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产品质量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8-12-29徐邦栋李荣林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

徐邦栋 李荣林

摘要:生产和出口高质量产品具有许多额外利益,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这些研究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讨了进口国、出口国和公司特点对质量差异化产品贸易的影响。供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异质性公司的质量选择,需求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非同位偏好的影响。文章主要对近年来兴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指出可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关键词:产品质量;企业异质性;非同位偏好

一、 引言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互惠互利的,参与国获得贸易利益的多少与其生产的产品种类没有关系。但也有学者认为生产不同产品的贸易收益不一样,生产高质量产品通常具有一些额外收益,例如有利于促进技术扩散和经济增长等,在实践中,几乎所有国家都追求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高越,20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分工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这种现象,早期的学者对产品按照质量水平进行垂直划分,为产业内垂直贸易理论提供了研究视角,但没有突出规模报酬情况与非完全竞争的地位,而是将产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国家间在物质和人力资本存量方面的差异(Gao、Whalley & Ren,2014)。

近年来,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呈现出增强趋势,学者们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Melitz(2003)认为企业生产率具有异质性,他的研究标志着关于国际贸易的研究进入了异质性公司理论(HFT模型)阶段。但该理论没有考虑产品质量不同,所以该模型的部分结论与现实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它认为出口企业产品价格会低于非出口企业,并且随着出口距离的增加,商品价格变得越低,但是Verhoogen(2008)发现相反的事实,Gao、Whalley和Ren(2014)发现平均价格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提高,即出口价格与距离正相关,前人的主流贸易模型对此很难做出解释,发现如果考虑了产品的质量差异,这些不符就能够得到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Alchian-Allen效应,即贸易成本对低价格产品的价格提升作用要大于高价格商品,所以促进高价格的高质量产品的出口,Hummels和Skiba(2004)的研究发现:到目的地市场的运费越高,出口FOB价格就越高,从而验证了Alchian-Allen效应。

另一种解释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主要研究进口国、出口国和公司特点对质量异质性产品贸易的影响。在供给方面,一些研究扩展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公司和不变加成模型,考察了公司如何选择产品质量,例如Johnson(2012),Kugler和Verhoogen(2012)的研究;供给方面的另一些研究,例如Antonaides(2015)使用了准线性效用函数,所以成本加成比率是变化的。在需求方面,一些研究使用了非同位偏好的效用函数,质量的决定主要依赖需求方面,例如Feenstra和Romalis(2014)、Fieler,Eslava和Xu (2014)。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一个是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度量,例如Gao,Whalley和Ren(2014)把我国出口增长进行了分解,包括集约边际、扩展边际和质量的提高,他们利用6位数HS编码的贸易数据考察了我国出口增长的特征,发现出口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的研究是考察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例如殷德生(2011)的研究,他考察了生产规模和交易成本等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

二、 基于供给视角的产品质量研究

在供给视角的研究中,一般假设消费者具有同位偏好,所以不需要关注收入方面的影响,只需要从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等国家层面的差异方面或者从生产率等公司层面的差异方面寻求对贸易的解释。

早期的相关研究包括:Markusen(1986)等认为富国出口质量较高的奢侈品,这是由于这些商品是资本密集型的,高收入国家恰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最近的研究包括:Baldwin和Harrigan(2011)、Johnson(2012)等把垂直差异化产品融入到异质性公司模型中,尝试解释为什么高生产率的公司出口高质量的商品。这些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不变加成的研究;一类是基于可变加成的研究。

1. 基于不变加成的研究。在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中,产品并没有质量上的差异。Baldwin和Harrigan (2011)把垂直差异化产品引入到Melitz(2003)的模型中,他们想从供给方面解释高生产率的公司出口高价格产品(同时也是高质量)这种现象。他们的研究保留了Melitz (2003)模型的核心假设——公司具有异质性生产率。在需求方面,消费者能从高质量产品消费中获得额外效用,在供给方面,公司生产产品的种类不同,不同类型产品具有不同质量,生产高质量产品需要投入更多。在他们的模型中,公司生产率的差异体现了质量上的差异,具有较高质量的商品价格较贵,盈利能力更强,并且能进入更远的市场。

在Baldwin和Harrigan(2011)的模型中,通过异质性公司的自我选择效应,只有价格和质量足够高的商品才能够出口到较远的市场,这个结论不同于Melitz(2003)以及其他HFT模型。在Baldwin和Harrigan(2011)的模型中,竞争力最强的是高价格和高质量的商品。另外,当目的地市场规模变大时,出口市场变得更有吸引力,自我选择效应使一些质量较低的商品得以出口。

在Melitz(2003)的模型中,唯一的投入要素——劳动是同质的。Kugler和Verhoogen(2011)基于哥伦比亚制造业数据,对投入品价格、产出价格和工厂大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大公司定价高,并且大公司对中间投入支付的报酬更高。Kugler和Verhoogen(2011)对Melitz(2003)模型进行了拓展,加入一个完全竞争但是具有质量差异的中间投入部门和垄断竞争的最终产品部门,建立了异质性公司模型,在该模型中投入和产出质量都是內生变量。对一个企业来讲,生产能力较强,会买入更高质量中间产品,支付较高支出,并生产出高质量最终产品。

2. 基于可变加成的研究。在基于不变加成的研究中,不同公司的价格加成比率是一样的,这与现实不符。Antoniades(2015)总结了企业异质性的5个形式化事实,其中包括价格加成比率的异质性;对竞争反应的异质性;产出价格、公司规模和产品质量之间关系的异质性。基于不变加成的研究不能对此做出合理解释。Antoniades(2015)通过放弃不变加成假设,解释了关于公司行为的一些特点,例如,出口商的加成率更高,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加成率更高等。他的理论也解释了加成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的大小因公司而异。

Antonaides(2015)的研究把出口价格和生产率联系了起来。在Antoniades(2015)的研究中,市场竞争的增加通过两个渠道发挥影响,一是直接的竞争效应,另一个是质量差异化范围的增加。其中,直接的竞争效应与前人的结论相同,例如市场大小增加会导致更多公司进入市场而带来竞争,公司退出与存活的成本分界点会下降,平均生产率就会提高。但由于新进入者的竞争,存活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平均加成率和價格下降。第二种渠道是质量差异化范围的提高使公司更容易支付创新的固定成本,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质量、加成率和价格以应对。这两种渠道方向相反。对于生产率较高的公司,质量、价格和加成率会上升,这是因为创新效应超过竞争效应。而其他公司则相反,这是因为竞争效应超过创新效应。Antoniades(2015)的研究得出了价格、生产率、市场份额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正如大多数质量异质性企业模型,Antoniades(2015)的模型得到以下结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占据了较大销售比例,生产出更高质量产出,并解释了一国出口中的大部分。

三、 基于需求视角的产品质量研究

传统贸易理论一般关注供给方面的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例如生产技术和要素禀赋等,所以考察收入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相对少得多。从供给角度进行的研究一般假设消费者具有同位偏好,但实际上消费者偏好通常不具有同位偏好性质。许多研究发现,产品质量与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收入有关。

1. 产品质量的Linder效应。根据Linder假说,收入水平是影响贸易方向的重要因素,具有相似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相互贸易较多。富国和穷国在高质量产品的消费上具有不同特点,富国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高质量产品的消费,按照Linder理论,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具有更高的生产和消费重叠程度,所以相互间的贸易较多,并且富国间高质量产品的贸易相对穷国间而言更多一些。

Lugovskyy和Skiba(2010)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研究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产品的质量选择,同时证实了Linder效应和Alchian-Allen效应。在一个多国模型中,他们假设国家特定的质量偏好和运输成本是随机分布的,他们发现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该国距离富国目的地的距离成正比,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对质量具有较强的偏好,所以支持了Linder效应。他们还发现了遥远目的国的较大市场份额促进本国生产高质量产品,这是由于运输成本对高质量产品的成本影响较小,所以又证实了Alchian-Allen效应。

2. 垂直本地市场效应。基于Linder效应,Fajgelbaum,Grossman和Helpman(2011)对不同质量的商品间贸易提供了一个需求角度的解释。按照Krugman(1980)的理论,规模报酬是影响贸易方向的重要因素,当存在规模效应时,高贸易成本和高本土市场容量使得本国企业具有竞争能力。所以,国内需求较高的商品容易成为一国的出口商品,我们称之为本地市场效应。Hanson和Xiang(2004)把本地市场效应拓展到多行业情况,行业之间在运输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程度上有所不同,他们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大国在运输成本较高和产品差异化上出口更多。

Fajgelbaum等(2011)研究了垂直差异化产品的贸易问题。在他们的模型中,消费者拥有异质性收入和偏好,需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消费者具有非同位偏好。该模型通过"垂直本地市场效应"来解释为什么富国出口高质量产品。若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情况和交易成本时,需求会对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在消费者具有非同位偏好情况下,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不同质量水平的商品的需求,所以收入水平变化会影响一个经济体的产品质量。在贸易成本较低情况下,富国的产品质量通常比穷国高。Fajgelbaum等(2011)的研究还证明了当交易成本较高并且两国经济规模相当时,对高质量产品来说,富国是净出口者,而穷国是净进口者;对于低质量产品则相反。

3. 收入分配效应。当需求函数具有非同位性特征时,收入分配会对具有不同质量的产品间的交易产生影响。Bekkers,Francois和Manchin(2012)发现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国家进口较低质量的产品,Latzer和Mayneris (2012)研究了一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对其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Bekkers等(2012)考察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收入水平的高低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他们研究了随着进口国收入分配差距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进口价格是怎么变化的。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基于2000至2004年100多个国家的HS编码6位数商品数据,他们发现富国进口具有较高质量商品,并且收入分配差距和进口价格之间是负相关的,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国家倾向于进口质量较低的商品。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等级需求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最强。

与Bekkers等(2012)的研究不同,Latzer和Mayneris (2012)的研究分析了收入的公平分配程度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在他们的模型中,消费者具有非同位偏好,所以一国的收入分配情况会对生产和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他们建立了一个消费者具有多样化偏好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当收入水平提高促进了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时,产品质量会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所以,对富裕出口国来讲,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会更大。他们使用欧盟25个成员的数据,发现只有当平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收入分配差距的提高才能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一个国家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分配差距会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意味着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对通过内需推动产品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 总结和展望

以上的研究主要从供给或需求角度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内生化研究,探讨了进口国、出口国和公司特点对质量差异化产品贸易的影响。供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等国家层面的差异方面或者从生产率等公司层面的差异方面、需求方面的研究主要从非同位偏好方面进行了研究。

未来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一是目前缺乏把非同位偏好和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非同位偏好与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禀赋相互作用情况下的垂直差异化产品的贸易问题,以及当收入等因素变化时比较优势的变化等动态贸易问题;二是缺乏产品质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例如,可以进一步研究产品质量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等。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根据Gao,Whalley和Ren(2014)的研究,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正在改善,但速度较慢,在面对2018年金融危机时,首先的反应是降低价格和质量进行促销,之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好逐步恢复价格和提高质量。从供给方面看,目前国内的要素供给状况使我国面临着出口转型升级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任务。根据高越(2018)的研究,从需求方面看,中国经济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需求,同时,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收入分配方面的变化也对产品的质量需求产生影响。从质量异质性企业选择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理论角度,研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另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低,并且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些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中国的特点,因此,从需求角度着手,考察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Antoniades A.Heterogeneous Firms, Quality, an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5,95(2):263-273.

[2] Baldwin R., and Ito T.Quality Competition Versus Price Competition Goods: An Empirical Classific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2011,(26):110-135.

[3] Baldwin R., and Harrigan J.Zeros, Quality and Space:Trade Theory and Trade Evidence[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2011,(3):60-88.

[4] Bekkers E.,Francois J.,Manchin M.Import prices, income, and inequality[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2,(56):848-869.

[5] Fajgelaum P., Grossman G., Helpman E.Income Distribution, Product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2011,(119):721-765.

[6] Gao Y.,Whalley J.,RenY.Decomposing China's export growth into extensive margin, export quality and quantity effects[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4,(29):19-26.

[7] 高越.國际生产分割模式下企业价值链升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 李坤望,蒋为,宋立刚.中国出口产品品质变动之谜:基于市场进入的微观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4,(5):80-103.

[9] 孙林,卢鑫,钟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与质量升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5):13-22.

[10] 殷德生.中国入世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J].财贸经济,2011,(11):31-3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异质性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机制研究”(项目号:18BJL100),徐邦栋是该项目的主要参与人。

作者简介:李荣林(1957-),男,汉族,天津市人,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徐邦栋(1990-),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8-09-12。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
直播带货问题分析及建议
工匠精神的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高吗?
产品质量与品牌关联度分析
抽样检验质量分析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在线消费者忠诚度的分析
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
产品质量调查——原载美国“安迪·辛格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