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ss分析的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例

2018-12-28白旭宏刘明凯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结构性勘查供给

■ 白旭宏/刘明凯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宁 530023;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10)

0 引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黑色发展”到“灰色发展”再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是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纲领,进而激发地勘行业内在驱动力,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促进地勘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断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就这一热点开展研究,旨在探寻在当下经济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邓磊、杜爽(2015)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1]。赵志耘(2016)针对我国经济创新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科技创新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引领作用[2]。周密、刘秉镰(2017)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原因,进一步验证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性和迫切性[3]。胡鞍钢等(2018)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新矛盾的解决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4]。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地勘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韩继深等(2016)对我国地勘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适应供给侧改革,是促进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5];王希凯(2016)对地质勘查业去产能去库存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我国地勘行业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6]。吕晓岚等(2017)则针对地质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分析,并结合实践对我国地质调查新格局的形成提出建议[7]。本文将以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目标,以年度财务数据为依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矿局”)2001—2017年各年度经济效益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地质技术改革对地勘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全国地勘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广西地矿局地质技术改革情况

地质技术是地勘单位开展地质工作的有力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着地勘单位专业化程度高低。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不断深化,地质技术从传统地质勘查活动向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国土资源测绘及遥感地质等方面实现科技创新,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1.1 广西地矿局“十二五”以来地质技术改革情况介绍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地矿局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九大以及系列全会精神,坚持以地质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地质科技作为地质找矿和地勘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十二五”地质勘查规划,“十三五”地质勘查规划顺利实施。广西地矿的核心竞争力和队伍实力进一步提升,呈现出一系列新亮点,同时地质科研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地质科技对地勘主业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地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从事地质找矿和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的职能部门,广西地矿局近年来抓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机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以“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体现在继续跟进“三深一土”战略实施,推进地质技术创新发展;坚持需求导向,推进地质技术转型升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勘查技术创新。

1.2 近年来地质技术科技创新投入及成果

为缓解地勘经济发展低迷态势,“十二五”以来,广西地矿局积极推进地质技术科技创新改革,各项投入趋向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大地质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全局共实施地质科研项目55项,包括基础地质研究15项、找矿勘查技术方法27项、水文及生态环境地质研究9项、地质科技信息化建设1项、技术装备研发3项。项目数同比“十一五”增加5.56%。“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科研经费6184万元,比“十二五”规划计划安排的5800万元多出384万元,增加6.62%。

二是进一步增强地质科技对地勘主业支撑引领作用。以成矿新理论为指导,应用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综合地物化遥等技术手段,推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现代地学新理论新方法为指导,推广运用数字填图技术。创新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推进实施百色市抗旱找水打井、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和“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科技攻关,填补了国内外钻探选型设备的空白。在服务自治区能源战略方面,学习应用页岩气勘查评价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在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建设方面,增挂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局”牌子,取得原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海洋地质调查乙级资质,编制了《广西海洋地质工作总体实施方案(2015—2020年)》。

三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广西地矿局与桂林理工大学共建了有色金属及隐伏矿床勘查产学研基地;依托广西遥感中心组建了广西遥感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依托单位,广西地矿局主动服务,积极配合院士和研究团队开展工作,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

四是地质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涌现。“十二五”期间,全局科技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共12项。广西地矿局牵头负责的“桂西铝土矿地质与勘查”项目荣获唯一一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

1.3 广西地矿局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验介绍

广西地矿局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拓宽经营领域、调整经营结构的同时,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激发地勘主业内在生命力,充分发挥地质科技作为地质找矿和地勘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职能。地质技术改革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为纲领,以自然资源部“三深一土”战略为行动指引,进行了地质技术“三去一降一补”结构调整。

1.3.1 “去产能”

受矿业发展历史影响,广西地矿局地质勘查投入正处于传统布局向“大地质”的工作格局转变过程中,全局坚持绿色发展需求导向,计划调整地质技术供给方向,缩减一批过剩产能,结合“去产能”培育“新供给”,拓宽服务领域,加快推进土地地质有关项目落实,积极推进海洋地质,深入拓展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环境地质等生态地质工作以及突出加强民生地质等工作,坚持矿产地质与其他地质服务的协同发展。

1.3.2 “去库存”

广西地矿局部分勘查成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甚至是无效供给,经济效益得不到体现,针对此类勘查成果,该局组织专门人员对相关成果进行评价,制定调整计划,对于无法通过相关手段实现转化的成果,采取果断舍弃的方式淘汰一批无效库存,从而避免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流失,对于相应的地质勘查投入也积极进行收回。

1.3.3 “去杠杆”

积极竞标国家、自治区和地方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做好其他产业经营,保证广西地矿局发展活力。针对部分存在负债的地勘投入和其他经营项目,发挥其他产业的收益保障作用,积极推动地质技术改革对生产效率的良性影响,调整债务结构,以可控节奏和方式逐步减少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4 “降成本”

降低不必要费用支出,严把支出关,同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淘汰劣质产能。依托相关优质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有色金属及隐伏矿床勘查产学研合作基地、广西遥感地质工程研究中心等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技术攻关,避免劣质产能造成的各项成本提升。

1.3.5 “补短板”

近年来,为了稳步推进单位整体发展,广西地矿局形成坚持需求导向、多产业协同的“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格局。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勘主业的核心引导作用,广西地矿局认真探索地质勘查发展新思路,积极调整地质勘查工作结构,推进科技创新,进行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体现在跟进“三深一土”战略,推进页岩气、石墨、“三稀”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和新兴矿产资源勘查,提升农业地质调查、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地灾防治、地质测绘、海洋地质调查、旅游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能力。

2 广西地矿局地质技术改革效果量化分析

2.1 地质技术改革主要影响指标

当前,广西地矿局把握改革机遇,持续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需求导向,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提升能源资源保障服务水平,坚持把“发展什么产业就找什么矿、提供什么资源”作为地矿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不断拓宽地质技术服务范围,按照区域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和市场“需要什么地质技术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思路,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十二五”以来,广西地矿局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基础地质研究、找矿勘查技术方法、水文及生态环境地质研究、地质科技信息化建设以及技术装备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局地质找矿、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找水打井、农业地质调查、土壤污染详查、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地质装备探矿设备研发、工勘施工等“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的构建,都与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支撑作用分不开。本文根据“十二五”以来广西地矿局落实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指标投入进行考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同时结合广西地矿局中心工作涉及相关地质技术方面的投入情况对社会地质工作收入的影响,以及社会地质工作收入及其他收入对总收入的影响,依靠数据对广西地矿局发展情况因素进行整体分析[8]。

2.2 指标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为了科学分析影响广西地矿局发展因素,以及涉及地质技术投入对广西地矿局发展的影响,选取年度总收入作为该年度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专用软件对财政收入,经营收入,社会地质工作收入,以建筑、制造、投资为主的其他产业收入,地质勘查投入等解释变量间及对总收入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9]。

2.2.1 总收入受财政、经营、社会地质工作、其他产业收入及地质勘查投入影响

2.2.1.1 年度财务数据

广西地矿局收入来源主要有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以及由社会地质工作和其他产业两方面构成的经营收入。本文采用逐级分析的方式,选取2001—2017年各年度财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表2)。

为直观了解各指标走势,运用spss绘制折线图(图1)。

由图1可知,自2001年起广西地矿局各项收入均呈上升态势,受矿业经济大的形势影响,2013年各项数据达到峰值,后续几年间数据有所下滑,2015年受国家政策宏观调整又有所回升。

原因分析:2012年以前,我国矿业市场较为繁荣,国家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商业勘查市场活跃,地勘经济经历“黄金十年”,广西地矿局地勘主业及其他经营业务均得到较好发展。2012年后,受全球矿业形势影响,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国家对地质勘查行业扶持力度降低,社会项目显著减少,地勘成果经济效益得不到体现,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回落。近两年,受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影响,广西地矿局坚持“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新的供求模式,调整业务结构,进行科技创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得以逆势上升。

表1 广西地矿局地质勘查分类

2.2.1.2 回归分析及预测

为进一步了解总收入受财政拨款、经营收入、社会地质工作及其他产业收入和地质勘查总投入影响程度,利用收入结构变化反映本单位经济发展活力,进而剖析地质技术科技创新对本单位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构建的考察指标间相互关系散点图呈现线性相关,因此,可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2001—2017年广西地矿局主要收入指标数据(单位:万元)

图1 2001—2017年广西地矿局主要收入指标发展趋势

由表3可知,模型汇总中R、R2调整R2为1,可认为该模型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较高,可以用来进行回归分析。Anova表示方差分析结果,其F值对应的Sig值小于0.05,说明该模型拟合的回归方程有意义,查表可知F值满足条件,则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由于经营收入为社会地质工作和其他产业收入之和,存在共线性因素,故被模型排除,同时,系数表中地质勘查总投入的Sig值大于0.05,即该解释变量对总收入影响不显著,财政、社会地质工作、其他产业收入与总收入有较强正向关联,且对年度总收入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其他产业收入、财政收入、社会地质工作。

2.2.2 总收入受地质勘查投入的影响

2.2.2.1 地质勘查投入情况

地质勘查作为地勘单位的主要经营项目,其分类众多,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影响。广西地矿局主要涉及12类地质勘查项目。为进一步研究地勘主业投入差异对广西地矿局总收入的影响,按照性质划分,2001—2017年进行的地质勘查投入资金如表4所示。

观察表4数据可知,部分年份广西地矿局地质勘查存在项目投入为零的现象,同时,海洋地质调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土地资源检测调查评价以及技术发展工程类别近年来因国家政策及地方发展方向调整才逐步进行投入。矿产资源评价、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及其他地质勘查项目投入为主要资金流向。

2.2.2.2 年度总收入与地质勘查投入相关性分析

地质勘查投入是广西地矿局其他产业投入外的主要资金流向,为了验证地质勘查投入的12个类别对于广西地矿局年度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此处仅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年度总收入以及包括地质勘查总投入在内的13个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5)。验证结果可对地质技术改革成果进行佐证,从而判断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由表5可知,显著性(双侧)值大于等于0.05的有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化学调查、土地资源检测调查评价和技术发展工程投入,即该类地质勘查投入与年度总收入相关性不显著;根据Pearson相关性值趋近“1”的程度可以认为,与年度总收入相关,且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地质勘查总投入、其他地质勘查投入、地质灾

害预警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遥感、国土数字工程投入。说明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地质勘查投入部分类别对广西地矿局年度总收入变动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表3 总收入及影响因素间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4 2001—2017年广西地矿局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情况(万元)

表5 年度总收入与地质勘查投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2.3 分析结果解释说明及预测

2.2.3.1 分析结果解释

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001—2017年部分财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广西地矿局年度总收入受财政收入、社会地质工作及其他产业收入影响较大,且根据回归结果,正向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说明广西地矿局发展经营状况受其他产业效益影响极大,财政资金支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以建筑、制造、投资为主的其他产业收入在矿业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对地勘单位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稳定和推动作用(图2)。说明在矿业低迷态势下,为稳定收益,广西地矿局形成了积极开拓其他产业领域,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发挥地勘保障性作用的工作局面。

依据地质勘查投入与年度总收入相关性分析结果,其他地质勘查、地灾预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工程环境调查、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遥感、国土数字工程投入对广西地矿局发展经营状况存在显著正相关,但部分地勘投入类别对广西地矿局发展经营状况影响不显著。这验证了广西地矿局在地勘主业方面近年来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影响,承接地质调查项目主要为支持地区经济建设及保障作用,传统类别地勘投入结构转变不明显,近年来地勘项目收益整体状况不佳。为发挥地勘主业核心职能,必须积极拓展新技术、新业务,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区域发展需要进一步靠拢。

2.2.3.2 预测

广西地矿局“十三五”地勘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总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结合数据模型分析结论,按照“十二五”以来总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地勘业收入及其他产业收入平均占比分别为49.14%和50.86%,结合单位发展实际,从供给支撑角度看,需要实现地勘产业年平均增长率4%左右,其他经营产业年均增长率7%左右。据有关资料显示,广西地矿局近年来经营收入增速低于广西GDP增速2~3个百分点,但差距在逐渐缩小,说明广西地矿局经营收入增速与广西经济走势具有高度关联性。同时,由于国家战略调整及区域发展需要影响,广西地矿局在积极拓宽其他产业发展路径的同时,地勘主业发展相对迟缓,预测“十三五”期间财政资金支持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广西地矿局经济发展主要受其他经营收入影响较大,预计整体经营收入将保持5%~7%的速率增长[10]。根据“木桶效应”理论,结合统计分析结论,广西地矿局亟需调整产业结构,持续发挥其他产业发展中坚力量,积极加快推动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地勘主业的核心力量,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格局,促进广西地矿整体跨越式发展。

图2 2011—2017年广西地矿局地勘业及其他产业收入结构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广西地矿局2001—2017年各年度部分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该局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因素,并根据模型结论确定影响程度大小,进而说明广西地矿局近年来的产业经营方向和变化趋势,结合该局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实际,指出该局“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亮点及存在的不足。广西地矿局在推进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工作经验对于全国地勘单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的工作格局能较好地适应当下地勘单位发展需要,探索以地质技术改革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的地勘主业发展核心理念正是地勘单位焕发内在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大部分地勘行业尚处于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期,对改革精神的把握和改革方向的确定尚不清晰。改革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必须对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事前把控,才能做到改革的稳步推进。具体来说,地勘单位进行地质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涉及的相关制度完善、人才队伍结构调整、地质勘查业务结构变化、技术提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体系的构建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因某一环节的漏洞形成改革瓶颈,出现改革成果与地勘单位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

“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是广西地矿局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对全国矿业形势的综合研判,汲取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形成的契合国家对广西发展定位,满足广西区域需求实际的工作理念。基于对当前地勘经济形势的科学认识,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仍需要能源矿产和矿物原料支撑大规模基础性设施建设,“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格局是有利于广西地矿局在矿业发展低迷态势下,寻求逆势发展的有效途径。广西地矿局要积极应对地勘工作新趋势,在起到保障作用基础上,应坚持国家绿色发展需求导向,按照“三调整一进军”工作部署进行逐步调整,同时,要找准地矿工作服务地方中心工作定位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经济绿色发展,促进“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格局加速形成。

猜你喜欢

结构性勘查供给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