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虚劳病症的方药配伍研究

2018-12-2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药味医家统计表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鲁西骨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云南管氏医家自管氏先祖管群蕃(1397~1476)拜师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起[1],后世以医为业,传承发展至今历经500余年。第十三代传人管鹏声教授,经过对管氏历代家传的秘方手稿进行整理,并加以诠释,著成《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于1992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刊印出版。该书是管氏医家的代表性著作,其源于兰茂授业,管氏医家数代行医的经验总结,也是兰茂诊疗思想在后世的传承与发展的体现。本文运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对书中治疗虚劳病症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方法

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对《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所载治疗虚劳病症的方剂进行药物类别、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等进行数据统计,总结归纳其方药配伍特点。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管氏医家治疗虚劳的方剂主要集中在《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下卷丸散膏丹秘方部分的补益剂和保健美容剂,共14首,剂型主要是丸剂,使用中药81味,用药207频次,每首方剂平均使用药物14.79味,代表方剂有滋阴百补丸、河车大补丸、万春丹、延龄丸等。

2.1 药物类别 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补虚药(频次96),占总用药频次的46.38%,其后依次为安神药、利水渗湿药等。管氏医家针对虚劳“气血阴阳不足”的基本病机,总以“补虚扶正”为治疗大法,重视补虚药物的使用。见表1。

表1 药物类别频次统计表

2.2 药物频次 单味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茯苓(频次11),主要取其健脾宁心之功,其次为当归、白术、远志、熟地黄等,以求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滋补肝肾之功,治疗虚劳之证。见表2。

表2 单味药物频次统计表(频次≥4)

2.3 药性分析 虚劳方剂的药物以温性出现频次最高,其次是平性,说明管氏医家对虚劳病症的治疗整体用药侧重于温补、平补,少量配伍寒凉之品以调和阴阳,防过于温燥,而热性药物使用较少,因其辛热燥烈,易伤阴动火,不任久服。虚劳日久,当缓缓图之,不宜骤补、峻补。见表3。

表3 药性频次统计表

2.4 药味分析 对药味的统计以甘味最高,占药味总频次的43.88%,可以看出管氏医家对虚劳病症的治疗药味多甘,甘则“能补、能和、能缓”,为治疗气血阴阳不足、正气亏虚病症所常用。见表4。

表4 药味频次统计表

2.5 药物归经 可以看出,治疗虚劳方剂的药物归经最多为肾经,其次为脾经、肝经。管氏医家对虚劳病症的治疗总以围绕调补五脏为主,尤为重视补肾,用药整体既注重滋养肝肾以培护人体先天之根本,又注重后天脾胃之调养。见表5。

表5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表

2.6 关联规则分析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关联规则对组方进行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

基于关联规则对组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管氏医家治疗虚劳的方剂常以白术、茯苓,当归、远志等为核心组合,多配伍熟地、枸杞、巴戟天等药,以达到益气健脾、养血宁心、滋补肝肾之目的。见表6、图1。

表6 药物组合频次统计表(支持度5,置信度 0.9)

3 讨论

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2],多因禀赋薄弱,或烦劳过度,损及五脏,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指出:“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成劳者,谓虚损日久,留连不愈,而成五劳、七伤、六极也。”[3]这种虚、损、劳、极四种表现,应补五脏之气血阴阳,在补中以肝肾为主,佐以健脾、安神、活血、清热之剂,即可补而不滞、不腻、不留邪[4]。

虚劳是《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收录方剂数量最多的病症,其原因可能与明清时期滇中多战乱,生活水平较低,体弱虚劳者较多有关,兰茂《滇南本草》中亦有“今人元气多亏”之说。管氏医家针对虚劳五脏“气血阴阳虚损”的基本病机,以“补虚扶正”为治疗大法,用药甘温平和,缓缓图之,围绕调补五脏虚损为主,既注重滋养肝肾以培护人体先天之根本,又注重后天脾胃之调养的治疗思想,是临床虚劳病症的基本治疗思想,值得后世学习,其具体方药配伍亦可借鉴。

猜你喜欢

药味医家统计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何谓中医“七方”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