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12-29刘亚男

家长·下 2018年3期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内容,同时也占据着语文课程的主要部分,是学生进行学习以及识字阅读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通过仔细阅读,学生们能够了解多方多面的知识,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阅读不仅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效用。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好动的时期,在上课时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听讲,尤其在面对课本阅读内容时,这一特点就变得更加鲜明。如果教师在这时没有较好引导学生,可能在阅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感到枯燥无味,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从而导致阅读任务完成得极度不理想。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从另一方面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设置的方法导入课堂的内容,例如学生们在学习《难忘的一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初始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们是否有令自己难忘的事情能够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无论是快乐的、悲伤的,还是幸运的、自豪的,只要是难忘的都可以分享。小学生们正处于好奇心强烈且愿意与身边人分享快乐的年纪,在教师正确提问的过程中,纷纷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与同学们细心地倾听,积极地互动并且给予学生热烈的反响,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接下来的阅读学习。有了最初的热身,学生们逐渐进入状态,接下来我们的语文教师们就可以正式地引入课文内容了,引领学生一起进入书中的世界,看一看课文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令他难忘的事情吧!在阅读结束后,进入了课堂的后半部分,教师可以根据书中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如果我们班级的学生像课文中的主人公一样见到了邓爷爷,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这时学生们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将自身带入文中的情景,形成良性的互动,进一步巩固阅读知识。

融入真情实感,体味阅读意境

语文学科在进行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引领学生将他们的真实情感带入课堂中,这也是语文学习极其感性的一部分内容,利用不同的方式融入情感,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们对于阅读意境的理解,还可以正确地树立学生们的价值观。教师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与课文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怀》《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类亲情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从生活中的细节以及生日时的惊喜入手,在课堂上进行良好的互动,由此学生们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父母的爱,同时也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一部分的互动,学生们已经逐渐进入状态,再进一步阅读文章将会感同身受,随后教师一定不要忘记阅读后的引导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焦急的样子,那么在家长生病时你们又是如何表现呢?通过一系列的简单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领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化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逐渐地退出主要位置,将学生发展为课堂的主体,确保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课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个等数量的小组,发表观点前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这时教师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会提出与课文相关的观点,也有许多学生会抒发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与课文所认为的观点相悖,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提出观点的正确性进行引导,但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只要符合正确的人生观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然后再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内容展开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但能够更好地了解时事,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动力,虽然教师逐渐退出了课堂的主体位置,但是这并不是坏事,反而会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性的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并且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积极向上、对学生有正确引导价值的书籍名称,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读,每周教师可以组织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汇报班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维持学生对于阅读的动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充分地建立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及投入真情实感,最重要的就是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在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