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模式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18-12-29金红芝
在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模式逐渐脱颖而出,得到了一致认可。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地方需要完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家校合作模式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问题和改进策略做了分析。
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模式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家校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层面,在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呼应,能够为学生提升心理素养创建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而且家校合作的模式能够增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交流共同制定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这更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长与教师各司其职,但互有关联,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隔阂,缓和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共同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统一战线的目的,共同致力于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目前在家校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活动的展开,家校合作模式在一些学校得到了应用,并在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如: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展开的交流次数过少,家长与教师之间不能就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信息的互通,造成了战线不够统一的现象;教师对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不够重视,将其放在了非合作者的角色上,不能充分利用家长对学生开展教育,造成了家长积极性不高,进而形成了资源浪费;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局限在与学习有关的范围,对其他的问题未能予以重视和解决。
家校合作模式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
基于以上提出的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现象,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总结:
增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全面掌握学生问题
教师与家长是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主体,这两者所在的校园和家庭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并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互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应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无论是以家长会、面谈会等形式进行,还是利用校讯通、微信群等方法开展,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而教师与家长需要做的首先是提高对信息交流的重视,因为只有做到信息充分交流后才能综合分析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才能制定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与学习状态中,信息交流时要注意全面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应该充分利用其积极性
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对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一个阻碍因素。教师需要认识到家长在家校合作模式中与自身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附属关系。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师需要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摒弃以往会让家长产生窘迫感的沟通方法,要通过协商的办法让家长说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并共同进行分析,制定出解决策略。在这样的方法下,家长会得到被认可的感觉,其积极参与性也会被大大提高。另外,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教师与家长之间还应该互相监督工作进展的程度,如此便为双方提供切实落实解决策略的动力,还能充分带动家长的积极性,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做好外部监督工作。
全方位分析学生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与家长不能只将目光放在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事情上,还要综合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如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等,要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搜集与问题分析来制定出适合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策略。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教师应该从家长处得知更多与学生其他方面有关的信息,也要将学生在校园内的有关信息综合反映给家长,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多角度的认知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做好情景铺垫。另外,教师与家长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时,要注重综合评价的重要性,学习、品德等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以偏概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开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教师与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然后不断地完善合作模式,通过综合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并切实落实到课堂与家庭教育中,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