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018-12-29钟玉娟

家长·下 2018年3期

语文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仅是各阶段教育必考科目,更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发挥着重要教学职能,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积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拓宽了途径。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本文将针对如何应用信息化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对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因此,语文教学应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巧用信息技术展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内容更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突破当前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方式、学习方式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已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社会已对信息技术产生依赖性。从信息化环境对教学的影响来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全面推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微课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远程教学逐步被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很多国家都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利教育环境。”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条件,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更丰富,不再是传统教材和枯燥的板书,可以是动态图片、视频、PPT等等,教学在表现手段上更加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优势,精心设计课堂,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改变了现代教学环境,推动了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语文教学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通常以“教”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缺乏学习动力,对知识点记忆并不牢固,理解不透彻,容易遗忘,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过程中可应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描述的画面,使教学内容更生动,让学生能看见,能听见,刺激学生的感官。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爱迪生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便会自主地去探索,产生学习动力。相关实验证明,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与不感兴趣的科目,所付出的努力明显不同,感兴趣的科目学习效率更高,知识记忆更牢固。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后,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产生阅读欲望。

有利于削弱知识点抽象性

一些具有抽象性的知识点,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困难。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削弱知识抽象性,使抽象变为直观。在信息环境下,教学资源可以是视频、图像,也可以是文本、动画、声音,能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色兼备,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师可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如:动听的歌曲、有趣的动画、精美的图片等等。因此,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课堂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供学生下载,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进行自主学习,解决课堂上的疑问。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获取途径,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很少突出学生主体性,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思考。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或动画引出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乐趣中学习,主动思考问题。信息技术应用改变了课堂形式,营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气氛,同时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也有很大帮助。根据卡斯帕尔教授的研究证明,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从以上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作用的分析可知道,信息化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转变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有很大帮助。但若想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就要结合教学需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措施。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措施:

科学设计课件

课件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主要教学资源之一,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很多教师在课件设计与应用方面存在问题,部分教师甚至直接从网络下载后,不经任何修改便应用到课堂中,导致课件缺乏适用性,脱离实践教学需要。因此,若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在课件设计与应用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课件适用性与实用性,真正为学生服务,教师要考虑学生认知条件,科学地设计课件,发挥课件职能。

巧设教学情境

传统教学条件下,教学情境创设耗时长,操作过程复杂,容易对教学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而信息化环境提供了虚拟教学情境创设条件,能更直观、高效地为学生展现教学情境。

例如,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播放相关影视材料,制作特色FLASH动画,选取有针对性的视频、图片,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激发其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加强微课应用

微课内容短小精悍,能将重点教学内容浓缩成精短的视频片段,每段内容用时仅3~5分钟。因此,教学内容针对性强,重点知识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微课教学资源可自行录制,也可通过网络下载。若选择自行录制的微课教学资源,适用性较强,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若选择网络获取微课资源,教师就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相关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充分了解课程设计意图,明确教学侧重点,对部分不适用的地方进行修改,确保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符合教学需要。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高度普及,教育信息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巧设教学情境,从而削弱知识的抽象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转变当前语文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