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8-12-28王真
王真
摘 要: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随着新课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断深入,“减负”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的总旋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中来,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教育,从而提升化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深度;教学研究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路灯,引领教学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对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生搬硬套,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缺乏具体性和概括性。为了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透彻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等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方向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一节时,课程标准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性质;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原子质量表,能应用原子质量解题。笔者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原子的构成;(2)掌握离子的形成过程;(3)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4)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够确定本节课应该讲什么,怎么讲。这样也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具有目标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对促进深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透彻分析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整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自主思考的时间,为学生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一节时,笔者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再让学生探讨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在学生了解了酸和碳酸盐反应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二氧化碳之后,再让学生探究反应的速度、反应的持续情况等,不仅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的选择等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会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但还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实用价值。例如,食醋能够祛除茶杯中的水垢,但是对于容量较大、内壁较为粗糙的水壶,如果还用食醋的话,食醋用量过大且气味较难闻。基于此,笔者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利用食醋祛除水垢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除了食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除垢,并说明原理。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并利用课本知识作为理论依托,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
四、在课堂上渗透科学素养
要想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教师还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科学素养。化学科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掌握分析、对比、综合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将科学素养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素养。例如,笔者在讲“水的净化”时,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观察学校和家里的净水机、小区的净水器,让学生了解水净化的原理,通过对比分析其中的区别。再如,在学习“二氧化碳”一节时,笔者为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最重要的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中来。同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形成一套结构清晰的化学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常艳.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之方法初探[J].学苑教育,2014(13):77.
[2]闫婉宁.高中化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新探[J].中华少年,2017(33):21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