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实践并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2018-12-29乔娟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实验研究的基本目标和理念,这种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的实施有两个基本渠道 :一是非课程形态的,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课程形态的,即独立设置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课程。
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略)
2.实施阶段: 第一,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第二,选择研究对象,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四五年级分别选择由同一位教师执教的两个平行班,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第三,构建小学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内容,进行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教学指导设计。第四,在实验班落实与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相关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编写不同课型、教学内容的小学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内容构建和实施的教学案例。第五,搜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包括师生档案、测试数据、观察记录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
3.总结阶段:资料搜集、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的实施效果
学生方面
我们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按数学素养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四五年级的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后期测试与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在数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等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在以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为载体的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伴随着一个个有意义、有价值、有创新、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发现、理解、巩固、应用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养成数学态度,形成数学素养,数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自然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测试结果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体验和准确理解,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也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开放的课堂教学正是改变旧的人才观,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教师方面
在指导学生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学习理论、评价理论的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被要求建立数学教学档案袋,内容包括: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的研究计划、前测和后测情况分析、个案记录、开展指导和评价的收获体会以及反思。这使得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教师学会在研究的基础上,寻找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途径,经提炼写成经验总结。
结果分析与结论
在小学数学开放性与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定位方面的研究
小学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应着眼于数学与自然的关系、数学与科学的关系、数学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内容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数学知识获得过程的“脚手架”。第二,生活世界数学化。即将生活世界以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归纳、提炼,强调数学的应用性,用数学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以问题解决和专题驱动为载体开展的,其有效性的关键是问题(或专题)的设计质量和水平,除了要有一般数学学习问题应有的“具备一定的思维容量和启发引导作用,包含知识性、潜在的方法性和指向性”要求外,还要能引起小学生积极假设与尝试的冲动,尽量体现问题(或专题)的情境性、过程性和开放性。
在小学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具体操作方面
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学习与教学的规律,运用系统设计和深度拓展的策略,对小学原有数学教材中适用于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调整和扩展。
在小学数学开放性与实践性学习内容的实施方面
重视与凸显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主动意识和自主精神的学生,只有让他们参与到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教与学的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并在课堂上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结论
小学数学是一门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它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上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开放性和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数学学科及实际应用中的数学问题,这种探究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的发散、求异、知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对经验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