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于学生打造“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2018-12-29陈育忠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应当具有的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样的能力应当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一个人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实现终身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结合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希望对相关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将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上面,而不是在“题海”中遨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乡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书本上解放出来,让学生去外面多走走,多看看,并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传统的乡村小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课后学生是以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为主,并没有机会去户外走走,把所学的知识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乡村小学外面有丰富、优美的自然资源,而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把学生囿于教室里、课堂中,忽视了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以教师的板书和对习题的讲解为主,教学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课堂互动性低,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同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很少,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加以利用。
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4个人一组,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安排和讨论,怎样来表达“前后左右”这四种位置关系,学生也可以设计出一组动作,比如在听到指令后,一起举起自己的“右手”或者“左腿”,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合作中,不仅学习了这一知识点,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发自己的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乡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阻碍教学高质量进行的“绊脚石”,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乡村小学所具有的独特的资源,成为教学的素材,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11~20”数字时,需要用到小木棍这样的教具,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捡一些较为圆滑的小木棍,然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制作学习的教具;或者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具的制作方案,可以利用自己家里或者身边的物体,只要能够得到比较类似的20个物体即可。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家家都有的“玉米”或者“黄豆”“辣椒”等作为计数的工具,也可以带着学生去池塘边、野外观看鸡群、鸭群等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鸡或小鸭,在对自然的观察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也是导致学生觉得数学枯燥、难以学习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自主地学习数学。
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时,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一元钱可以换成多少个一角的硬币?如果是5角的硬币(或纸币),又能够换成几个呢?学生可能会自己思考,或者回家去问家长,也可能直接拿着1元硬币去超市或者小卖部兑换,通过设置这样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可以提升小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利用乡土教学资源,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