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绘本书乐演绘本剧
2018-12-29顾慧
幼儿的自由表达,拉开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帷幕
孩子喜欢的绘本有很多,然而适合搬上舞台上的绘本却需要我们去甄别、筛选。建议教师在筛选绘本时要把握三个原则:首先,选择的绘本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其次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是增强幼儿表现欲望的调节剂;再者,判断绘本是否具有可挖掘的教育价值。
案例一: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这本书,讲述的是宝宝模仿乌龟、大白鹅、小兔、鸵鸟等动物走路的趣事。幼儿用语言或身体动作来表达绘本内容时,幼儿的创意戏剧活动就拉开了帷幕。这样的创意戏剧可以是对绘本情节进行模仿,也可以围绕绘本进行额外的创编,既是表演,又是游戏。
选择幼儿熟悉的背景音乐,增强绘本剧的感染力
绘本剧中的背景音乐是一部作品的点睛之处,是让整部作品活起来的一个重要元素。恰当的背景音乐能融合情景,与剧情相互辉映,和情景是互动的关系。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求编排者对旋律和曲风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因此,选择背景音乐要从剧本的情节出发,以剧情的发展为本。结合剧本的主题和情景氛围,选择一个可以贯穿全剧的背景音乐,再根据情节的跌宕起伏穿插一些“个性化”的背景音乐。
案例二:在《彩虹的尽头》主角獾和狐狸出场时,花仙子随着《哆啦A梦》背景音乐出场了,在播放《花仙子》时,幼儿用一段小舞蹈来诠释角色。小松鼠出场时播放音乐《欢沁》,此音乐欢快跳跃,符合小松鼠的特点。当幼儿排练得较熟练、语气语调把握得较好时为孩子录音,这样在正式表演时孩子只要对口型,可以避免看表演的人多而听不清孩子的对话。所以排练绘本剧需要教师熟悉一些音乐编辑器的运用。不同的情景环节播放不同的音乐,既可以提醒幼儿出场,又可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情景舞蹈,丰富绘本剧的多元表现形式
一场精彩的绘本剧,少不了舞蹈元素的点缀。幼儿喜欢舞蹈,在舞蹈中可以释放热情,并能将生活中的经验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舞蹈”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果说背景音乐是整场剧目的点睛之笔,那么绘本剧里的“舞蹈”便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在绘本剧的舞蹈中,幼儿生动的肢体语言让一个个角色变得更加鲜活,让生活中的经验得以提炼。 然而,绘本剧中穿插的“舞蹈组合”有着区别于一般舞蹈表演的特殊要求。既然它起到的作用是“锦上添花”,因此要避免“喧宾夺主”。具体给出两点提议:每段舞蹈的音乐时长要“短而准”,曲风色彩明显;动作的编排要“少而精”,体现生活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幼儿进行完整的表演
小班幼儿爱模仿、爱表演,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可以尝试用肢体和声音模仿角色,尝试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角色呼应。绘本剧《拔萝卜》中的语言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人物,非常适合低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表演。小班的幼儿喜欢漂亮的衣服、头饰,喜欢一切鲜亮的东西是孩子的天性。绘本表演前,我在表演区投放了可爱的人偶头饰,孩子们一到表演区就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婷婷首先拿起了小猫的头饰,边戴边说“我最喜欢小猫咪,喵呜,喵呜”,边走边做小猫捋胡子的动作。欣欣最喜欢穿公主裙,她选择了粉色的头纱,说“老师,我要做小姑娘”,祥祥小朋友抓起了大萝卜的叶子,嘴里说着熟悉的绘本剧台词“嗨哟!嗨哟!拔萝卜!”经过祥祥一喊,“小动物”们都跑来说:“来了来了,我来啦!”一呼一应,说起来饶有趣味。尽管是第一次尝试表演,但孩子们一点都不觉得陌生,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表演的兴趣。
中班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慢慢变强了,教师在指导幼儿表演时,可尽量采用分段指导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说话的语气语调也不一样。鼓励孩子们和教师共同商量分配角色,熟悉绘本,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会让绘本剧表演更精彩。如,在《彩虹的尽头》中,鸭妈妈能干,鸭宝宝说话甜美,两只小松鼠肢体灵活,四个花仙子都很喜欢跳舞,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善良,兔爷爷和牛牛说话声音很低很慢,给人成熟稳重的感觉。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绘本剧表演经验,幼儿可以尝试自主演绎。幼儿敢于推荐自己想要表演的绘本,并说出理由,对同伴的介绍感兴趣,能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在活动中首先要阅读绘本,知道绘本的大概内容,通过民主投票选出孩子们最想表演的绘本剧,并能在表达、创作、表演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有效发挥幼儿在绘本剧表演中的自主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阅读是一种让孩子轻松、快乐和感动的过程,而乐演绘本剧,为幼儿提供了多元表现的机会,为幼儿的美好童年增加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