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构建学导型高效课堂应该注意什么
2018-12-29杜红玲
学导型高效教学课堂要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以学定导,以导促学,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但对于没有自学能力的一年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除了按照一定的课堂模式构建一节课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组织好课堂秩序,让学生做到“令行禁止”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讲话、做小动作的状况不断,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加强一年级小学生的组织教学的研究,着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学会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儿歌组织教学。例如教师说“一二三”,学生答“坐好了”; 教师说“小眼睛”,学生答“看黑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按照所说的去做。还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关注了细节,才能引导学生认真学习。
在备课的环节中,一定要备好学生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
同时,由于学生特点决定,在一年级学导型课堂中要尽量根据自学重点,把任务提炼出来,要简单一点,具体一点,杜绝那种过于笼统、过于宽泛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云。而且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可安排过多过杂,要以学生能接受为宜。
分批次自学,每次的自学的时间短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要想把一节课学案中的内容全部掌握,就要结合孩子的特点,每次安排一两个具体的小问题,争取孩子在3~5分钟内解决,然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或要求,切忌一股脑儿地提出好几个问题,要给学生较长的自学时间,否则许多学生根本坚持不下来,只能是虎头蛇尾。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前半节课,在一节课的黄金时间内解决主要问题、重点问题。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
教学中不妨多用“小朋友认为……” “如果是你,你会……”这样的句式,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例如在教《曹冲称象》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动画演示、图文结合以及模拟现场实验,完全明白了曹冲称象的办法步骤之后,可以提问:“孩子们,在古时候曹冲的办法真巧妙,那么,如果是现在的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又会采取什么更好的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有的说:“可以将大象赶到我爸爸市场上的那个地磅秤上。”有的说:“可以用人代替石头,直接称人的重量。”还有的说:“可以把大象装到大卡车上,直接开到大电子秤上。”孩子们完全沉浸在问题的思考中,说出了各种巧妙的办法,达到了学习文本与训练思维能力紧密结合的效果。
将问题设置与讲故事、朗诵、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结合
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开展“掰大拇指”活动,先给学生讲清楚要求,从小拇指开始,每一小组如果达到这一要求,就可以掰起一个指头,直到掰起大拇指,也就是赢得“你真棒”这样的表扬。这样的活动简单易行,便于把控。如果有一组学生并没有达到要求,那就可以将指头举成弯的,教师假装听听指头诉说原因,将耳朵贴近指头,并告知孩子们为什么没有将指头高高掰起来,往往这时候,学生听得非常仔细,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也会记得更牢固。如果哪一组读得特别好,教师还可以竖起两个手指头。诸如此类的活动,往往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高效。
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构建学导型有效教学课堂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的变化,在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和模式的同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与导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