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途径
2018-12-29曹正国
初高中数学无论是在教材内容、知识难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刚步入高中的新生在学习复杂抽象的高中知识时,普遍会觉得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学习迁移理论视域下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几点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迁移理论相关概念介绍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在开展高中数学时,如果能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能够简化学习过程,活跃数学思维。所谓学习迁移理论,就是对于某方面知识的学习会对另一方面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之后的学习造成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只有先学会了走才能学跑,只有先学会了加法才能理解后面更复杂的运算。二是对学习方法的影响,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并应用于之后的学习。因此在开展初高中衔接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利用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迁移。
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注意教材编排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初中数学教材倾向于基础性,语言通俗易懂,公式少,结论容易理解记忆,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加强了,对于数学知识的介绍也比较偏理论性,描述语言不似初中教材那样简单直白,教材的差异让学生在刚进入高一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数学知识本身存在内在的联系,初中知识存在某一方面的薄弱或漏洞会直接影响高中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一数学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再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增加过渡性内容教学,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问题时,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平面几何的知识点,搭建起平面问题与立体问题的桥梁,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样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开展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于对数学学习存在困惑的高一新生来说,更是要积极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初高中数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初中知识点,或者这部分的高中知识与之前讲过的高中知识存在两个相似的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在大屏幕上动态展示这两部分知识点,比如在讲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由一个圆发展变化为一个球的过程,在讲圆锥与圆柱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课件,帮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形成学习迁移。
应用生活常识,进行迁移教学
数学是应用与理论并重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而忽视了其应用性,让学生产生学了数学知识没有地方用的错误思想,这有违数学教育的初衷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合理的生活材料辅助教学,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学习迁移。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定义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公函、信件,其实函数的本质跟这些信件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只不过函数建立的是数与数之前的联系,信件建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许多同学对函数抽象、晦涩的定义概念表示难以理解,可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就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与记忆。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文中我们提到学习迁移理论中的影响包括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影响,而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有时候把公式背过直接套用就可以了,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习惯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高中是不适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首先让学生在开展课堂学习前先自行预习,在预习新知识时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体系。学会记数学笔记,教师在上课时要多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地引出新知识,在记笔记时要跟着教师的思路,重在记下新旧知识的关联性,这样在复习翻看这些笔记时也能够帮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对于教师扩展延伸的知识内容也要清楚地记下来,课下多试着用学过的知识去验证这些课外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学习迁移。
另外,要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把平时练习、考试时答错的题记录下来。不光要记下题目与正确的解题步骤,也要记下当时犯错的原因,将思想上的误区、漏处都注明出来,以便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平时也要多翻翻错题本,从反面入手加强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让推理更加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