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用解题技巧探析
2018-12-28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赵晓斌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 赵晓斌
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学校在物理教学活动组织时都是通过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间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缺少对学生思维情况的考虑。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拓展学生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难点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一、逆向思维解题技巧
逆向思维是与传统思维完全相反的思维模式,以相反角度考虑问题。这种解题技巧有很强的创造性,能够更好地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得以发散。
例1:如图1所示,有A、B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之间保持着相互接触的状态,假如这两个物体开始以同一加速度运动,那么若斜面动摩擦因数是分析A、B之间有无弹力作用。
图1
学生在分析该问题时,若采取正向思维解题方法,会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取逆向思维,从相反角度思考问题,再结合假设法加以分析。假设两个物体之间有F大小的弹力,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如此一来,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接着,对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可得:
显然aA>aB,与题目中A、B保持同一加速度运动条件不符。因此,二者间不存在弹力作用。
这种逆向思维解题技巧,不会让学生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有利于充分调动起学生解题积极性。
二、整体思维解题技巧
整体思维解题技巧也是高中物理解题中常用技巧之一,它需要把相互联系的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如此,可帮助学生提高高中物理解题效率,使学生解题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明朗。
图4
例2:如图4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C放在粗糙水平面上, 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
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
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水平力F一定变小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因摩擦力方向是未知的,故无法准确判断出A、B两个选项。同时,若从C物体的受力角度分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题目的整体难度。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取整体思维解题技巧,把A、B、C三个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然后,结合题目中已知条件,A、B、C这一整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那么选项A、B正确。
三、发散思维解题技巧
发散思维法作为高中物理解题中常用解题方法之一,它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全方位思考某个问题,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例3:有一个物体,现不计空气阻力竖直上抛这一物体。假定,当这个物体处于抛出点上方0.4 m时,速度是3 m/s,求该物体在抛出点下方0.4 m时的速度。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取发散思维解题方法,从不同角度入手对题目中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比如,设这个物体在上升0.4 m高度后还能上升h。然后,列出方程式:
由此求出问题的答案。在问题解答时,也可假设位移h1=0.4 m时,物体速度是v1,当位移是h2=-0.4 m时,物体速度是v2,由此求出v2=5 m/s。
发散思维解题方法可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相关物理问题,产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示意图解题技巧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示意图法也常常被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即借助图表来分析题意,让题意变得更加直观。比如,受力分析示意图、电路图、运动示意图等,都属于示意图解题方法。其中,在利用受力分析示意图解决物理问题时,需遵从“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原则进行分析,由此达到高效解题效果,真实反馈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利用运动示意图解决物理问题时,可画出对应的v-t图象等,以便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示意图解题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际解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题目中已知条件,从而顺利解题。
总之,掌握解题技巧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物理教师应重点关注这一问题,让学生获得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