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明嘉兴项氏鉴藏家族研究

2018-12-28

艺术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清芬嘉禾嘉兴

叶 梅

(集美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在中国文化史上,项元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项元汴(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又号香岩居士、退密斋主人等,浙江嘉兴人,明代卓越的鉴藏家。精于鉴赏,好收藏金石遗文、法书名画,筑“天籁阁”藏名家书画,所藏皆精妙绝伦,胜迹颇多。当今,在各地博物馆馆藏和私人收藏中,经过项元汴收藏并钤有其鉴藏印鉴的,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正因如此,他也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便有相关成果诞生,如韩国学者郑银淑《项元汴的书画收藏与艺术》(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翁同文《项元汴千文编号书画目考》(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刊》第九卷,1979年第2期)、那志良《项子京及其印章》(《大陆杂志》第13卷第8期)等。21世纪研究成果中有封治国的论文《项元汴嘉兴活动散考——兼论项氏与吴门画派的关系》(《新美术》2009年第2期)、《项元汴家系再考》(见范景中、曹意强主编《美术史与观念史》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陈麦青《关于项元汴之家世及其他》(见陈麦青《随兴居谈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等。由于项元汴的显著成就,在明清鉴藏类著作中,与项元汴相关的记载比比皆是。

但稍微深入史料就会发现,项元汴所进行的相关活动与其家族“嘉兴项氏”息息相关,其鉴藏乃是其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年长期积累的结果。同时,项元汴之外,这个家族还有不少人从事鉴藏活动,时间之长,交游之广,在中国艺术史上影响深远。正如民国项乃斌《嘉禾项氏清分录》六卷卷首一卷《凡例》所说:“天籁阁储藏甲于天下,世已艳称,然当时一门群从,咸好风雅非止墨林居士一人已也。是编于一书一画一器一物为经项氏所收藏而见于他书者,亦必采录聊存什一于千百,以见大概,非凡当时收藏止此而已也。”[1]项氏家族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不仅熏陶了家族成员如项穆、项圣谟等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也滋养了董其昌、李日华等优秀的艺术家和鉴藏家。在嘉兴项氏家族几代人的周围,有大批在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活动频繁,相互交游,形成了相对稳定并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圈。古人称谓复杂,且名号多与家世相关,若不厘清其源流脉络,则会忽略甚至不解文献中出现的大量称谓,从而造成研究上的遗憾。因此,以家族为核心考察项元汴及其家族的鉴藏活动将更为全面和深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项元汴的成就,在明清两代相关著述中,“项氏”一词基本是其代名词,如:“项氏出观兰亭,后又出马(按,“马”字疑误)靖章草出师颂一卷,是真迹”。[2]在这里,詹景凤就明确地将“项氏”与项(元汴)划等号。项元汴自己的收藏章中,也有“檇李项氏世家宝玩”“项氏子京”等字样。但本文所称“嘉兴项氏”是指项姓大家族,而并非特指某人,具体到某人时则以名字指出。潘光旦在《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书中,也用“项氏”指明清两代生活在嘉兴的项氏大家族,而非个人。徐邦达《嘉兴项氏书画鉴藏家谱系略》、汪世清《秀水项氏质支世系表》①汪世清《董其昌的交游》一文附有《秀水项氏质支世系表》,见《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台北:石头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153页。中也同样如此。

嘉兴项氏的研究虽有系列成果问世,但其家族之溯源未有人详细论及,关于其家族特点与其鉴藏之关系、家世与鉴藏印鉴的关联、家族成员及其鉴藏活动和相关藏品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再整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嘉兴项氏鉴藏家族作进一步探究。

一、源流述略

明人文集提及项氏源流,多以项宏度为始祖。如董份为项笃寿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

而项襄毅公者,尝抚陕擒叛酋俘馘万计,有大功。及入朝首率六卿暴阉宦汪直所任韦瑛罪,有奇节,而项大夫实继之。项先世洛人,其始祖宏度扈宋南跸徙嘉善,宏度生伯通,伯通生达卿,以散财广赈元世,尝复其家,赵文敏因表其墓。达卿生永原,永原生邦,邦为吴江丞,徙秀水而项遂为秀水人。邦生衡,两世皆以襄毅贵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而赠都御史衡者,襄毅公之父,大夫之高祖也。[3]4391

潘光旦沿用这些资料,亦以项宏度为始。徐邦达则从更晚的项铨开始。郑银淑沿用潘光旦的研究成果,在编撰嘉兴世系图时,也始于项宏度。实际上,项氏的由来还可以追溯到更远,在项氏三十世孙项乃斌所编写的《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敬按:先襄毅公尝云;元季兵燹谱牒散逸,无从追考。始以八一府君为始。曰始者,不得已而权之之词也。后获山阴旧谱及家乘,则自评事公至八一公七世犁然可考,又安得不以评事为始迁祖乎?既以评事为始迁祖,则不得有二始始,追而谨书之,期无失乎襄毅之遗意也。[1]

这里所谈到的”八一府君”即项宏度。从项乃斌的记载中我们能了解到以下信息:早在项氏先人襄毅公(项忠)一代,就开始编写家谱,由于兵荒马乱,谱牒散逸,八一府君(项宏度)之前的先人事迹无法考证,因此襄毅公(项忠)不得已以八一府君(项宏度)为始祖。多年后,项氏后人得到山阴旧谱和家乘,了解到八一公(项宏度)之前的先人情况,便又追加包括评事公在内的七代先世,这样项氏的先祖便往前推了七代。项氏后人认为,既以评事公为始迁祖,那么再以八一府君(项宏度)为始祖,岂不矛盾?既然先前襄毅公(项忠)以八一府君(项宏度)为始祖乃不得已为之,现在弄清事实,追评事公为始祖也应是襄毅公(项忠)的本意。在封建时代,世家大族往往重视家谱撰写,家族渊源越久远,越显示出这个家族的强盛与历史悠久。所以,古人一旦发现在已有的家史之前还有新线索,往往不遗余力,追溯到底,以显示家族的源远流长。项姓源于楚国王族后裔。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建立了项国,后为齐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项”为姓,称项姓。项元汴有一方印“楚国后裔”即缘于此意。但从现今所见项氏族谱中,并没有发现有与“楚国”的联系,虽有关于楚国的记载,也仅仅从项姓角度论之。嘉兴项氏与“楚国”的联系,在项氏谱系中并无资料支撑,项元汴之印,实为彰显自己出身世家大族心态的显现。

那么,嘉兴项氏一支究竟从何发源而来呢?项笃寿在为其兄诗集所作的序中,提到过嘉兴项氏的由来。按,项笃寿,“字子长,别号少溪,生正德辛巳五月癸亥,卒万历丙戌九月癸丑,享年六十有六”[3]4894。他是项元汴的胞兄。项元汴辈一共兄弟三人,项元淇排行第一,项笃寿排行第二。项元淇有《少岳诗集》行世。项笃寿为其兄诗集所作序言中提到:“嘉兴之有项,自评事始也。”[4]

可以看出,项乃斌提到的“山阴旧谱及家乘”在项笃寿一辈已经获得,所以项笃寿在回顾自己家世的时候,从“评事”开始。“评事”本为官名,嘉兴项氏始祖之任“评事”官职的人究竟为谁?国家图书馆藏项元勋所著《项氏源流考》可以与《嘉禾项氏清芬录》相参考、互补充。两部著作都记载嘉兴项氏的始祖是项晋。项晋,字弘斋,仕宋,原本洛阳人,为大理寺评事,随驾南渡,扈跸而来后侨居嘉禾之胥山。上文所提到的“评事公”便是他。他的相关事迹在宋代真德秀《项氏孝友堂记》中有详尽的记载。项笃寿在万历乙酉(1585年)元旦所述《子长公遗训》(见项乃斌《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中提到:“余家世居洛阳,自宋大理寺宏斋公讳晋随驾南迁,始居嘉兴。”[1]在这篇文章中,项笃寿比较清楚地记述了嘉兴项氏发展的脉络。”随驾南渡,扈跸而来后侨居嘉禾之胥山”的人其实是项晋,董份在《项笃寿墓志铭》中说“其始祖宏度扈宋南跸徙嘉善”,将项宏度与项晋混为一谈,实在是张冠李戴。“宏度生伯通”也为错讹,下文将详述。

据《项氏源流考》,项晋之后第二代人为项烨①项烨,晋生,《嘉兴府志》载:“以子相贵赠翰林学士”。见项元勋《项氏源流考》,天津图书馆影印本,2001年。,第三代有两人,分别为项相与项栋②关于项相有这样的记载:(一)“相字汝弼,号默庵。举孝廉,宁宗时官翰林学士。与弟栋虔于奉亲。兄弟友爱,绍定二年筑堂于城中灵光里瓶山之右。西山真氏以孝友颜之并为之记。孝友堂之名迹留贻至今。”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馆藏。(二)《嘉兴府志》载:“(相)字汝弼,开禧中孝廉,绍定初翰林学士。弟栋汝用,咸克孝友,因以名其堂。”见项元勋《项氏源流考》,天津图书馆影印本,2001年,第38-39页。项栋即相弟,字汝用,前面已有叙述,在此不赘。。项相在宁宗时为翰林学士,其父亲项烨也因他的荣华富贵而获赠翰林学士。据《嘉禾项氏清芬录》项氏谱系,第四代至第六代分别为项祥、项振、项钦,此三人事迹不详。传至第七代为项宏度,也就是在明代被襄毅公(项忠)作为始祖的“八一府君”。③关于项宏度有下列记载:(一)“八一,别号胥山居士,世为大宗。娶戚氏,子一。隐居不仕,宋绍定五年卒,葬胥山上伍王庙侧,事行载府志。”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二)《嘉兴府志》载:“宋末隐居,号胥山处士。作家规二十二条。案,系相之后,墓在胥山。”见项元勋《项氏源流考》,天津图书馆影印本,第38-39页。第八代为项冠,项冠即柱一,字仪甫,系八一公长子,世为大宗。娶□氏,有一子。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饥,项冠输粟万石,作粥三月,救活不少灾民。元世祖授予他“少府监会丞”一职,他推辞不就,死后葬永安乡南原。④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嘉兴府志》还载:“项冠,宏度子,字仪甫。至元二十年饥赈粟数万石。授少府丞不拜,隐居胥山以终。”见项元勋《项氏源流考》,天津图书馆影印本,2001年,第38-39页。第九代为项衢,系项冠长子,为官清廉,为人慎独,办事公正。官至淮西廉访副使,《嘉兴府志》有载。①项衢即擎一,字伯通,“柱一公长子,世为大宗。娶戴氏,子二。官至淮西廉访副使,事行载府志。”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此外,《嘉兴府志》载:“项衢,冠子,字伯通,仕淮西廉访副使,清慎公平。曾孙景亮名邦,以字行。官孝感县丞,多惠政,后仕吴江,以俸赎友人子于伎籍。”见项元勋《项氏源流考》,天津图书馆影印本,2001年,第39页。项衢之子项达,是嘉兴项氏第十代传人。项达,即天一,字达卿,擎一公长子,世为大宗,娶戴氏,子二。②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传至第十一代则为项永原,他有六个儿子。③“高一,字信人,天一公长子,世为大宗,娶张氏,子六,曰彝曰庶曰邦曰性曰泰曰式。今禾中项氏皆信人公支派。葬郡城南桃花里襄毅公墓西水口。图中止及信人公第三派,其第一第二第四派甚少,第五派后最繁衍,俱未及载。”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第十二代项邦,即前面提到的项襄毅公(项忠)的祖父。④(一)“明,字景亮,信公第三子。母张,出支子不为宗。明开国首举孝廉。历孝感、同安、吴江三县丞。娶姚氏继范氏,子一。享年六十有四,葬水口信人公墓。事行载府志。”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二)“永原生邦,邦为吴江丞,徙秀水而项遂为秀水人。”见董份《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公少溪项公笃寿墓志》,焦竑编《献征录》卷九十九,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据《嘉禾项氏清芬录》和董份《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公少溪项公笃寿墓志》,嘉兴项氏第十三代至少有下列几人:项矫、项锦、项衡。⑤“矫(?),字□,由博士弟子入国学,或劝之仕。曰:客休矣,吾终不能以五斗米折腰。居恒谢客读书晚而课子。子元濂,丁丑偕计□□俱族人宦京师者强之谒,选授闽藩都事。曰:吾少无宦情,焉用以桎梏为也,遂投檄而归。”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锦,字古愚,纪长子,母潘,出行四继祖,小宗散秩,将仕郎娶胡氏继徐氏,子四,葬振之公墓左,有自述小传,公女孝稚见传。”出处同前。“衡,邦生衡,两世毅以贵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而赠都御史。衡者,项襄毅公父,大夫(项笃寿)之高祖也。”见董份《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公少溪项公笃寿墓志》,焦竑编《献征录》卷九十九,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项衡之后,再传四代才到项元汴这一辈。项笃寿在描述家世时这样写道:“三传至学士默庵公讳相及弟汝用讳栋,弟兄笃于孝友。绍定二年筑堂于瓶山之右。西山真氏为作孝友堂记,载在郡志。七世传八一公讳宏度,是为新谱始祖。又五世传信人公讳永原,又三世传至大司马襄毅公讳忠、素臣公讳质、献臣讳文,余之曾祖即素臣公也”(《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子长公遗训》)[1],比较清楚地勾勒出家族发展脉络,从中可见项衡是项笃寿的高祖。项衡生有三子,分别是项忠、项质、项文,项忠即前面所提到的项襄毅公。项襄毅在项氏家族中是个重要人物,在明代,无论是旁人为项家作传,还是项家人自己追溯家世,都免不了为项襄毅写上浓重一笔,如“先襄毅以文学振家声,以武功戡国难”[4]。董份为项笃寿撰写的墓志铭中也提到过他。

从项衡到项元汴辈,发展脉络大致如此:“衡生质,质生纲,纲领乡荐为长葛尹,而长葛尹生赠南京吏部郎中近溪公铨,赠郎中,简静惇恪。世称长者,是为大夫(项少溪笃寿)父。而两太宜人,曰陈曰颜。伯子上林录事元淇陈出,大夫与季子太学生元汴颜出。”[5]也就是说,项衡生子项质,项质生子项纲,项纲生子项铨,项铨即是项元汴兄弟三人的父亲。这一点和项笃寿自己的描述也是一致的。项元汴和项笃寿系同母(颜氏)生,项元淇的母亲是陈氏。封建社会非常注重人口繁衍,项氏每一代又岂止以一人为代表?上文所梳理的这支世系,与项元汴辈血缘最近。其他支派虽和项元汴等人有关系,但其血脉联系不如上述人物,故不再一一列出。潘光旦在《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书中列嘉兴地区91个世家大族,家世平均为8代。嘉兴项氏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这一点从表1可以看出。很显然,这是一个门第高显、世代为官的家族。

二、家族特点

(一)政治显赫,多高官显贵

嘉兴项氏家族始祖项晋官至大理寺评事,因护驾而到江南。从项晋到项笃寿,这个家族几乎代代出高官显贵,长辈因子孙荣贵而获赠官职的也有两例。现将项氏家族功名、官职及宦迹列表如表2。

表1 嘉兴项氏世系图(始祖-项铨)

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项氏家族的发达与兴旺,与科举紧密联系。从上表可以看出,他们多因科举而进入仕途,获得官职。仕运亨通有诸多好处,一方面可以“父因子贵”,父辈因为子辈的贡献而获赠官职,另一方面“子因父显”,后人因此也能获得荫佑。同时,这也反映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在智慧上的过人之处,虽然通过科举获得功名并非是衡量学术和智力的准确标准,但当时无论在学术还是仕途上获得成就的人多是通过科举而出头,这从潘光旦等人对世家大族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潘光旦对张季易“是故士君子虽不必因科目而重,科目未始不足以重君子”[6]98一话很是赞同,这话用以诠释项氏家族通过科举得以发达的事实最是恰当不过。

(二)家教谨严,书香门第

从项氏家族发展史中不难看出,几乎每代都有人进入仕途并官运亨通,这也是保证这个家族得以绵延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像某些封建文人一样,这个家族中也不乏“隐而不仕”的人,也正是这样的人赢得“志行高洁”的美称,从而为这个家族在文人气节方面夺得声誉。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家规和严格的家教,项氏家族也不例外。项氏家谱中便有“公作家规二十二条”3○《嘉兴府志》载:“项宏度,宋末隐居,号胥山处士。作家规二十二条。案,项宏度系相之后,墓在胥山。”见项元勋《项氏源流考》,天津图书馆影印本,2001年,第38-39页。的记载,项襄毅和项子长还分别撰写遗言,严格要求子孙后代。祖宗是建立家族的元老,劳苦功高,其嘉言懿行也是后代子孙效仿的模范。祖辈深知创业辛苦守成更难,为维护家族的繁荣兴盛,将某些言行、规矩固定下来,成为家族成员必须尊奉的准则,这也是世家大族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记载,在嘉兴项氏家族发展史上,被列入”烈女”“节妇”的人物就有几个,④见民国项乃斌纂修《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稿本,毛装,国家图书馆藏。赞为”孝”“义”的更多,还有在国难时刻以死报国的人。表3为家族成员在德行方面的相关事迹。

表2 嘉兴项氏功名、家族官职表①本文表格资料主要根据《嘉禾项氏清芬录》《嘉兴府志》《浙江通志》《项氏源流考》及《嘉禾献征录》等文献整理。前文已有注释的,不再一一注释,前文无出处的则标明。

除开在“德行”方面严格规范家族成员外,这个家族重视“诗书传家”,先人在“遗训”中强调“有子有孙者不教之读即教之儒”(《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襄毅公家训》)[1],“诵先儒之鸿文”(《嘉禾项氏清芬录》六卷卷首一卷之卷二《子长公遗训》)[1],非常重视传统儒学经典的教育。除了前面提到的家规、遗言外,史载项子京这样教育下一代:“公(子京)虽早谢,呫哔祖父遗经,堂构斯在,不欲令子弟亦知达生之趣?有六子各受一经,严为程课。尤子孝廉梦原六龄失母,鞠诲备至,孝廉谓为名儒。而诸子彬彬,皆不愧王谢家风。”[5]项笃寿不无骄傲地说:”吾祖八一公博雅有文,笃生廉访,累世名德,为胜国冠冕。迨入皇朝,先襄毅以文学振家声,以武功戡国难。箕裘簪组,代不乏人。而文苑儒林亦寥寥鲜托矣。”[4]他们以“博雅”“文质彬彬”为荣,正如董其昌所言:“子京夷然大雅,自远权势,所与游皆风韵名流,翰墨时望[5],项元淇更是风雅之人,有《少岳诗集》行世。项笃寿在诗集序言中如是介绍其兄及弟项元汴:

表3 嘉兴项氏家族德行事迹表

伯兄名淇……弱负其表,长蜚令闻,艺综众长,学该群典。始以庭趋习举子业,非其好也,久之不售,遂复弃去。学古文词,尤嗜为诗。……中岁薄游京国,推毂皆当代贤豪……既而宅忧来归,遂厌弃生产,日与朋侪旧好及我二三兄弟结社为欢,座客常满,尊俎不虚,载酒问奇者,夜以继日,江左风流,建安雅致,莫之能尚矣。……怠乎晚年,脱落尘滓,鸿渐世纷,割其亲爱蝉蜕物外,逍遥于桃里之墟,寤寐于长水之曲,蓬门荜户,仅庇风雨,山僧钓叟,日与往还。……季弟子京与兄同禀学诗之训,有交修之助,丽藻竞爽,名称相亚。[4]

中国古代文人好以风雅相标尚。晚明书画收藏的滥觞实始于“一二雅人”,也就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项氏家族作为世家大族,自然在“儒雅”方面不居人下,这是他们投身于鉴藏的原因之一。学者指出,项元汴进行收藏的主要动机和目的“是为了弥补他及儿子们在考场和仕途上的不利。然后转而以财富和收藏夸耀于乡里,并藉此与风雅的文人相交往。这是中国人致富之后表现风雅的重要途径”[7]13。我觉得,以在仕途上受挫说项元汴转而投入收藏不太妥当。固然项元汴的哥哥项笃寿中了进士,此后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也分别中了进士,一家出了五个进士,而项元汴家中六个儿子“无一达者”③《书万岁通天帖旧事》载:“子京子六人,无一达者。”见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十三,上海涵芬楼景印。。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项元汴本身无意于功名;其次,项笃寿的子孙获得功名的时间分别在万历丙戌(1586年)、己未(1595年)年间及万历辛丑(1601年)和崇祯年间,从最早的万历丙戌算起,此时项元汴61岁,四年后辞世,他的收藏活动早在此之前就已完成。侄子的功名对他收藏刺激何在?

表4 嘉兴项氏世系表(项铨—项奎)

(三)节俭善治,和睦家兴

若要进行鉴藏活动,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到项元汴一代,已成巨富,关于此,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三《权贵侯王富》载:“积赀满五十万以上,方居首等,虽溧阳史恭甫最有声,仅得二等之首。前是无锡有邹望者,将百万;安国者,过五十万。今吴兴董尚书家过百万,嘉兴项氏将百万。项之金银古玩实胜董,田宅、典库赀产不如耳。大珰冯保、张宏,家赀皆直二百万之上。”[8]406当时项家拥有差不多百万资产,可以和董份(董尚书)比肩。“董尚书(份)富冠三吴,田连苏湖诸邑,殆千百顷。有质舍百余处,各以大商主之,岁得子钱数百万。家畜僮仆不下千人,大航三百余艘,各以号次听差遣”[9],是当时屈指一数的大富豪。据考,项元汴的财富主要积累是从项铨开始,发家致富的关键人物是项铨,释方泽《冬溪集》外集卷之下《寿近溪项翁八十》云:“乃翁(项铨)自少已恂恂,治生臆算,盈缩无爽,然素长者,故人多厚之。寔始大其家,以光昭于襄毅矣。”[10]94积累了财富,并以之光宗耀祖。他虽然有钱但并不挥霍,对待钱财是这样一种态度:“凡富人,无不蹈纨绮、盈珍食、连车骑、广田宅、恣雎便者。公衣恒大布,膳不兼羞,曰无暴殄也。”(《寿近溪项翁八十》)[10]94,布衣素食,非常朴实。项元汴继承了其父遗风,也是非常节约,以至于为人所讥笑。《詹东图玄览编》中记载项元汴“为人鄙吝”,似乎是个“守财奴”。其实他不过是继承了祖上遗风,把更多的钱财投入到他所喜好的鉴藏方面,他所谓的“吝啬”是有所取舍的。这个家族一贯有节俭持家的传统,子孙恪守己业,没有发现关于浪荡子弟的记载。项元汴三兄弟也非常友爱,郑银淑根据《嘉兴府志》中项元淇“让财于季”的记载,断定项铨曾经留下不少财产给三个儿子。而项元淇又把自己的一份财产也让给了项元汴。[7]11据史料记载,在弟弟项笃寿中科举之后,项元淇承担着照顾父亲的责任,父亲过世后,对他父亲的遗产也并不计较,而更多醉心于文墨与交游:“无何仲成进士,寻奉使归侍赠公,其明年,赠公不起,而所遗资颇厚……先生痛不得视舍殓,号哭奔诣殡所庐焉,至先人所遗多寡一不问。……以文史翰墨自娱,亲宾或从之游不拒也。暇则命舟载酒,村宇僧庐所在留滞,口不谈生产子母之事,不妄取人一钱。”[11]据《嘉禾征献录》载:“元淇天性孝友,弟元汴质人粟万余石,期未满卖之,讼于官。监司王某者,与元淇厚,知其家析财不均,今太守龚勉讽之曰:‘得君一言可无按治。’元淇曰:‘幸王公以元淇故有矜宥之心,死且不朽,若因以为利,非小子所敢闻。’王大叹服,事遂寝。”[12]项元汴的同母兄长项笃寿对项元汴则更是关爱有加,项元汴收入藏品如果价格不合适,项笃寿会通过婉转的方式从他手中以相同价格将该藏品购进,既不伤兄弟面子,又在经济上予以支援。此外,项元汴有的藏品还是项笃寿花重金买下后赠送给他的。①如项元汴所藏《虞雍公诛蚊赋刻石疏》就是这样来的:“此帖今藏余家,往在无锡荡口得于华氏中甫处。少溪家兄重购见贻之物。元汴。”见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八,清抄本。早年,项笃寿热衷于功名,项元汴为了打点家务、侍奉母亲,便“绝意帖括”②《墨林项公墓志铭》载:“已念赠公既背养,而太宜人苦节,即仲致身王涂,不遑将母,吾宁以青毡故重远子舍乎?于是绝意帖括,颛奉太宜人。……少参公忠孝大节公有助焉。”见董其昌《容台集》卷八,《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这一方面说明了兄弟间相互帮衬,另一方面,项元汴既在功名方面断绝了念头,便全身心投入家业经营与管理中,有了强大的经济作后盾,又不必为夺“权势”而周旋,自然能腾出心思进行书画鉴藏。

民国时期项氏三十代懿孙项乃斌为重振家声,辑录《嘉善项氏支谱》,但描述的多是清代项氏家族情况,其时已无人再像其先辈那样在鉴藏上有卓越贡献,他们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故略去不述。

从上面的描述可知,嘉兴项氏家族庞大、人员复杂。这个家族不仅具有一般世家的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书画鉴藏与书画艺术方面的卓越贡献。从项铨开始进行法书收藏,到项元汴以此为毕生事业,乃至他的子孙也为之投入不少心血,都是这个家族区别于其他世家大族的特点。“由项元汴开始,造就了一大批书香子弟,继承大雅,一代影响一代,从他的儿子、侄子、孙子直到曾孙、玄孙辈,可谓‘翰苑仙才,层见迭出,世代簪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书画收藏世家。像这样的‘书画世家’,代代传承,并使大量珍贵字画保存至今的收藏现象,在整个中国书画史和收藏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13]63嘉兴项氏家族成员涉及鉴藏活动的甚多,其藏品也不在少数,需另文详述。至于项元汴子孙的名号及排序问题,在汪世清一文中已得到解决③汪世清原表见《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台北:石头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153页。本文表格添加了明清以来鉴藏类书籍中涉及的“项庶常、项德宏、项通父、项晦父”等人物名称。,本文仅依汪文列出其支脉并添加相关人物的别称(表4),其余不再赘述。

结语

在封建社会,社会组织主要以血缘关系来维系。世家大族是社会的中坚,他们的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甚至可以影响到社会进程。陈寅恪论及世家大族与学术的关系的时候说:“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14]131项氏家族在鉴藏方面的成就正充分反映了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的状况。

通过上文各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祖宗建立的卓越功勋,使这个家族有得以发展的坚实基础;文苑儒林,仕运通达,使这个家族得以壮大;家教谨严,弟兄友爱,使这个家族得以绵延;善治生产,与人和气,使这个家族得以富强。以上种种清楚地表明,这是一个有着良好传统的封建大家族。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其后人从事鉴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政治上,显赫的家庭背景让他们在与王公望族交往中更为便利;经济上,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在商品经济日渐发达的晚明如鱼得水;文化上,书香门第,文苑儒林,在与文人交往中自然会赢来更多的追随者和唱和者,而自身投入鉴藏也顺理成章。这些优势为项元汴等人的出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前人在经济、文化、伦理方面的积累,明后期项元汴等人想要脱颖而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

清芬嘉禾嘉兴
清芬正气朱自清
《初心》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故事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
清芬凌霜
咏荷
周仲埕
浙江嘉兴卷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