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8-12-29苏素霞

家长·下 2018年3期

新课改之后,以划片区的电脑派位取缔了小升初的升学考试。电脑派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电脑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能力等因素,只以学生的学号、姓名、志愿为依据。因而,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这一点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初中数学难度加大,真正开始体现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由此数学学困生也越来越多。因而,探究电脑派位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最为急迫、最为重要的课题。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笔者任初中教师多年,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数学学科的原因

想想我国历史上总共诞生了多少个知名的数学家,再想想诞生了多少位文学家,就可以得出数学并不是一门好学的学科。那些数学家总会向人们阐述数学其实很简单、很有趣。比如,出版的一些数学著作,像《有趣的让人睡不着的数学》《美丽的数学》等。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数学依旧是困难的。它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数学学科的这些特性导致出现了很多数学学困生。

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在小学阶段,数学尚不涉及太过深奥的知识与理论,抽象性与逻辑性还不是太强,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是生活上的知识,比如“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等,学习任务也不是很重。在小学中,学生之间即使有差距也不会太大。但是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初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与逻辑性都有了质的提高。这使得不少学生不能良好地适应这一情形的转变,导致数学成绩急转直下,使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最后成了学困生。

课堂教学的原因

电脑派位下的初中生,各班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步调开展教学,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即使是教学经验再丰富、教学能力再强的教师,也会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和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数学课堂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改观。但就我观察来看,还有很多教师的课堂依旧延续着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没有做出太多的、积极的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继续沿用只能使学生继续深受其害,导致学困生人数的增多。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他们对某一件事充满极大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将自身的大部分精力投入进去。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长期数学成绩的不理想,可能早已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我认为,源自兴趣的内在动力比之诸多外界所施加的压力或动力要有效地多,更能促成学困生的转化。

游戏教学即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数轴”,我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游戏参与的人数为3~5人,先由我说出数轴上的一个数字,然后再描述这个数字在数轴上向左移动了几个单位(向左移变小),或者向右移动了几个单位(数学变大),然后由几位学生进行抢答,说出移动之后的数字是多少。比如我给出一个数字为﹣2.3,然后数字在数轴上向右移动5.5个单位,得到的数字是3.2,哪位学生先回答出这个数字即为获胜。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参与游戏的学生数学能力不能有太大的差距,应该处于同一个层次,这样能够充分保证游戏的公平性,使竞争更加激烈,避免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并且要严格禁止没有参与游戏的学生发言,干扰游戏的进行。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兴趣,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动手实践,增加乐趣,降低难度

长时间进行单纯的脑力活动,难免会使学生陷入乏味之中,在动手实践中能够避免单纯的思维活动带来的枯燥与乏味,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通过动手实践,整个思维过程能够逐渐清晰起来,从而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平移”时,我让学生准备了画笔、剪刀等工具,先画下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像是一片树叶、一朵花,或者一个小动物都可以。然后用剪刀将其剪下来,用这个剪下的图案在白纸上画上一排相同的图案,这样一幅美丽的边框图案就设计完成了。然后再给学生讲解这些图案都是经过平移得到的,以及平移定理。如此一来,既增添了乐趣,又降低了难度,对于学困生来说最合适不过。

基金项目: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课题“电脑派位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项目编号:QG135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