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中教育技术的应用
2018-12-29李洁
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可谓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基础性内容,在系统论观点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中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实现提高教学工作实效性的目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可谓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三大支柱型技术,若能对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便会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多帮助。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软硬件环境条件方面的问题。部分区域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软硬件环境仍然不够成熟,存在硬件设施不足、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所欠缺、教学软件匮乏、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等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其二,对现代教育技术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对现代教育技oE3mw6slW4biIlcy742Q9qM0TUJ7Ey5wvVRigrOgULQ=术的作用及应用价值产生更多认识;此外,存在重视技术、轻视应用的问题,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及提高策略
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构建和完善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受到教学设备、教学软件、设备操作能力、领导及其他同事支持等方面的影响,并且某些学科或内容的教学工作并不适宜将现代教育技术当作载体,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应用时,教师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软硬件环境及条件进行逐步的完善,下面对几方面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培训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视。通过教育培训手段可以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熟练掌握,通常情况下可以应用培训与考核的方式,为培训效果的提升和教师参与积极性的增加奠定基础,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另外,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心态,现代教育技术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其对教学工作仅能起到辅助性作用,因此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对教师创新意识、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素质等进行培养和提升,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性作用的发挥提供更多支持。教师的现代科学教育观念是实现教育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然。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处理好信息技术学科与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其次,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工作。对硬件环境进行建设时,需要对本校实际情况、师生实际需求等进行考虑,避免硬件环境建设工作脱离实际,使其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教学工作。
最后,对教学软件资源建设、动态教学评价体6O5jFLV3FHIV1z0CddrwXwLlhNUFbYRKN8OYq91xMWE=系构建方面的工作进行落实。为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需要对信息化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推进,对校园网络工程进行落实,进而为教学软件资源共享等提供了更多支持,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方便。
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正确理解和认识
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更好的应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原有的错误认知及观念进行转变,能够从实际需求、教育观念的转变两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工作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可被视为辅助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因此对其进行应用时,教师需要对本学科教学实际需求进行考虑,对现代教学资源、媒介等进行整合,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挥。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尺度问题进行把握,防止出现应用过少或过当的情况,进而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对教育理念进行调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依靠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需要对自身教育理念进行调整,对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实践应用水平等进行提升,并且从思想认识层面上进行加强,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教师已经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对现代教育理论进行了更多的应用,对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从而使教学工作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工作进行调整,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并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