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2018-12-29蒋英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性质、法则、计算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数学内容丰富,但对初次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也很抽象。如何使学生直观、形象、具体地掌握教学重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并实现长久记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是教学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之处。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媒体技术迅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它特有的汇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也可以拓展课程知识,摄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有利于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互动和情感的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益处。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数学本身就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枯燥的数字和数学理论,再加上被动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厌学情绪。此时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多加研究,多尝试变换教学方式,对教学计划进行仔细研究,用丰富的教学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丰富的画面,用有趣的音频和视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动画的方式呈现,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心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求。比如在学习退位减法时,学生对抽象的退位减法难以理解,讲授的次数多了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放小猴子摘桃子的动画来辅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用视频的方式呈现一棵桃树,树上有16颗红红的桃子。有只可爱的猴子在四处觅食,看见了桃子非常高兴,爬上树摘了9颗。此时桃子的主人来了,把猴子轰走了,问树上还剩几颗桃子。这时学生能够很清楚地数出还剩7颗。此时教师可以引出退位减法的概念。媒体教学恰到好处地演示了教学的任务内容,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媒体演示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有趣的数学知识。
媒体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改中明确提出,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多媒体的优势重要的一点在于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旁征博引,启发学生思维,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授认识图形的知识点时,小学生缺乏空间思维,对立体图形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颜色、调整亮度、使用图形平移或反转等方式,让学生探索立体图形的奥妙,引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多媒体展示立体图形的过程,也是在启发学生建立立体思维、空间思维的过程。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具体,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将一些抽象的重点、难点的知识,通过画面或者动态的演示,使学生能很快理解、掌握。
比如,在认识时钟知识点的学习中,1分钟=60秒,是需要学生硬性记忆的难点,即使记住了也难以理解。此时可以引入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引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此时视频画面中出现一个大大的时钟,乌龟在分针上跑,兔子在秒针上跑。兔子跑完一圈后,乌龟只跑了一格。这时教师提示学生说乌龟和兔子是跑了同样的时间。兔子以秒算是跑了60秒,乌龟以分算,跑了1分钟,但两个时间是相等的。通过这个视频的辅助,学生很快就能记住1分钟=60秒,并且掌握了分钟和秒的概念,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学生为副,教师通过对知识进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效率不高、收效甚微且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求;并且可以将抽象变为形象,使教师把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表达的知识点转变为用短时间的声频、音频来呈现,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接受和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变抽象为形象,变被动为主动,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手段。其独有的感染力吸引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巩固和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