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18-12-29陈天瑾
据2000年的“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有相关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现今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000万以上。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也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样庞大的一个群体在缺少德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之后,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将令人担忧。所以,针对这些德育问题产生的成因,寻求一条解决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成因
家庭教育的缺失
众所周知,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最早的启蒙教师。因此,家庭的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要,甚至比学校的教育更加重要。然而,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并不完整,由于父母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在外,所以很多儿童的教育责任就落到了祖父母的身上。但是,因为大部分的祖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上腿脚不便,基本没有能力去辅导和教育孩子。而且,由于祖父母大多十分宠溺孩子,总是事事都顺着孩子,即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舍得去批评教育,这更加速了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的丧失。
除此之外,由于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使其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就容易导致其心理的失衡和人格的扭曲,进而出现一系列的道德失范行为。
学校教育的忽视
虽然社会上在极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农村的很多学校中,教师依旧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而忽略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导致很多学生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尤其对于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而言,学校德育的缺失无异于雪上加霜。而且在大部分的农村学校中,即便一些教师重视德育,但面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却不知道如何去引导,这也是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引起家长对孩子德育问题的重视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是生活所迫,这一现状目前很难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父母对于孩子德育问题的态度和观念。虽然父母双方大部分时间在外,但现在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父母和孩子的沟通。父母应该在工作之余,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进而促进感情的发展。另外,父母也应该多与学校的教师和家里的祖父母多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去解决这些问题。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社会面前,教育孩子,是他们最大的义务。”所以,要让父母认识到这一点,并认识到对孩子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家庭的这个课堂中养成较高的道德素质。
加强学校德育的实施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对于留守儿童,学校更应该加倍关注。在应试教育下,教师把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无可厚非,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其德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所以,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尤其应该多关注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
对于不擅长做心理疏导的教师,学校应该展开积极培训,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引者。另外,学校针对留守儿童中的一些德育问题,可以开展一些校际活动。例如,根据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关感恩、奉献、助人等优秀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活动中感受并培养优秀的道德素养。
促使全社会践行德育
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除了家庭和学校,当全社会都在践行德育的时候,留守儿童德育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促使全社会践行德育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更需要全体人民的齐心协力。就像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所说:“加强关爱保护,使数千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是家庭和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宣传与关注。当更多的人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时,当更多的人投身到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去,社会这个大环境就能成为留守儿童、甚至所有儿童道德素养培养的一片沃土。
结语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关注,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