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民国上海学生话剧演出团体研究

2018-12-28周爱军

艺术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演剧公演剧社

周爱军

(上海戏剧学院 图书馆,上海 200040)

一、上海学生演剧团体概述

清末学生演剧是中国话剧的开端,“在中国戏剧的形态转型和新的审美要求生成的过程中,充满革新精神的学生演剧是新剧发生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体现西方戏剧意识影响下对戏剧现代性的朦胧追求;而改良新戏则在现代思想启蒙和戏曲改良浪潮中,以其对戏剧反映现实和启蒙功能的强调、对西方写实性布景和现代剧场的仿效,迈开中国戏剧现代性探索的坚实步伐”[1]87。正是民国时期学生的演剧活动特别是学生助赈、筹款等公演活动,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为中国话剧演出培养了早期的话剧观众。同时,学生演剧活动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话剧工作者,他们成为日后中国话剧编、导、演的中坚力量,为中国话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对晚清民国学生演剧团体的演剧活动进行梳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图1 《礼拜六》1921年第142期第11、12页刊载的上海启明女学学生演剧《英国故事》(左)、《法国故事》(右)剧照

图2《中国大观图画年鉴》1930年刊载的学校演剧:莎士比亚名剧《一磅肉》剧照

根据《晚清和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刊载的史料记载,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学生演剧团体众多,包括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演剧、上海南洋公学、上海民立中学、上海明德学校、春柳社、通鉴学校、复旦剧社、沪江西剧社、大夏剧社、持钟剧社、开明演剧会、徐汇公学、一社、中西女塾、秋风剧社、紫薇剧社、中国大学学生会、嘉兴学生联合会、爱国女学、中学生、交通大学、圣玛利亚、大同学校、启明女学、上海暹罗华侨学生、环球学生会、崇明学生团、承天学生、浦东中学、南洋学生、三中学生、东大学生、女学生演剧、南翔小学等。以上学生团体,都有话剧演出活动,并在《时报》《新闻报》《学生宝鉴》《图画时报》《本埠小新闻》《时报图画周刊》《中国大观图画年鉴》等刊物中公开刊登戏剧演出信息,包括演出广告、新闻、评论、现场演出剧照等。(图1、图 2)

本文重点对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南洋公学、上海民立中学、上海明德学校、开明演剧会、春柳社、通鉴学校、持钟剧社、复旦剧社、沪江西剧社、大夏剧社等的演出概况进行梳理分析,以求确立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学生演剧团体在中国话剧演出史上的地位。

二、晚清时期上海学生演剧团体(1896~1910年)

晚清民国上海学生演剧活动,最早始于基督教教会学校。“上海基督教约翰学院,创始演剧,徐汇公学踵而效之。……岁己亥,冬十一月,约翰书院学生于耶稣诞日,节取西哲之嘉言懿行,出之粉墨,为救主复活之纪念。一时间风踵效者,有土山湾之徐汇公学。然所演皆欧西故事,所操皆英法语言,苟非熟谙蟹行文字者,则相对茫然,莫名其妙也。”[2]45

(一)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演剧

上海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今华东政法大学前身之一),原为1879年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创建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正式升格为圣约翰大学,并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学校,是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直到1947年才向民国政府注册。[2]46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演剧开启了晚清时期中国学生演剧的新篇章。早在1896年7月18日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结业式上便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Venice)选段,且使用英文对白。这是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上海学生演剧活动。此后从1886年到1911年,根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戏剧演出活动可归纳为夏季结业式上演出的英文莎士比亚戏剧和圣诞晚会上的中文创作两大类,以及一些特殊场合零星的戏剧演出。[3]18著名新剧家朱双云在其文章《三十年前之学生演剧》中对1899年12月25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话剧演出实况进行了记载:

民国纪元前十三年,公历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其循例之游艺会中加演话剧。是役也,不特为学生演剧之先声;亦即为话剧输入中国之嚆矢。剧凡三:一曰《禀见得妻》,取材于昆曲《人兽关》之《演官》,而多所损益。属混沌初开,因简陋特甚,既无布景,又乏灯光;而上场有诗,下场有对,犹未尽脱旧剧窠臼。其二则为系西洋短剧,纯以英语出之。至剧名为何,已不复能举矣。[4]32

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演剧有以下特点:1.演剧篇幅较小,多为短剧,或话剧片段节选或改编;2.莎士比亚戏剧片段的演出多为英文对白,便于学生英语语言的训练;3.舞台布景简陋,无布景和灯光;4.在学校内部演出,是学校游艺会演出的一部分。(图2)

(二)上海南洋公学学生演剧

上海南洋公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896年由盛宣怀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1905年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7年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辛亥革命后1911年到1912年间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2]45

南洋公学的演剧活动在朱双云《新剧史》中有所刊载:

庚子(1900年)冬十二月,上海南洋公学演剧一次,南洋公学中院二班诸生,亦闻风踵效。是年适丁拳乱,因年假鱼暇。似取六君子及义和团事,编成新剧,就课堂试演,草草登场,诸多简陋,故知者绝鲜。[2]46对于南洋公学的本次演剧活动,鸿年在其《二十年来新剧变迁史》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适中院二班生徒,多戏迷者。乃就校舍中所悬粉板,大书特书其向日所读 《新闻报》戏广告之戏目。因之有人提议,不如即在校内演习。诸生均极赞成,即于是晚演六君子(戊戌政变纪事)。当时并无后台化装之室,更无预定脚本,即今日新剧所谓幕表者。同校他班诸生,来参观者,均赞美不置。自此一演之后,遂兴致勃勃,即于次晚又将小说《经国美谈》排演。当时排演情形,殊属可笑,一面将小说阅看,一面即付演习。事虽草率,而大致不错。故再接再厉,又连演一晚。至第三晚参观者更众,即教员亦均列席。同校生来者,均预购洋烛,持赠演员,以助膏火。演员乃取洋烛尽燃,室内通明如白昼焉。[5]38

(三)上海南洋中学及上海民立中学学生演剧

朱双云《新剧史》记载了上海南洋中学及上海民立中学学生演剧的情况:

甲辰(1904年)秋七月,上海南洋中学及上海民立中学并演新剧。南洋、民立中学,每于孔子诞日,开纪念会。是岁则媵以自排新剧,代迎送神曲,演者、观者并兴会飙发,目为旷古未有之盛举,然仅赠券恳亲,无猎资者。自此以往,素人演剧之风日炽,二中学既习以为常例,岁一举行,更煽其余焰,傍及各界,一时幕友立社,经营新剧者,皆其滥觞,几成风雨 。 ”[2]48

此外,民立中学历来也有演剧祝圣的活动,直到1908年8月,其演剧祝旦活动受到王安民的指责,从此不再举办演剧。《新剧史》详细记载了这一事件:

演剧祝圣,民立中学之旧例也。是岁忽拦入京剧《十八扯》,淫靡秽陋,座多嗤之。有王安民者,不知其为何许人,突于翌日,遍布传单,诸多责备。该校长苏颖杰,见而大忿,因出赏格,谓有能拘王安民来校者,赏二十元。安民于是愤甚,躬赴学署,举而劾之。学使樊稼轩,立派专员,调查此事。嗣往邑人周菊萍为之缓颊,始免于究。然民立从此不复演剧矣。[2]67

由此可见,早期上海学生话剧演出活动多以自娱自乐的形式存在,演剧取材除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演出外,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剧本,演出形式和演出场地也较为随意。且在此时间段内,还没有涉及“券资”收入等概念,话剧演出活动多以“赠券恳亲,无猎资者”的形式存在。

三、晚清学生演剧筹款现象——职业演剧之“雏形”

1904年前后,学生演剧活动方兴未艾。然此时的学生演剧皆在学校内部进行,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社会公演,也没有产生足够强大的社会效应,属于自娱自乐性质的话剧演出活动。直到学生演剧活动走向社会,特别是学生演剧的目的是向社会“募捐筹款”开始,学生演剧才正式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逐渐成为中国话剧职业演出的雏形。

(一)学生演剧筹款之先声

据《新剧史》记载,丙年(1905年)春正月,李叔同主事的“群学会”中出现了演剧“筹款”活动:“群学会则以经费支绌,乃藉剧筹款。事属创举,名贵异常,故售券甚易易。统计售券所得,达四百金以上。自是素人演剧,渐成市道”[2]51。

1905年10月,上海明德学校也举行了演剧筹款活动:

明德学校以校费支绌,乃集该校职员,组织剧部,于孟冬下旬,假座画锦牌坊陈宅举行。但以前所演,皆国耻纪念、社会现行等事,处处以惊心动魄出之。此次竟拦入《化子拾金》一剧,徒沾沾于声调,无裨益于风化,致见轻识者,售券之数顿减。而后此新剧之杂然并奏者,实自此始。[2]51

(二)晚清学生演剧助赈的成功范例

1906年12月,汪优游、朱双云、王幻身等在上海创立开明演剧会。“是年(1906年)江皖患水,饿殍载道。双云、优游辈,谋有以赈之者,乃发起开明演剧会,演剧助赈。”[2]541907年2月,开明演剧会在上海县城举行赈灾公演,历时5天,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成为清末民初上海学生演剧活动成功的范例之一。[2]52在汪优游撰写的《我的俳优生活》一文中也有开明演剧会的详细记录:

现在正在筹备,预备在新年里演五天戏,并且还要公开售票,所得票资,完全助赈。……开明演剧会原欲连演五日,后来恐怕力量不济,只演了三夜,共演新戏十出,已经打破上海学生戏的记录了。戏名都取改良二字,如《政治改良》《军士改良》《家庭改良》《教育改良》等,隐然以改良风化自负。……戏价每位四角,与当时戏园的票价不相上下,卖票的成绩,居然不错。[6]94

(三)晚清学生演剧助赈之资金来源——商界支持

鸿年在《二十年来新剧变迁史》中详细记载了早期学生演剧费用来源与赈款事宜:

图3 国际社《雷雨:上海复旦剧社》(《青岛画报》1936年第21期第1页)中公演《雷雨》(欧阳予倩导演)之二幕,左:四凤对其母明誓说你为什么不相信你的儿啊;右:鲁贵回家嘱其女四凤与周萍绝交

越二年,朱云甫、汪仲贤、瞿保年等,又因新年年假,发起组织开明会,假座小东门内仁和里为剧场。开演之日,极一时之盛。其时适有画家金应谷与开明社诸演员反对,另组益友社,以相抵制。入会者多商界中人,新剧之流毒传于商界者,即自此君作俑。组织就绪,乃借张园安垲第为剧场,照章缴纳租费,即以会员所纳入之会费充之。惟会费仅一元,仅仅五六十人,以五六十元抵赁费,不敷尚钜。不得已,乃假助赈名义收取看资,每券定价壹元。幸是日为新正第二星期,游客麕集,竟得券资数百元。除去开支,悉数移充赈款。演场中另有会员,手持捐薄,向座客募捐。曾忆有名妓蓝桥别墅者,亦捐助十元。此为素人演剧售资之第一声,而后此演义务戏加入卖花卖烟、临时劝募种种办法,亦系滥觞于此也。[5]40

此外,“益友会亦于岁首(1907年)中旬,假座张园演剧,并商请开明会助演,益足增进观者兴味。所入约三百金,悉数助赈”[2]54。

丁未(1907年)春二月,“留日学生曾存吴、李叔同、吴我尊、谢抗白等,慨祖国文艺之堕落,发起春柳社于东京。会徐淮告灾,乃演《巴黎茶花女遗事》,集资赈之。日人惊为创举,啧啧称道,即各报亦多誉辞。嗣是新剧于社会之益,人多知之。伶人之稍具思想者,亦相率规仿,以趋时尚。时丹桂之《潘烈士投海》《惠兴女士》;春仙之《瓜种兰因》《武士魂》等,并受社会欢迎。上海各日报,亦提倡不遗余力。因是而新戏之价值日增,流至今日而其风始昌”[2]55。

丁未(1907年)三月,“徐淮患水,待赈甚迫。南洋学生乃合徐汇学生,假座李公祠,演剧三日,得资助赈。演《冬青树》剧,悉用古代衣冠,实开今日各剧社演历史剧之先河。顾以地处荒僻,不便交通,顾知者鲜而卖座稀”[2]56。

晚清学生演剧助赈活动获得商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足见学生演剧的社会效应之大。而学生演剧助赈事宜也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这为学生话剧演出向职业话剧演出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国第一个职业剧团——进化团的成立

1908年,王钟声和任天知等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话剧学校——通鉴学校。“戊申(1908年)春二月,王钟声和任天知合创通鉴学校于沪。春阳虽散,而王氏之雄心尚未已,因与任天知合创通鉴学校于沪北,意在养成新剧人材,故其教科,都属于戏剧者。”[2]61在通鉴学校被迫关闭后,1910年,任天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体——进化团。“庚戌(1910年)冬十一月,任天知来沪,立进化团。通鉴亡后,任氏不知所之。是月天知忽来沪上,立进化团于上海宾馆,广登报章,征集剧者。汪优游、陈镜花、王幻身、萧天呆、钱逢辛辈多归之。进化团原名进行团,嗣恐为当道见疑,遂经团员公议,易其名曰进化。”[2]71-72

进化团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职业剧团,1910年冬成立于上海,1912年秋解散。虽然时间短暂,但在中国话剧演出职业化的演剧道路上做出了最初的尝试。

四、民国时期上海学生演剧团体(1911~1949年)

(一)复旦剧社与洪深、曹禺

图4《礼拜六》1936年第622期第34页刊载的《复旦剧社公演悲剧<雷雨>话剧系曹禺先生之杰作由欧阳予倩导演,剧中人周萍与四凤喃喃作情话》

复旦剧社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生话剧演出团体之一。复旦剧社成立时,正值“爱美剧运动”对文明新戏职业化和商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倡导“爱美剧”(即业余戏剧)“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时代潮流。复旦剧社受到洪深先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同一时期的学生演剧团体中尤为突出,成绩斐然。

复旦剧社自成立后历经左翼戏剧运动、国防戏剧运动、抗战戏剧运动等各历史时期,且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非常活跃,发挥了话剧排头兵的作用。同时,复旦剧社也排演了许多有影响的中外剧目,诸如《女店主》《寄生草》《说谎者》《西哈诺》《五奎桥》《雷雨》《日出》《委曲求全》《琼斯皇》等,并在话剧舞台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话剧艺术家,如马彦祥、朱端钧、凤子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复旦剧社除了有洪深先生的大力扶持外,还有曹禺剧作的支撑。曹禺剧作《雷雨》《日出》都是由复旦剧社排练演出并第一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的。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剧作曾多次搬上复旦剧社的舞台。(图 3、图 4)

1934年7月,曹禺在《文学月刊》第3期上发表的《雷雨》轰动了剧坛。1935年9月,复旦剧社吴铁翼、凤子等人提议以《雷雨》作为复旦剧社当年秋季的公演剧目。此时,此剧还没有搬上过中国舞台。于是邀请时任福建省文化部部长的欧阳予倩担任导演,在法租界淮海路思南路口面北的店面楼上进行排练。正式演出非常成功,唯一的缺憾是当时的剧场条件非常差而影响了演出的效果。但这并不影响《雷雨》在观众心中的位置。此后,《雷雨》在各剧团频繁上演,成为盛演不衰的名剧。1946年初和1947年春,复旦剧社又两次排演《雷雨》,可见《雷雨》在复旦剧社的重要地位。

除了三次排演《雷雨》外,复旦剧社还演出了《日出》和《北京人》。1937年,吴铁翼、凤子等人已毕业离校,但他们仍然喜爱戏剧演出,自行组织“戏剧工作社”,并组织已毕业的复旦剧社积极分子排演话剧。1937年 2月 2~5日,他们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演出了《日出》,由欧阳予倩担任导演,这也是《日出》第一次在中国话剧舞台上演出。1942年,复旦剧社在重庆时还演出了《北京人》,由剧社同学李维时导演,舞美等各部门工作皆由复旦剧社同学担任。当时的演出条件极差,灯光效果不好,但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话剧的魅力,欣喜不已。

作为学生演出团体的复旦剧社,能够将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日出》首次搬上中国舞台,把曹禺的剧作以舞台的形式介绍给中国观众,并使其成为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这在中国话剧演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沪江西剧社与《值得登广告》(1929~1930年)

沪江西剧社是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①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创办于 1906年,是 20世纪上半叶上海一所有浸信会背景的综合性大学,校址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今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初名浸会神学院,1909年开设浸会大学堂,1911年二部分合并为上海浸会大学,1914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191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作为教会名校,沪江大学以学风纯朴、较少教会气和爱国主义传统闻名全国,以文、理、商著称于世。(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爱好戏剧的学生所组织的学生话剧演出团体,成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上海美人业余戏剧社社长克兰女士(Miss Crane)、沪江教授葛德石夫人及康馥丝女士(美国人)指导。主要演员有陈春波、倪宜庆、李月娥、李月云、方培荣、薛心春、张忍、马顺蔚、丁灏、陈其昌等。沪江大学英语剧团每年都会排戏,但由于在校外租借地方花费太多,且学生演剧稚嫩,大都选择在本校内表演,演给本校的学生看。

图5《卷筒纸画报》1929年第4卷第177期第2页刊登的沪江西剧社社长陈春波(瑞泰摄)

图6《中国摄影学会画报》第4卷第179期第5页刊登的沪江西剧社《值得登广告》之主角李月嫦女士

沪江西剧社的演出活动被社会广泛知晓的是1929年社会公演的《值得登广告》。1929年的《值得登广告》(It pays to advertise)之所以选择社会公开演出,是因为这部戏已在沪江大学大礼堂演出,反响很好,曾应邀去美童公学演出,好评如潮。经过以上两次演出,演员们已经把《值得登广告》排练得非常娴熟,定于1929年3月2日在四川路爱普卢影戏院公开演出,演出所需的费用全部由券资支付。根据《新闻报》《时报》《小时报》《晶报》《中国摄影学会画报》《卷筒纸画报》《中国大观图画年鉴》等的记载,沪江西剧社1929年3月2日在爱普卢影戏院公演的喜剧《值得登广告》获得较强的社会反响。这除了要归功于极好的现场演出效果,各大报纸媒介的大力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诸如:1929年2月21日《新闻报》刊载《沪江西剧社宴请新闻界》[7];1929年 2月 27日《晶报》刊载《值得登广告》[8];1929年 2月 28日《小时报》刊载《值得登广告》[9];1929年 3月 2日《时报》刊载《西剧“值得登广告”今晚公映在爱普卢影戏院中》[10]。(图5—图7)

1929年《卷筒纸画报》刊载《男女合演的西剧》:

沪大剧社的男女合演西剧《值得登广告》曾经公演过两次。都很受人欢迎,得着社长陈春波君力量不少。现在他们又选定三月二日假座爱普卢影戏院作第三次的公演。据说,这部戏剧情很是曲折,言辞也很滑稽,加这几位戏里的名角,都是几个美于色长于辞的社员所任,一经粉墨登场,莫不有声有色。今该社已将座券开始发售。上海交际花如唐瑛,闺秀如夏璐敏、陈皓明等均已预定座位。预料那天爱普卢中又有一个无形的时装展览会了。[11]2

1929年《中国摄影学会画报》刊载的《值得登广告之侧眼旁观所得剧外的几幕》中详细记载了“无形的时装展览”实况:

夏璐敏:开幕与眼镜,周淑蘋:婚前之束装,严幼韵:暗中移座位,萧嘉珍:托仆唤郭郎,杨茂芳:虚待花楼中。三月二日晚沪大西剧社公演《值得登广告》于爱普卢。余与友刘实恩君暨C.S两女士偕往。此剧情节说白,至堪发噱,但余以探访关系,不得不移动我之目标于幕外戏。茲将所得分述于后。交际之花素为社会所注目。但一名花有主,无暇周旋于交际场矣。本文所记几位小姐虽非交际之花,然亦为学校之“活动分子”。对于各种盛会均乐兴参与者也。……商务印书馆夏粹芳君之令媛璐敏女士,为夏氏姐妹中最聪慧者,歌剧兼精,又善交际。惟终未见其戴眼镜者。是晚每于幕启灯闭之时,女士亟由丝袋取眼睛戴之。幕闭放光,在此一刹那间又复置于手提袋之下。殊不愧为眼快手快矣。

周淑蘋女士为前任中西女塾皇后。民国十六年间毕业。各报争刊其玉影。……是晚女士之装束华丽冠全场。粉红色的衣缀以一大红花。衣外复披白狐黑大衣,色彩与式样可称时髦已极。女士之头上浩浩乎平滑无疆,是又不得不归功于司丹康矣。闻今日为其出闺佳期。记者深愿女士能始终得条件之保障。而享受携手白头之乐也。……闻夏璐敏女士为沪大西剧社社员,因家庭反对男女合演,故未加入云。 ”[12]5(图 8、图 9)《新闻报》1929年 3月6日刊载《值得登广告》,详细记载了该剧的本事:

图7《卷筒纸画报》1929年第4卷第177期第22页刊登的《值得登广告》剧照(瑞泰摄)

值得登广告为美国近代著名趣剧之一,原名Worthy of an advertisement,曾 在纽约戏院连演二年之久,而卖座之力始终不衰,其价值可想见矣。上海杨树浦沪江大学西剧社,夙以研究西方艺术著称,成绩斐然。以海上各剧社搬演西剧本改为中文,每多失败,特就此剧照原本排演,西装西语,悉存其本来面目,演员皆系该校高材生,英语尤为流利,于剧中精彩处,尤能传神。去岁,已在该校及美公学校公演两次,颇受观众之欢迎。上星期六,乃假座北四川路爱普卢影戏院开演此剧。……

沪江西剧团积多时之经验,萃多数之人才,如社长陈春波、剧务主任荣耀隆、女主角李月嫦,尤为此中主要人物。开演之日,爱普卢影戏院,爱门前扎五彩电灯牌楼一大座。舞台之上,陈列各界所送花篮甚多,活色生香,与剧中人物相映增妍。故观者无不啧啧称赞。余当执鞭于沪江数年,于荣陈诸君,皆有香火因缘,躬逢其盛,因志其颠末如右,非为《值得登广告》登广告也。一笑。[13]

图8《卷筒纸画报》1929年第5卷第215期刊登的夏璐敏女士照片

图9《北洋画报》1929年第6卷第293期刊登的周淑蘋女士照片

沪江西剧社的《值得登广告》除了在北四川路爱普卢影戏院演出外,还在兰心剧院公演。《卷筒纸画报》1929年第4卷第172期刊载《七日短讯》云:“沪江大学西剧社日前所演《值得登广告》成绩极佳。拟于阴历新年假在兰心戏院公演。此剧系由该校男女社员合演者。”[14]5戏剧界对《值得登广告》的演出评价极高。《良友》1929年第35期刊载:“戏剧界:上海沪江大学生演英文剧,剧名‘值得登广告’成绩甚佳大为观众赞赏。”[15]25(图10)

(三)大夏剧社、陈鲤庭与《放下你的鞭子》

大夏剧社是大夏大学①大夏大学(The Great China University)是由1924年因学潮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三百余名师生在上海发起建立的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初名“大厦大学”,“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抗战期间先后内迁至庐山、贵阳、赤水,一度与复旦大学合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合大学。光复后迁回上海。1951年10月,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大夏大学文、理、教育学科与光华大学相关系科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爱好戏剧的学生组织的学生话剧演出团体,民国十七年(1928年)成立,社员数十人,并出版过戏剧半月刊。大夏剧社“以研究戏剧艺术,发扬文化”为宗旨,利用纪念周会公演有关公民训练及激发学生爱国情绪的剧目。根据《大夏周报》《时报》记载,大夏剧社至少进行了四次公演,且报刊中对第三次和第四次公演的报道较多。公演的剧目如下:《一致》《子见南子》《压迫》《早已过去了》《父归》《住在二楼的人》《可怜的裴加》《古潭的声音》《茶花女》等。

《时报》1929年6月3日刊载:

大夏剧社第三次公演,准备已达二月余之久,日来各剧已练习纯熟,定于本月六日下午三时、晚七时,日夜两场,在校公演,公演剧本:《父归》由陈凝秋导演,《住在二楼的人》《可怜的裴加》《古潭的声音》由田汉导演,南国社并加入戏剧一幕助兴。入场券本埠新月书店有代售,每张仅小洋两角。另,大夏剧社第二次公开戏剧演讲,已请定戏剧家顾仲彝、洪深等,本月四日下午二时,在大夏举行,欢迎旁听。[16]

《大夏周报》1929年第66期记载:

该社已定于下月初旬进行公演,所演之剧,已定者有《茶花女》《子见南子》《住在二楼的人》及田汉所编之《一致》等剧,近正请田汉先生导演。[17]23

《戏剧与文艺》1930年第1卷第8、9合期刊登了大夏剧社第四次公演的消息:

大夏剧社第四次公演,十二月二十一二两日在大夏大礼堂举行,剧目有田汉的《一致》,林语堂的《子见南子》,丁西林的《压迫》,及翻译剧《可怜的裴加》与《住在二楼的人》云。[18]206

《大夏周报》1929年第71期刊载《学生活动:大夏剧社公演》:

大夏剧社是本校爱好戏剧的学生的兴趣的结合,已公演三次,本学期是第四次公演了。本学期选定的剧本是《一致》《子见南子》《住在二楼的人》《压迫》《可怜的裴加》《早已过去了》六剧。上面各剧现均排练纯熟,公演亦已定于本月二十一日 (即星期六)晚七时起,二十二日下午二时起,晚七时起,连演二日,共演三场。[19]12

通过史料可以窥见,大夏剧社在当时的话剧演出活动非常活跃,不仅是学生参与话剧演出,还请著名话剧家如田汉担任导演,并邀请顾仲彝、洪深为学生进行戏剧演讲,让在校学生受到很好的戏剧教育。在大夏剧社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戏剧家之一为陈鲤庭。1930年,陈鲤庭就读于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期间加入了大夏剧社,将爱尔兰作家格里高兰夫人的作品《月亮升起》翻译后改编为舞台剧《三江好》,由大夏剧社首演。陈鲤庭大学毕业后到南汇县大团镇小学教书,因目睹了逃荒灾民的凄惨行状,出于对暗无天日世道的满腔愤慨,写下了剧本《放下你的鞭子》,并公开发表。剧本发表后,各剧团纷纷上演,开创了街头剧新形式。

《立报》1937年6月 18日刊载文章《“放下你的鞭子”是谁作的?》:

《放下你的鞭子》一剧,近期到处上演,颇为轰动一时,但这剧本是谁作的呢?大家颇有点茫然了。所以怪不得在《中流》上,居然有人把曾演过这剧本的崔嵬君当作作者闹了一个张冠李戴的大笑话。其实这脚本的作者不是别人,就是现在正在业余实验剧团任编导部副主任兼秘书的陈鲤庭君,他是《影坛》鲁思君的令弟,曾以“麒麟”的笔名,在电影及戏剧评论方面努力,译过格丽雷夫人的作品《月亮上升》。这剧名后来曾改名《香姐》。原来他的主题是写灾荒的。直到去年,国防戏剧提出之后,徐韬王为一两君及青年戏剧家多人,就把它改为以九一八事变为主题,给《生活知识》发表,拿了十二元的稿费,因为原作者不同意这回的修改,所以署名改成了“一群戏剧家”,现在所演的就是改回后的剧本,因为外间大抵是不大晓得是谁作的,自然不免闹了个笑话了。[20]

由此可见,陈鲤庭的《放下你的鞭子》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为了防止此类“笑话”的再次产生,1938年,陈鲤庭在《战时青年》(第1卷第9期,第 10-17页)上发表了《放下你的鞭子:街头剧》的完整剧本。

图10《良友》1929年第35期24页刊载《上海沪江大学生演英文剧,剧名“值得登广告”成绩甚佳大为观众赞赏。光艺摄》”,左起:徐春波君、倪天真女士、邝文伟女士、李月嫦女士、张忍君

(四)持钟剧社

1933年春,持志中学,即私立持志学院①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1924年 12月,何世桢与其弟何世枚,在上海体育会西路兴办“私立持志大学”。校名源自何园主人何芷舠的别字“汝持”。附属中学,成立了持钟剧社。持钟剧社成立时恰逢左翼戏剧运动的浪潮。1933年,《持志半月刊》刊载的一篇题为《持钟剧社成立之前》的文章,很好地体现了持钟剧社的创社宗旨:

九一八以后,帝国主义的炮火打碎了中国的和平,狂飙的时代撼着整个远东,惊破了沉醉的梦魂,太平洋的潮流和群众的呐喊一致地怒吼了,戏剧底责任,是负有严重性的宣传,在这垂危的国难期间,它当然不能再落后了,所以复活后的戏剧,剧社像雨后春笋一般成立,完成一条坚固的阵线。

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持志中学的同学,决不可站在时代的后面,因此,肯定地,持钟剧社是创立了。

有了这一块艺术园地,至少也能开几朵小花,我们诚恳地宣布,我们愿意将话剧改造成普遍的艺术,再用全部的力量,传达到十字街头底大众,振兴这灰色的民族。[21]2-31933年6月,持志中学举办校庆游艺会,持钟剧社排演《父归》。本剧由赵默(金即山)导演,胡道祚参演,在中华学艺社礼堂举办的学校游艺会上演出,接着又参加了“中学联”联合公演。[22]91934年,持钟剧社在左翼剧人成立的无名剧人协会第一次公演中演出了《谁是朋友》(陈鲤庭编剧,王为一导演)。此后,持钟剧社又参加了无名剧人协会第二次公演,演出剧目《梅雨》(赵默导演)。

《持志半月刊》1933年九周年纪念特刊刊载的《持钟剧社近讯》记:

持钟剧社成立以来,社务进行,不遗余力,社长何少南剧务干事李广政胡道柞罗质君等,均努力工作,闻已聘定陈鲤庭谢韵心董每戡诸先生参加本校校庆,民立游艺会及中学联联合公演,排演已成白热化。此小小之艺术之花,遂含苞待放,将来戏剧界上必可跃为生力军云,该社所排剧本如下:《战友》(雷蒲芳主演)、《放下你的鞭子》(黄菲主演)、《父归》(顾燕飞张觉民主演)、《姐姐》(王毓侨主演)、《转变》(杜振中主演)。[23]5

《持志半月刊》1934年第7期刊载的《持钟剧社演剧记》记:

本校中学部持钟剧社已于二十三日第一次出演于大夏大学游艺会,剧本为 《战友》,二十四日复出演于民立中学游艺会,剧本为《爱的幻灭》《生与死》,结果极为满意,举场欢声雷动,持钟第一炮遂于剧坛上留下一深刻之印象,该社次日即举行联欢会,以示庆祝,并闻该社于本月二十八日将第三次出演于同济大学,节目为《生与死》《月亮上升》云。[24]3

(五)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演剧助赈

《时报图画周刊》1921年第61期《交通大学学生之演剧》一文载:

交通大学沪校课余俱乐部新剧股为湖南赈济事表演于宁波旅沪同乡会,正剧为《谁之罪》,趣剧为《鸣不平》,演来均合剧中人身分,极为观者所称道。[25](图11)

(五)学生演剧团体完成“职业化”转变——南国社

关于“南国社”的创立,田汉在《我们自己的批判》一文中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成立简称 “南国社”,而扩大其范围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定其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革命运动”,也是民国十六年即一九二七年的事。所以南国艺术学院便是包含文学、绘画、戏剧等部的研究机关。至一九二八年夏,学院以种种原因停顿,而学生仍相依不去,我便由研究室开始向社会作实际活动,当时的环境比较的最适于我们活动的是戏剧,于是南国乃以戏剧运动多少为社会所注目,直到最近之美术部习作展览止,社会上只知道南国社是戏剧团体。[26]110

由此可见,“南国社”脱胎于“南国艺术学院”。南国艺术学院成立的目的在于“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运动人才以为新时代之先驱”[26]80,是学生演剧团体的延续与职业化转变的开端。“南国社第一期公演共分两次,即十七年(一九二八)十二月之第一次上海公演,十八年(一九二九)一月之南京公演。”[26]111田汉非常重视南国社第一次公演剧目的社会响应,他希望南国社的戏剧演出活动能够满足当时青年人的迫切需求。他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即“解放运动暂被阻止,南北军事当局之一时的联合告成,人民在兵连祸结中暂时得舐其创痍,政局似乎渐趋稳定的时候”[26]111,选取了六部话剧作为南国社第一期公演的演出剧目:《古潭里的声音》(一幕抒情剧)、《苏州夜话》(一幕悲喜剧)、《生之意志》(一幕喜剧)、《湖上的悲剧》(一幕诗剧)、《名优之死》(三幕社会剧,本剧在上海公演时是两幕,南京公演时是三幕)[27]257。

南国社的戏剧演出力图达到自然真实的艺术效果,同时注重营造感伤浪漫的氛围,引起了青年人及上海舆论界的轰动。“南国社在戏剧上的投石虽然小,但青年间的反响却相当大。他们除了以陶醉的要求来接近我们的戏剧的以外也很有能站在一定的立场来批评我们的。”[26]115

随着南国社戏剧演出活动社会影响力的扩大,田汉创办了《南国月刊》。1929年5月1日,《南国月刊》第1期正式出版,在《序南国月刊创刊号》中田汉写道:

由这月刊我想慢慢得发表几篇比较有自信的,比较坚实的作品。同时想慢慢地吐露一些我的和我们的文艺观,社会观。……同时南国这集团底力底总量与方向也将由这月刊显示。它在文学、绘画、音乐、戏剧、影画,诸方面的努力都可由这月刊慢慢地看出。[28]1-2

《南国月刊》与“南国社”的戏剧演出活动相辅相成。在《南国月刊》第1期的《编辑后记》中田汉写道:

南国的戏剧运动现在应该向他第二个阶段了。他曾允许降到民众的低地把民众引向艺术的殿堂,但第一期的运动中他还不免有些在艺术的殿堂中徘徊瞻顾。现在请许他发表第一期第二次的剧目,这些虽然是第一期运动的完成但已可以看见向第二期的推进了。[27]259

1929年《南国社旅京第二次公演特刊》详细记载了南国社第二次公演剧目和演员介绍。据《南国社第二次公演剧目介绍》一文,南国社第二次公演剧目为:田汉创作剧《古潭的声音》(一幕抒情剧)、《南归》(一幕抒情剧)、《第五号病室》(一幕社会剧)、《火之跳舞》(三幕社会剧)、《狱中记》(三幕社会剧)、《孙中山之死》(一幕悲剧)、《活该》(一幕喜剧)、《当》(一幕喜剧)、《理发师之悲哀》(一幕喜剧)、《十字街头》(一幕喜剧),以及翻译剧《莎乐美》(一幕悲剧)。田汉所撰《南国社话剧第二次公演演员介绍》一文详细介绍了洪深、万籁天、陈凝秋、左明、金焰、张慧云、郑重、张恩裴、冼星海、陈明中、陈征鸿、易素女士、王尼南女士、杨泽蘅女士、吴似鸿女士、俞珊女士、白英女士、李尚贤女士、杨秀鹤女士、康白珊、黄大琳、樵梨云、刘雯卿等。

1930年6月11~13日,南国社在上海中央大戏院演出了田汉根据法国P.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的《卡门》,演出的第三天,遭到反动当局禁演。1930年9月,南国社被查封。南国社中大部分成员在田汉率领下加入左翼戏剧运动,成为左翼戏剧运动的重要力量。

结语

图11 《时报图画周刊》1921年第61期刊登的交通大学学生之演剧《谁之罪》(上)、《鸣不平》(下)剧照

中国早期的话剧演出活动经历了学生演剧时代—业余演剧时代—职业演剧时代三个主要阶段。在进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职业演剧时代以后,学生演剧呈现式微态势,但是学生演剧毕竟是中国话剧演出的开端,并且成为中国话剧演出的传统,保留至今。

纵观晚清民国时期学生话剧演出史,学生演剧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诸如:剧本荒,合适舞台上演的剧本极少;演员荒,训练有素的演员极少;资金不足,无法置办道具、服装、布景等;没有合适的演出剧场,只能租借不合适的剧院上演话剧;观众文化程度太低,不大欢迎艺术氛围浓郁的剧目上演;等等。但他们还是冲破了重重阻挠,组建学生演出团体,定期公演优秀剧目,带动中国戏剧观念的变迁。学生的话剧演出探索,直接影响了中国话剧演出的历史走向。

猜你喜欢

演剧公演剧社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新编现实题材藏戏《次仁拉姆》在藏艺术中心公演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戏剧演出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论导演艺术在传统演剧中的发展
冲锋剧社在唐县
The Walking Dead :the Leading Man Will Be Killed off
碰撞:记凯鲁比尼《安魂曲》首次国内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