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课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2018-12-29胡昌成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的内驱力。科学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有理性、实证、求实、可重复、分析、协作、民主和开放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求实,社会需要真、善,求实使人真诚,从做学问到为人、处事皆通用。质疑是科学的精髓,它能开拓思维,社会的每一次发展都是突破旧思想、产生新精神的过程。合作促进民主,民主和谐的环境又加快了科学的发展。学生科学精神的构建不但需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要放弃每一个活动细节,不抛弃每一组学生。
求实——千方百计
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科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客观求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即具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细致周密的态度。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次探究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中,要求学生找出马蹄形磁铁的磁力最强的地方。全班12个小组中,有11个小组通过实验得出了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部分的磁力比较弱。这和科学家下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教师也觉得没有再展开说明的必要,正当要下结论的时候,第12小组的同学说:我们得出的答案不是这样的,是中间部分的磁性和两端是一样强的。
根据常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马蹄形的磁铁不是很大,磁性也不是很强,教师在预先实验中只用了一盒铁屑作材料,发现两极能吸铁屑,中间部分不能吸,认为已经达到检测效果。11个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实验。12小组用的是同样的材料,怎会有不同的答案出现呢?这是课堂中的一次意外,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可以忽略过,也许只是他们小组操作不当。但是本着求实精神,我们决定给第12小组一次机会,让第12小组的同学给全班学生演示实验。在和其他小组同样的操作方法中,我们却发现第12小组这块磁铁不但两极能吸住铁屑,中间也同样能吸。学生疑惑了,难道我们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吗?
教师没有放弃对这次实验的“追究”,鼓励学生再动动脑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它的根挖掘出来。学生想到要换一种材料做实验,有人拿出“壹圆”的硬币来做实验。结果是磁铁的两端能吸两个硬币,而中间的地方也同样能吸两个硬币。
铁屑的个体太小,难以计数;硬币个体又太大,难以分辨。经过讨论,同学们又想出了办法——吸回形针,把这块磁铁水平悬挂着,看哪一点吸的回形针多,通过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实验,结果发现两端的各吸31个,中间的只能吸28个,证明了两端的磁性更强。
经过一次次更换材料,学生圆满完成了本次实验。由此实验我还想到,求实需要千方百计。如想在教学中有理想的实验效果,在平时课堂教学前,教师有必要去尝试,动脑想一想,亲手做一做。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更合理的实验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实验过程更加顺利。
出现状况对于实验课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科学的真理是能够接受一次次挑战和检验的。学生想方设法多次检测,一次次地挖掘科学的本质,终于找到了科学的真理,这对于学生求实精神的培养很有意义,在求实的路上,获得知识的过程比知识更重要。
合作——人人“有戏唱”
学生对于实验中的合作不是天生就会的,总需要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挫折后才懂得如何去合作。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教师在实验活动中要制定一些措施。
首先,要注意分工,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戏”唱,不出现旁观者。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定好组长,记录员、材料员和汇报员等,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自己在实验当中的角色,在实验中有事可做。
在做《水结冰》实验当中,我们可以这样分工:小组四人,一人拿着试管和温度计,把温度计插入装了水试管中,再把试管放在装满冰的杯中,不让试管倒下,也不让温度计碰到试管壁(碰到会影响数据);第二个同学往装冰杯子里加食盐;第三个同学则看时间,每两分钟报一次温度;最后一位同学则把温度记录下来。大家有事可做,注意力就会集中,实验效果就显著。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全班研讨的一员,是一名参与者,把自己与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走进学生的小组,与他们一起实验。指导实验操作规范和观察现象,提醒实验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交流实验过程中一瞬间的发现。教师起示范作用,让学生明白实验过程原来是这么一种合用方式。但是教师也不轻易代替包办,从扶到放,让学生在多次操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
除求实、合用外,还有很多的科学精神也是有必要让学生构建的。在实验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关注学生每一方面的成长。当国民具备科学精神之后,便有了较高的科学素养,就能更快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精神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还在于我们教师的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