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

2018-12-29周岐琛

家长·下 2018年3期

时代在发展,人才在更新。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如何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不得不从教育上找答案。创新教育是我们探索出的针对未来创新人才的新型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们教育的最低要求,为了迎接知识挑战,我们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在小学就拉开创新教育的大战。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价值和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创造力和想象力最旺盛的年龄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教学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创新教学模式。

转变教师观念

传统的教育有一个误区,认为体、音、美是小科目不重要,毕业升学考试不做要求。因此,这些科目动辄就被数学或者语文这些大科目教师占用,学生一学期下来没上过几节音乐课。甚至音乐教师自身也消极对待这门课,认为音乐课不重要,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和学生唱歌为主要教学方式,没有精心的备课,也没有思考过如何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忽视了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从教育的发展来看。音乐教育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萌芽阶段,就开始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从西周开始,乐教就受到高度重视。奴隶主贵族的礼与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乐教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乐教过程寓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因素,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在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修养,他不但会唱歌弹奏,还能欣赏评价,并专门编辑了音乐教材。从古至今,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不要只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需要音乐教师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科教师和学校领导的配合,只有给音乐课该有的地位,给学生一块发展创新能力的沃土,音乐教师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配合进行的。因此我们需要给音乐教学一个优美安静的环境。试想,一个嘈杂的环境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欣赏优美的旋律?一个肮脏的教室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所以,我们必须营造一个适合学生静下心灵,沉浸其中,感受音乐魅力的诗意环境。大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听潺潺流水,嘤嘤鸟啼不失为一种音乐的陶冶、一种fVBh/exQqAxEr4pDkPkVE96oZXoXxT4j/c+TpipVHrk=美的享受。在自然中,小学生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大脑放空,沉浸其中,学生的创作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培养。即使没有能力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音乐。学校也应该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室的墙面干净整洁,并且有颜色艳丽的图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色彩的碰撞中寻找灵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教室中还应配备常用的乐器:钢琴、小提琴、小号、吉他等等,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魅力。一个好的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利用起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不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一点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传统的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为主,或者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音乐理论。学生听得乏味,对音乐课缺少热情与兴趣。至今,很多音乐教师还是保留着自己是课堂主宰者的传统观念,这极大地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有的时候教师弹错了音调,或者唱错了节奏,学生也唯唯诺诺,不敢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盲目顺从。所以,我们必须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音乐是一门开放式的艺术,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拒绝向教师的权威低头,课堂应该是双向交流的,并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只有学生的胆子放开了,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打开,其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结语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就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指导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最好途径,也是培养人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区别于文化科的教育,它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死板的分数上,不是固定在升学考试上。它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它的作用是潜在的,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和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