建设进行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顺应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鲜明远程教育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加快学分成果的转化与认证等这些环节都是省级电大战略转型中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众所周知,学科、专业、课程是构成一所高等学校的基本要素[3]。学科是一所高校的发展基础,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力量、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形成的学业门类,是为满足某种社会职业需要而设置,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科人才设置的,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体现。专业为满足经济社会岗位和人才的需求需要多个学科来满足,因此,学科和专业是相互支撑的。在高校实际发展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长期的,相对比较稳定,而专业相对比较灵活,可以根据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省级电大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广播电视大学自建校以来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广播电视大学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充实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学科结构日趋合理、文理并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的局势,基本建立起与各省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科体系。
历经持续的发展,省级电大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模式得以深化改革,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稳步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以安徽电大为例,教学模式发展方面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采用多元化学习途径满足不同学员需求,建立了“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强调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资源等对象的开放,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各类优质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建设业务精湛的专职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精通教学设计、资源开发、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及项目管理的专兼职教师,打造了学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的省级教学团队。质量保障方面坚持以“五统一”和“五要素”为核心,实行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和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了以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现代化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了50多万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型人才。
二、省级电大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省级电大对学科专业建设和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办学条件等依然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开放大学建设的推进,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
(一)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间矛盾加深
学科专业建设是一所开放大学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重要载体,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除了必须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外还要考虑自身特色及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4]。即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不仅要为社会产业的规划发展提供服务,为地方经济及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要为提升生源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技术及知识支撑。
以安徽电大为例,目前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建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增加,部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尤其是应用型、技能型的课程设置较少,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还未能脱离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模糊不清,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专业任课教师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感知和产业生产技术创新方向的感知出现双缺乏,专业建设和教师认知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学生感觉自身所学与社会实践脱离。同时,远程教育这种教与学的准时空分离模式对技能型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也产生一定的迟缓性,这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速度是不协调的。
(二)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专业缺乏
特色专业是提高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一些省级电大,作为地方高校与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5]、合作共建共享专业方面为空白,与当地大中型企业、前沿科技发展公司合作共建学科专业经验缺乏。如安徽电大,虽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每年有条不紊的新增一些专业,但是专业建设与开放教育趋同性强,与安徽的地域文化及经济特色结合度不够紧密,没有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缺乏长期的专业建设理念,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不突出。
(三)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办学自主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6]。虽然电大具备30多年的办学经验,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局限性,地方电大一直没有独立设置专业、发展学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长期承办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专业,专业开设一直紧跟国家开放大学及合作高校,自身缺乏一定的学科专业建设经验,致使体现学科建设水平的核心要素,如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等相对较弱,导致学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较薄弱。
三、省级电大学科专业建设定位与建设思路
(一)学科专业建设定位
学科专业定位决定学校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对学科专业进行科学定位是开放大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配置与建设学科资源、发展特色专业不可或缺的前提。
如安徽电大可以《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围绕安徽省“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7],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安徽省教育发展规划,以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8],围绕学校发展整体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科专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从构筑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并优化现有的学科资源,按照“调整结构,凸显特色,争创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学科专业建设战略,实行多学科协调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统一,跟踪先进目标与自主创新发展相结合,打造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形成显著特色,不断提高学校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
(二)学科专业建设思路
1.立足区域发展,实行开放办学模式
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定位发展要紧密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与地方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以开放形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办学模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实现教育观念、办学方式、学习对象、培养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资源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开放,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9]。
2.发展优势学科,提高学科竞争力
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应审视分析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资质、办学特点以及历史积淀,对已有的优势学科专业和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根据经济社会岗位人才需求数量减少需求量不大、设置雷同的学科专业,对学科专业的空间布局、人才培养口径、人才培养层次进行调整;增设符合时代特色、契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前沿学科专业;重点发展能够满足本区域产业结构需求的优势和特色专业,积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建立相应学科群,通过学科群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最终将学科专业建成集研究生、本专科一体,以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群为塔基、研究型学科专业群为塔尖的金字塔形学科专业体系。建成的学科专业体系应与本区域社会经济部门的空间布局、人才需求口径、人才需求层次相适应。
3.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引,培养应用型、双创型人才
开放大学的本质是趋向未来、创造未来的[10]。因此,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定位应找到适应当前需要和社会未来发展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如安徽电大的学科专业建设要依据安徽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科学设置专业,培养既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又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前社会需要或者以自身办学条件作为唯一依据设置专业,阻碍学校发展。学科专业定位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要以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11]。
四、省级电大学科专业建设对策
(一)明确目标,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宏观规划
目标,是我们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的设定,是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不宜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同类院校错位发展、创新发展[12]。
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应该立足实际,按照“适应需求、行业支撑、适合在线、追求卓越、错位发展”的建设原则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即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13]。如安徽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应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区域经济特点和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在现有的文、法、经、管、教、理、工、农、医等九个学科群的基础上,以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为主线,重点建设实用、新型、交叉专业,突出学科专业建设的本土化、特色化、综合化,适度扩大学科覆盖范围,增强学科竞争力,形成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相统一,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打造具有明显省域特色和优势的远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二)科学调研,适应经济社会需求
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开放大学必须坚持的办学理念。这个办学理念遵循了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提出的“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教育理论[14]。因此,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要认真分析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对人才结构的需求,通过优化专业结构,适应由此所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重点研究调整和增设一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兴专业[6],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服务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专业的调整和增设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对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奇怪现状进行深入客观的调研,分阶段、分层次地优化调整现有专业、新增急需专业,避免重复建设,最大化地发挥现有师资优势,满足因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
(三)深化改革,凝练优势与特色
学科专业作为一所大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不仅要稳固发展已有的优势基础,更要审时度势、锐意改革,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科专业群。首先,要加大改革力度。如安徽电大的学科专业建设应以“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精神引领学科专业建设,着力深化学科专业改革。传统学科专业是一所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最重要内容,这些学科专业历史悠久,优势突出;开放大学应在继续办好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同时,把握时代特征,加大现有专业改造提升力度,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增加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
其次,凝练优势与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发展代表一所学校的水平,体现学校的生命力。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抓关键、固优势、凝特色。如在汉语言文学、茶文化等传统专业建设中注入具有安徽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比如闻名遐迩的黄梅戏唱腔,享誉中外的笔墨纸砚、芜湖铁画的欣赏与制作技艺,声名远扬的绿茶种植与鉴别,不仅能培养与众不同的专业人才,也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5]。同时,与本区域的科技企业、高水平大学合作,建设特色前沿学科专业。如与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智能制造企业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强强联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流本科,培养具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精深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智力支撑。
(四)模式创新,注重开放与合作
开放大学强调教育理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机会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每一个有愿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学服务[10]1-5。首先,以开放,共享、合作模式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如落户于安徽电大的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改变单纯依靠自身办学条件建设学科专业的机制,通过共建共享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合作共建优质学习资源,为安徽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开辟了新思路。其次,打造学科专业团队。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建立一支能够服务学科专业应用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每个学科应形成一支由学科理论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工程师、骨干教师、优秀学者等组成的队伍,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协调配合,保证学科建设站在学科和行业发展前沿,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第三,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设立境外分校,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多学科、多层面的开放合作机制,实现“打通六脉、融汇资源”的目标。
五、结语
开放大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型教育体系建设、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结构、运行模式上都有别于电大和普通高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学科专业发展思路的开阔与创新;不仅需要先进的发展理念为引导,也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优化落实的途径与方式。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因此,在筹建省级开放大学背景下建设学科专业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大一统的模式,也不能奢望照搬成熟的模式,应着眼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秉承教育平民化、终身化的价值取向,坚持特色办学与服务社会并举,从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服务对象出发,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切实做好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7-12-1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2016-01-21)[2017-12-15].http://www.moe.edu.cn/ 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3] 马惠玲.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9):85-86.
[4] 康萍.浅析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J].中国远程教育,2012(6):35-37.
[5] 王慧,赵玉宝.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与错位发展研究:以上海开放大学、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1):76-81.
[6] 张玲.转型过渡期省级电大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41-43.
[7]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EB/OL].(2011-11-23) [2017-12-15].http:// www.ahgj.gov.cn/index.php/66/view/655.
[8]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02-21)[2017-12-15].http://www.ahedu.gov.cn/168/view/5246.shtml.
[9] 刘智刚.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地方开放大学专业建设探究[J].职教论坛,2016(30):53-55.
[10] 郝克明.开放大学:我国新型大学的诞生与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3(1):1-5.
[11] 安徽省人民政府.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7-01-11) [2018-02-01]. http:// xxgk. 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7/1/11/456805195489.html.
[12] 罗骥,施旭东,杨美和,等.地方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研究:以云南开放大学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12(9):10.
[1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OL].(2017-02-04)[2018-02-01].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
[14] 王洪才.论高等教育“适应论”及其超越:对高等教育理性视角的理性再审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0): 129-149.
[15] 安徽省人民政府.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7-01-11) [2018-02-01]. http: //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7/1/11/45680519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