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和智慧引路
2018-12-29周美娟
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中,有个叫小斌的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很可爱。但上课的时候眼睛基本不看老师,手里不停做小动作,只有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才留神听一会儿,发言时倒能说会道。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教师不在旁边盯着,不仅不能完成作业,还会妨碍旁边的同学。若教师不关注他,他就会发出点声音或弄点什么事情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学工作受到干扰。
一到下课,我不敢有一点放松:他不是把这个小朋友打一拳,就是在那个小朋友喝水的时候在瓶子上敲一下,或者手里拿着个瓶子狂奔,或者把水往小朋友身上泼。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有些攻击倾向,要转变他需要时日。当看到他不守纪律叫他过来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过来,而是远远地躲着,直到上课铃响才进教室。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觉得压力很大,不知得用什么招术把这匹“野马”驯服。但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班里,一个孩子只是一个孩子,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孩子就是全家的希望。若不把这个孩子教育好,无法使他走上正轨的话,班级的教育工作难以有序有效地开展。这是个无法回避又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也许只能用爱、用智慧才能解决。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吗?
用爱和包容感化“顽石”
虽然小斌的行为不文明,但也得尊重他,给他留些面子,不能在大庭广众下批评他。“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当小斌不在旁边的时候,就教其他小朋友保护自己的方法:课间被小斌骚扰的时候,到教师身边,教师会保护大家。大家不是怕小斌,而是不想和他一样不讲文明,先不要和他计较,教师会教育他。
等他有进步的时候,还是和他做朋友,能原谅别人、包容别人的孩子最了不起。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其他的孩子学会了不和小斌计较,免受了他的“欺负”,有时也会把教师的话讲给小斌听,让他知道,他的行为是不文明的,大家不喜欢,从而让小斌有所触动,被感化。
用真诚赢得家长支持
另一个孩子的家长来反映情况,说是在幼儿园的时候两个孩子打过架,想让小斌调到其他班。我只好耐心跟他解释,小斌的家长不想换班,学校也不会不接纳他,如果家长担心,同意他的孩子换班,教师也可以少点担忧,但那家长也不想换班。我就向那家长承诺:会把两个孩子的座位排远一点,下课的时候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不让孩子发生冲突。然后我又劝解那家长:现在大家共同要做的事情就是消除两个孩子的敌视情绪,也许他们不能马上成为朋友,但起码不要把对方当成“敌人”,让他们和平共处。家长认同了教师的想法。
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形成合力,才能让教育有实效。从各方面了解小斌的家庭情况以及从侧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后,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也有了一些了解: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孩子父母担负不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孩子的生活、教育主要是爷爷奶奶负责,老人对孩子百依百顺、非常溺爱,只是爱却不懂教育,导致孩子的行为有了偏差。
于是,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做了一次开诚布公的交流:孩子天资不错,思维很好,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是一个家庭的福气。家长相信我才把孩子交给我教育,我非常感谢家长对我的信任,一定会尽心尽力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孩子现在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很不理想,要是不及时纠正,则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不仅文化知识学不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所以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努力,把孩子教育好。孩子的爷爷奶奶表示一定会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
用爱和智慧来引路
和家长沟通、赢得他们的支持只是转化工作的准备阶段,接下来的工作才是任重道远。不管是上课还是课间,都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用各种方法来试探,寻找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让孩子觉得教师可以亲近,从而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真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了:他特别喜欢别人夸他聪明,要面子,他满不在乎的表情下隐藏着一颗渴望友谊的心灵。于是,孩子在每个需要教师扔出“糖衣炮弹”的时刻,我绝不吝啬。
他举手了,我马上请他回答问题,回答完毕后送上一句:“回答得真不错,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不专心听讲了,马上来个“激将法”:“老师看不到有的小朋友的眼睛了,不认真听讲的话,小脑瓜可是要变得不聪明的。”
看到他坐得像个“大虾米”了:“呀,有的小朋友怎么像老爷爷老奶奶了,背都弯了啊,赶快坐端正啊!我们小朋友抬头挺胸的可神气了。”
每次写作业,都站在他旁边督促:“不错,姿势正确,字也写得漂亮,再抓紧点时间就更好了。”
放学了,让他把回家该做的事情向教师汇报一下:“xx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得很清楚,跟老师讲讲,今天回家要完成什么作业?”
当他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会说:“xx,你可是值日组长啊,一定要带着小朋友一起把教室扫干净啊!”他不怎么会打扫,但也不像开始那样捣蛋了。
经常听到教师对他的鼓励、表扬,下课的时候,他也不再远远地躲着教师,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围在教师身边聊天了。
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不良的习惯也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作业错了,他不能抓紧时间去改正,和小朋友还是时时有“小摩擦”。
于是我在黑板的一角给他记什么作业有错,提醒他订正,并告诉他:“如果不抓紧时间改正,放学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回家了,你还得留下来,那是很难为情的事情。”尝试很多方法,必须把我们这个“暗号”标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才有效。
我经常找机会和他谈心:“我们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老师知道,你不会戴红领巾,而你的同桌会戴,你要和她做好朋友,她会帮助你的。你想想看,你什么时候遇到困难就是她帮助了你?”他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眼珠一转,就想起了同桌对他的帮助,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了。于是趁热打铁,嘱咐他一定要和同学好好相处。
在与他朝夕相处中,发现他特别怕疼,有时自己不小心擦破一点皮,就大呼小叫,于是我又趁机教育他:“你看,弄破一点就这么疼,你受伤了,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你把小朋友打一下会怎么样?他们也会疼的,而且他们也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你不要欺负他们,老师也不喜欢欺负弱小的人。”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换位思考,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教师一再追问他该怎么做的时候,他表示自己会改正。
其实这个孩子很渴望友谊,倾诉的欲望很强烈,也喜欢表现自己。我安排了几个个性稍弱一些的同学坐他四周,大家对他的一点“骚扰”也比较忍让,不那么斤斤计较。我用信任的语气跟他说:“这边几个同学都长得比你小,你是大哥哥,他们遇到困难时你可要帮助他们,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他爽快地答应了。据观察,下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订正作业,他会热心地凑上去讲解。
他一点一滴的进步、不守校纪的事情,教师们都和他家长汇报,家长非常配合教师们的教育,在家里或提醒或表扬他。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一点一点走上正轨,上课、课间捣乱的次数减少了,他感受到了同学友谊的美好、教师家长对他的关爱和学校生活的有趣。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并非易事,愿我们捧出一颗真诚的心,奉献自己全部的爱,在充满艺术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生又适用的教育方法。让我们谨记魏书生老师的名言并去践行:全心全意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享受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所有快乐,让爱的智慧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