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8-12-29于英群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活动能力、非智力因素等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法特点
分层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重大体现,对差异的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训练和不同的评价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有不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有步骤有规律地进行差别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和英语。扬长避短,使学生全体提升共同进步落到实处,同时也是因材施得以实施的有效方式。
中职英语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更好地展开中职英语课堂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其学习内容适合学生的要求,对于优等生可以充分发挥个性,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学困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安排适合他们理解和接受水平的内容,使他们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更快地展开教学活动。
分层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要求他们掌握英语学习教材要求的基础知识。教师的工作在于辅导、答疑,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教师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难疑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快更好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使每个学生自身英语水平都有所提升,大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的运用
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分组
在分组时,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再结合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做到高效分组、合理分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正确地将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组。甲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英语特长来进行教学的学生;乙组是按着较高于基本要求教学的学生;丙组同学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基于学习情况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分层
明确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的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理念,并将教材划分为不同层次,合理地划分教学内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要实行先浅后深、循序渐进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要设定不同的提问及要求,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去完成。
改正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增高、职业学校扩招及招生门槛的降低,中职学校的生源降低,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为了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打破旧的观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真正地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在整体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法。
评价分层
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重要,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适当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很重要。让学生对学好英语更有信心,从而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热情。评价分层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有比较真实的了解。
例如:对甲组学生我们要给予严格要求,对他们要采取严格性评价的同时,还给予表扬与肯定,要求分数要高一些,达到85分以上;对乙层次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对他们要常与家长沟通,对他们的进步和提高要共同及时地肯定、表扬与鼓励,要求在80分以上;对丙层次的学生要给予欣赏性评价,要时常对他们说“你还行,要是再努力一下就更好了”,对他们要求在70分。这样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大大地增加了学习兴趣和学好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结语
总之,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和改善整体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