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29张玲玲
随着我国教育大力提倡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课堂的教学要更好地适应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要将学生心灵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设计环节。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实践生活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在小学课堂探究实践的意义。
实践生活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数学学科看似是一种做题与理论的结合,但数学却是一门应用性最广的学科,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可见,数学是一门生活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这一学科时,不应只凭借头脑中的数学公式,而是应该从孩子学习与思维的角度去传授,通过动手操作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头脑中的数学公式经过思考和理解而得出结果,这样孩子会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学科,并能感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养成。小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了教师在课堂中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
根据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现阶段的小学儿童对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需要通过兴趣引导,孩子的心灵没有达到主动求知的阶段,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且孩子的注意力时间短暂,要想在40分钟的课堂里保证20分钟的集中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在丰富学生心灵的同时进行知识的传递。这就需要在小学课堂中运用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得到自己印象深刻的知识。
如何在实践生活中更好地渗透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要创设情境
要真正将实践生活落实到小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情境教学法中设置动手实践,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并有一种内心的成就感。例如在讲授三年级“认识分数”这一节课,我并未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直接教孩子读几分之几,然后解释几分之几的含义。而是将班级的孩子四个人分为一组,我买来一些蛋糕,为每组分发一块。然后,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如何将这一块蛋糕分发得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于是,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看到了有的学生哭了,因为分到的蛋糕太小了,有的学生很开心,因为分到的蛋糕比其他学生要大。我将这种情况让其他小组进行分析,原因何在,怎样可以分配让学生们都很高兴?于是,有许多学生都想出了好办法,就是将蛋糕平均分配,然后每一个学生分一分,教师再进行点拨,每个人得到的一份是四份中的一分,我们把这一份就叫作“四分之一”。学生们很开心,觉得很简单,也能够理解。同时,我也进行了情感教育:懂得分享,不要自己总享受多的一部分,好的东西大家共同分享,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很容易让学生根据数学书上已有的公式进行计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证明学生学会了,其实不然,尽管学生能根据公式将结果计算准确,但并不一定会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样的教法正是应试教育下的典型案例,但是在新视野下,我们需要将更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更灵活的学习方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一种乐趣,尤其现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压力很大、作业很多,如果教师未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就会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这一现象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我国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也意味着新环境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也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不断努力,不断探究适合小学儿童的教学方法。
在备每一节课的时候,我都采用实践与验证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行面积与三角形面积这一节课时,我并没将公式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将每一小组发一张纸,让学生自己折成平行四边行,再将四边形变成正方形和三角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行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再进行推导与验证。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探究的欲望,在之后的做题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确切地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
结语
通过将实践生活教学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我看到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甚至对本节课的知识意犹未尽,从孩子的心理上得到了对自己的认同感。这也是数学思维的逐渐养成,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将实践生活运用到课堂中,就会很容易将课本上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达到学生思维方式与动手能力养成的效果,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