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高中家校互动教育应用策略
2018-12-29王夏莹
现代,微信已逐渐成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部分,成为班主任、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的便捷途径。创新应用、合理使用微信平台,对促进家校沟通交流、强化家校互动教育、提升德育实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结合高中家校工作实际,尝试利用微信媒体平台,探索利用有效的应用策略,进一步优化家校互动教育形式,提升德育成效。
巧借微信平台,优化家校沟通
微信是学校、班主任和家长开展有效沟通的便捷途径之一。利用微信媒体,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进行即时传送,也可以把学生的作业、成绩、活动照片等快速地传递给家长们,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班级的表现情况,保存孩子成长变化的重要素材和美好回忆。
例如,在高中班级常规管理活动中,班主任适时把班上的好人好事、完成班级卫生优秀代表、典型的优秀作业、班级安全教育事项、各种通知等,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给家长,让他们第一时间获得最真实的学校动态;并且,可以借助此时机与家长开展轻松愉快的对话交流,在交互沟通中增进教师与家长的默契。有时,家长也可以把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和建议、对孩子的期待心声、家庭教育感悟等录制成语音片段,发送给班主任,一起共享探讨,这不仅极大地便利了班级管理,而且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有效融合和交流。
巧借微信平台,加强心理疏导
高中生普遍需要学习和心理上的疏导。利用微信平台,班主任能非常便捷地利用各种主题活动的有利时机,定期开展一对一生活、学习和心理指导。比如,围绕高中生青春期教育、微型心理咨询、早恋问题教育、感恩教育、意志品格教育、社会美德教育等主题,经常有目的地把教育素材推送到微信平台,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既融洽了家庭教育氛围,增进了亲子感情和心理疏导的效果,又深化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同时,高中生的年龄虽然有所增长,但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心理指导工作,精心设计“我的相册”,不断把关于高中阶段的情感教育、心理健康、心理知识等精美文章填充于其中,分享给家长们,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协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导的教育方法,并鼓励他们参与评论和点赞,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甚至鼓励家长和孩子积极转载、转发这些精美的文章,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与孩子一起学习,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协商家庭教育方法,从而使孩子在自由、安全、舒适的朋友圈环境中学会与父母敞开心扉、倾心交谈,感受家庭的关怀,主动诉说内心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减轻心理负担,逐渐增强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巧借微信平台,展现成长风采
高中生是富有朝气活力的群体,是热爱表现、张扬个性的群体。移动互联网改变着学生获取信息和社会交往的方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使用微信。班主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微信媒体,并积极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引领学生们在平台上自由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班主任可以适时利用微信平台,通过精美图片、精彩视频等形式展播出来,把学生们在学校和班级各项活动中获得的成绩和荣誉“晒”出来,加大宣传力度。
比如把在校运动会中涌现的“体育新星”、破纪录项目、校园文化艺术节突出表现、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精彩掠影、实践基地集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和成果作品、校园辩论演讲等荣誉展示在微信平台上,让同学们共赏学习,展现他们的青春成长风采;以此来推广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巧借微信平台,分享家教经验
分享是微信平台的重要功能。班主任在高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微信,为家长们提供一个共同探讨家教问题、分享家教经验的良好平台。在微信这一个温馨的环境里,家长们用爱营造一个共享互学的好园地,他们习惯于把主题读书活动、专家讲座、家教美文、感恩教育文章等内容引进微信群,在互动聊天过程中相互传递着育儿的快乐,积极阐述自己努力构建美好家庭的心得体会,并把这些快乐的情绪撒播给大家,带给别人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家长们的独特教育观念和成功的育儿经验,是德育的重要参考来源。但由于各位家长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程度和职业性质的不同,他们在家教观念和方法运用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经验,各具特色,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某种不足之处。为此,微信平台就可以为他们探讨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提供了有利场所。比如,有的家长则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和秘诀共享给大家,有的家长则把建设温馨的“读书之家”感受与大家分享,有的家长则把暑假亲子活动介绍给大家。在微信媒体支持下,家长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深入交流着家庭教育的所得所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起了家长们共享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