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勘查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以整装勘查区为例

2018-12-28吕晓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矿产勘查

■ 姚 震/王 文/吕晓岚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目前有关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研究不少,但大都是论述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或者直接提出一个指标体系,并对某个地区开展试评价,缺乏对指标构建的过程这一环节开展针对性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整装勘查区为例,阐述勘查区技术经济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与方法。

1 整装勘查区特点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整装勘查是指根据矿床的形成规律,对位于同一成矿区带、同一成矿体系或处于一个矿集区、一定范围物化探异常区内的矿业权区,进行统一工作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的勘查形式,同时也是对人员、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1]。

整装勘查区是具有一定的地质工作基础和发现大型规模矿床的资源潜力,矿产勘查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具备以社会投资为主开展大规模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地区。整装勘查区面积一般在200~1000km2,以矿集区或找矿远景区为基本单元,可包括多个矿业权区块[2]。

根据影响整装勘查区的相关因素,构建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期效果作出评估,特别是重点评价整装勘查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与环境协调性,不仅能够为整装勘查区的进一步勘查、开发与资源保护指出方向,而且可为管理部门了解整装勘查区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不仅涵盖了从矿产地质条件到市场需求整个资源开发利用系统,而且涵盖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以及组织实施条件。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能够反映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矿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也要反映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环境质量水平以及整装勘查区组织实施条件。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模型的构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尤其是指标的选取容易挂一漏万。本文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逻辑,从文献查阅、理论探索、专家调研等多个角度筛选、研究构建相关指标,在指标取舍过程中,设计专家调研问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结合指标体系构建相关原则最终确定指标。

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系统性是指要充分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对整装勘查区的影响,综合评价指标应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整装勘查区真实情况;层次性是指指标要从不同层次对复杂系统进行展现,使整装勘查区评价结果与所选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2.2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科学性是指体系构建与指标选取要符合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采用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3],与国内外现有的各类矿产资源评价、区域评价指标相衔接;可操作性是指所选指标要具有可获取性、可测量性、可调控性,便于进行客观判断,应该尽可能地选取可以直接获得或者可以简单计算得出的评价指标。

2.3 前瞻性与引导性相结合

前瞻性是指评价指标除了能反映行业一般水平外,还能提出整装勘查区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引导性是指评价指标要具有导向性,能动态地反映出整装勘查区的发展趋势。

3 指标的文献筛选与专家调研

3.1 指标的文献筛选

查阅《区域矿产资源经济综合评价理论探讨》(杨昌明,1992)、《阿尔泰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地质技术经济评价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1995)、《矿产资源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王志宏,2002)、《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初探》(吴仲雄,2003)、《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优势综合评价》(王淑玲,2006)、《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闫军印等,2008)、《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分析》(罗世煜,2018)、《黑龙江黑河地区矿产资源经济与环境评价》(史憨,2010)共计8篇相关文献资料[4-11](以下分别简称为“文献1”—“文献8”),通过综合分析,将各文献中有关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归纳提炼、排列组合,对内涵相近的指标进行统一处理,并征求行业内三位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一级指标术语统一表

3.1.1 一级指标筛选

鉴于整装勘查机制的核心在于集中社会资金、技术与人力对整装勘查区进行勘查,所以“组织实施条件”,即矿业权管理整合情况与社会资金投资情况也很重要,因此,拟将“组织实施条件”也作为一级指标。

表2 初步确定的一级指标

综合上述分析,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初步确定为:市场需求、矿产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环境约束条件、组织实施条件(表2)。

3.1.2 二级指标筛选

在确定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对综合评价的二级指标进行统计。先通过分析研究上述8篇相关文献,并征询专家意见,尽量全面地罗列出与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有关的所有二级指标(本文中罗列出32个),再对各个二级指标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舍弃统计次数为“1”的5个二级指标,再对剩余的重复、交叉指标进行融合,处理后得到21个二级指标,如表4所示。

表3 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二级指标频次统计表

因为前述一级指标增加了“组织实施条件”,而在推动整装勘查过程中,组织实施条件主要包含两个关键点,一是整装勘查区内矿业权布局情况,二是资金投入情况(尤其是吸引社会资金程度),因此在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对“组织实施条件”一级指标增加两个二级指标:“矿业权集中度”和“社会资金占比”,从而得到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的初步二级指标,共23个,如表5所示。

表4 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二级指标文献分析表

3.2 指标选取的专家调研

因为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既涵盖了勘查阶段综合评价,也涵盖了预测开采后的综合评价;既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与经济评价,也包含了现代意义上的区域综合评价;既涵盖了地质矿产禀赋等自然条件,也涵盖了产业配套、组织实施等人为因素。可见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是一个系统评价,市场需求、矿产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环境约束条件以及组织实施条件五个一级指标都至关重要,所以对初步确定的五个一级指标不再进行删减,予以全部保留。

二级指标需要进行取舍。因为之前罗列的二级指标是初步选取,没有考虑系统性与相容性,所以需要进行取舍。本文采用专家调查问卷,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比较,最后根据权重大小等依据进行取舍。

表5 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二级指标初步建议表

3.2.1 设计专家打分表

按照高低层次对初步建议的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限于篇幅,层次结构图略),同时对专家调查问卷打分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专家分别对各个二级指标比较其相对重要性,给出1~9标度分数,如表6所示。

表6 两两比较1~9标度表

举例说明,如某专家认为,“矿产地质条件”比“市场需求”重要,则打5分;反过来,“市场需求”比“矿产地质条件”次要,则打1/5分,如表7所示。

表7 专家判断打分表

3.2.2 调研结果的数据处理

选择的专家均为国内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领域专家,有院士、教授等科研人员,也有矿业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国家地质工作管理部门相关官员,共发出20份专家调查问卷,收回15份,回收率75%;其中有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是指所填项目全部合理有效,且专家判断矩阵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或者判断矩阵未能通过一致性检验时,能够通过专家提供的Email或者电话和专家取得联系,请专家对判断矩阵作出修正直至通过一致性检验的问卷)。

整理专家的调查问卷:以某专家为例,该专家对“矿产地质条件A2”下的二级指标给出的相对重要性两两判断矩阵如表8所示。

表8 “矿产地质条件A2”下二级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运用MEB-AHP软件对判断矩阵A2进行运算,求出矩阵A2的最大特征值为:

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

查表得,当n=8时,RI=1.4100,则

通过一致性检验。

计算每个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该专家“矿产地质条件”下各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权重m,如表9所示。

表9 矿产地质条件A2下二级指标重要性权重

运用同一方法与步骤,不仅可以得到该专家对其他一级指标下属各个二级指标重要性权重,而且可以分别获得其他七位专家对各二级指标重要性的权重,取平均值作为各个二级指标权重的最终值m,如表10所示。

4 指标的综合取舍

根据专家调研得到初步指标的重要性排序,考虑指标间的重叠性与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客观性,进行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指标的取舍。

通过专家调研获得的指标得分排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但这一阶段的各个指标间存在重叠或交叉现象,须对其进行整合,使指标体系能充分反映整装勘查区的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状况。由于不同整装勘查区各具特点,应尽量选取一些能真实反映整装勘查区现状的指标,即选择短期内可以精准度量的指标,剔除时间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各个地方市场需求、自然环境等差异,有些地区很多数据和资料没有官方统计,缺乏准确性,这就使得指标的横向对比很难,所以考虑指标数据收集工作的复杂程度,有些指标必须舍去。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专家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可知,“市场需求”下属二级指标重要性排序为:国内市场需求、区域市场需求、国际市场需求。但是考虑到国内市场需求与国际市场需求都是考虑一个全局性需求,略有重复,最终确定市场需求下的二级指标包括:全局性需求、区域性需求两个指标。

表10 各个二级指标权重一览

“矿产地质条件”下属二级指标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成矿地质条件、已有资源条件(区内保有储量、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矿体埋藏深度)、预期资源条件(提交资源量、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矿体埋藏深度)、开采条件、地质勘查工作程度、选矿加工条件、主攻矿产种类、主攻矿床类型。因为已有资源条件、预期资源条件二者包含内容相近(关键点都包含储量、品味、埋深),而且现有的和将来的针对某个勘查区来说具有直接关联性,也就是具有相容性,所以将已有资源条件与预期资源条件二者合并为资源条件;主攻矿产类型在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全局性在需求中已经考虑,所以不再单列;主攻矿床类型可以融入资源条件,所以也舍去。综合以上分析,最终确定矿产地质条件下的二级指标包括:成矿地质条件、资源条件(储量、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矿体埋藏深度)、开采条件、地质勘查工作程度、选矿加工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下属二级指标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产业政策、产业链发育程度、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电力条件、供水条件、邮电通讯条件)、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地区经济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的发展)、年就业人数。因为对地区的经济贡献、年就业人数二者不易量化,且对整装勘查区不构成直接影响,故舍去;而地区经济水平直接反映到基础设施中,与后者有重叠之处,故舍去。综合以上分析,最终确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产业政策、产业链发育程度、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电力条件、供水条件、邮电通讯条件)。

“环境约束条件”下属二级指标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环境恢复难易程度、环境承载力、污染可能性程度(地质灾害、三废等)、自然地理条件。因为自然地理条件对于整装勘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采条件上,故在此舍去。最终确定环境约束条件下的二级指标包括:环境恢复难易程度、环境承载力、污染可能性程度(地质灾害、三废等)。

“组织实施条件”下属的二级指标最终排序为:社会资金吸引程度、矿业权集中度。因为二者最终权重相差不大,而且对于整装勘查这一机制来说都是重要影响因素,故均保留。最终确定组织实施条件下的二级指标包含:社会资金吸引程度、矿业权集中度。

5 指标的最终确定

经过科学地筛选与取舍,最终确定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如表11所示。

表11 整装勘查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矿产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