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想”“联翩”双飞翼
2018-12-29吴艺凰
联想与想象就像是蝴蝶的双翼,飞进文章的春天,让文章充满色彩、充满生机。徜徉在诗词歌赋中,你会发现联想与想象赋予诗句的魅力,它使诗句变得灵动起来,变得富有意境。望着瀑流倾泻而下,你可曾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此夸张的想象;春日里,柳叶细长,轻抚河堤,你可曾有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此细腻的想象;明明是雪花压在枝头,可是岑参却想象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眼前雪景富有浪漫色彩。
由此,我爱上了联想,爱上了想象。读文章时我会从一些语句中产生联想,写文章时我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我的文学天空里。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是根据事物产生,两者于写作的好处是使文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深刻。教学第八单元这一组课文,不仅要让孩子体会课文表达语句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
琴声悠悠意深长
《伯牙绝弦》中伯牙与钟子期是知音,为了体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有这样两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仲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两句正是采用联想和想象的写法。于是有下面这样的师生对话。
教师:孩子们,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知道他心里所想的吗?你从哪一句可以看出?
学生:从这一句可以看出。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教师:这里的“若”是什么意思?(像)钟子期为什么会想到泰山,他听出琴声什么特点?
学生:“峨峨”也就是高的意思。
教师:这就是钟子期的联想,还有一句呢?钟子期听出琴声什么特点才想到江河?(广大)
教师:我们还可以接着想象,琴声中不只表现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
学生:徐徐清风、皎皎明月、袅袅炊烟、潺潺溪水……
接下来的后句练习就不成问题了。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薄薄的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讨论、交流学习所得,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先让学生找出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来到茅屋前,听到一位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到别人谈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想象,皮鞋匠是怎样的心情呢?作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妹妹这么微小的愿望都无能为力。再说这个“是啊!”显得多么遗憾,于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月光曲》一课第九自然段所写的是皮鞋匠的两处联想,而正是这两处联想,让我们体会《月光曲》的曲调。这一片段,我处理的方式是:读,皮鞋匠联想的句子——听,自己展开联想——配乐读,根据曲调的变化读出相关的句子。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在“听,自己展开联想”这一环节时,孩子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当我这样引导,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月光曲》产生这样的联想。你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
学生:我好像看到了——贝多芬在清幽的小路上散步,月光如水,静静地照在小路上。不远处,传来琴声,贝多芬加快步伐,他走进一间崭新的屋子,听到琴声越弹越快,那指法显得那样娴熟,贝多芬激动不已,这正是他演奏的曲子,推开门一看,原来弹琴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当年遇见并给予帮助的盲姑娘……
学生:我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稻田,闪着金色的光芒,突然一阵风吹来,泛起一层又一层的稻浪。这时,风更大了,稻浪的声音更响了,好像向人们传达丰收的喜讯……学生联想的情境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一曲《月光曲》弹出了动听的旋律,也弹出了真挚的感情。
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过《月光曲》,但是通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到《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联想与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对联想、想象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在教学阅读和习作上积极地运用联想与想象,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