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激励的七点尝试
2018-12-29沈群英
歪打正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度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精神不集中或是想打瞌睡的学生,如果教师屡次正面教育,收效甚微,不如换种方式,抓住机会,有意“歪曲”学生的行为,使其不良行为得到纠正。比如,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位坐在窗户旁的学生又想打瞌睡,但强烈的阳光刺得他眼睛难受,于是他就将窗帘拉上。此时,我想到了一条妙计,故意响亮而且高兴地告诉大家:“你们看,××同学从现在起要认真学习了。”同学们一听,都带着怀疑的眼光望着他,他也用疑惑的眼神瞧着我,大家都想知道我葫芦里卖了什么药。看到初步见效,我稍作停顿,以更加欣喜的神情说:“××同学刚才将窗帘拉上,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避免教室外人员走动影响听课(教室在楼梯旁,又在底楼);二是避免阳光反射到黑板看不清字迹,影响记笔记。大家说,这不是说明他要认真学习了吗?”听到这样的解释,同学们都笑了,而那位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后在课上他就再也不打瞌睡了,学习开始呈现起色,成绩稳步上升。
自我吹捧,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宽度
对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除了正面鼓励外,还可以让他们自我吹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或字写得漂亮,或歌唱得好听,或做事细致等。因此,每接一个班,第一次思想品德课作业必有一道附加题:说说自己的优点。通过“附加作业”,使学生的一技之长得以展露,等到适当时机在全班展示,强化弱势群体的自尊,增强他们信心。如有一位学生,成绩不佳,但字写得不错,经我提前辅导,这位学生完成了一张知识体系图,字迹漂亮,图文并茂;上课时我就大加赞赏并向全体同学推荐,要求他们向这位同学学习,回家完成一张类似图表。这样既增强了这位同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点带面,又使全体同学获得了一种学习政治的好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故弄玄虚,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弧度
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缺乏目标,或者自以为学得不错,放松要求,经提醒却不以为然时,可试着给他设计一个“隐形”的竞争对手,而这个对手必须是这位学生熟悉的、各方面发展接近的身边同学,这样才会有说服力,这就是我所要说的“故弄玄虚”法。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任教班中的一位优秀生接连不断地出现一些本可避免的小错,上课还不时做些小动作,多次提醒,他都依然如故。直到有一天,我笑着对他说:“××,我问你一个问题,如何?”他不知是计,欣然答应。当听到我的问题后,表情严肃多了,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答出了问题的三分之一答案。随之,我轻轻对他说:“答得不错,×班的××同学才答出了三分之二答案。”并清楚地告诉他:“××同学想和你竞争,问题就是他提出来的。”这一下他才有所觉悟,听课、作业都比前段时间认真多了。如此做法,关键是要寻找突破口,找到一个与之实力相当的对手,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声东击西,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坡度
现在的初中生自尊心强,又比较任性,往往受不得批评,直接要求往往起不了作用,甚至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为今后的教育造成障碍。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于无形中指出不足,激励其向前走。有一次思想品德课上,两位学生趴在桌上听课,其中一位正在发烧,但她还是坚持记好了笔记,而另一位学生上课前还活蹦乱跳的,现在却趴着“一动不动”,令我有些生气。刚想说教两句,但转念一想,“不行,这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弄不好影响了师生关系,产生了对立,以后的问题就大了。”为此,我改变了主意,亲切地来到那位正在发烧的学生身边,摸了摸她的头,以宽慰的语气告诉大家:“××同学,真是不错,带病上课,尽管趴在桌上,笔记还是记得这么清晰。”说着扬起了她的笔记,随意地问刚才那位“一动不动”的学生,“记得怎么样?”他一边说着“好”,一边脸红着拿起了笔……
抬高身价,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亮度
在思想品德课堂里,总有一些学生学习勤奋、做事踏实,但性格内向,成绩一般,常被教师忽视。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的,只是限于性格上弱点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重视,哪怕是一个微笑、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他们都会感激在心,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以报答教师的知遇之恩。有这样一位学生,性格非常内向,从不主动与人搭话,上课时看不到她的笑容,偶然叫她回答问题,她紧张得不知所措。对此,我决定碰碰这个“钉子”,巧的是,她与我同姓,于是我借题发挥,“我们沈家有很多名人,他们都是我们本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大家都笑了)下面有请我的本家──××同学回答一个问题……”然后笑着期待她的表现。她先是一惊,再是浅浅一笑,最后很流利地说出了答案,以后的课上我趁热打铁,给予她更多的关注,笑容终于绽开在她的脸上。对于那些酷爱体育、音乐,长相又似某个明星、歌星的学生,我会说:“请××明星的模仿秀来回答。”而对于那些头脑灵活、调皮捣蛋、成绩不错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们:“你真像我以前的××学生。如今,他在读××大学。”如此,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不少学生变得自觉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抬高”要合情合理,确有其事,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呼朋唤友,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力度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位学生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一个朋友圈,他们表现相似,如成绩好的同学常与要求上进的同学结成朋友,而贪玩的学生又会与同性质的“朋友”聚在一起。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平时要留心观察,注意学生身边的人,必要时采取手段加以引导。经过观察,我发现一位学生的身边常聚着一些品行不良的人。如果直言“你不要和他们交往”,可能会“打草惊蛇”,反使他们靠得更拢,对教师产生防备心理,做“地下工作”,使教师摸不着头脑,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再三考虑后,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我让其上台板书,并大声宣布:“请××同学的老朋友×××上台批阅。”要求批阅前握一下手,象征情同手足。而这位“老朋友”是事先商量好、全面发展的,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很强的学生,平时与这位学生关系还可以。在我“牵线搭桥”下,他们走得比以往近了,还经常请教一些问题,借此融入集体。
难得糊涂,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品度
难得糊涂,不是真的糊涂,它是指对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采取的迂回策略,它能使教师避免难堪,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能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有一次当堂作业,发现一位学生摆着写字的姿势却不动笔,走过去时又显得很认真,检查时选择题答案全部写满,仔细一看,答案很有规律,“BBB……”,知道他是胡乱写的,假装不知;订正作业时,我笑着对他说:“下次做选择,千万不能CCC……”他忍不住问:“为什么?这不是一样的吗?”我就以诙谐的口气告诉他:“你看CCC……,谐音不是‘一死到底’吗,你想不想在学习上有点起色?”他这才恍然大悟,连声说:“我怎么没想到?”接着他的话,我严肃地对他说:“你可能更没想到作业应该认真做。”听到此,他就赶紧表示:“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总之,课堂激励方法是很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依据不同情况,因势利导,见机行事,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