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2016-12-17向丹婷
向丹婷
【摘 要】国际合作是全球高校发展的趋势所在,有效的国际合作可以极大促进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培养国际化先进教学理念、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开设国际远程教育、拓展国际联合培养方式、完善国际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式,可以使高校在国际合作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新世纪优秀人才。
【关键词】国际合作;教学理念;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1 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
在各领域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已发展成为当代的热门趋势,众多国际知名高校也已经在国际合作的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因此,对我国而言,高校开展国际合作是加快传统教育体制改革、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攻坚发展阶段,改革创新、发展国际合作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国际化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我国高校可以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共享国际优势资源,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
我国高校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经验,通过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国际合作,推动实现教学改革创新,从实质上摈弃传统教育的缺点,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我国高校不断接近国际知名学府的教学水平。
2 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2.1 培养国际化先进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形成国际化的先进教学理念,思想决定行动,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落后、保守的传统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在新时代的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培养质量。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定期访问,学习国际知名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充分剖析自身教学特点、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有选择性地融合国际优良的教学意识,培养国际化先进教学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秉承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研相长、学科融合的方法,以服务国际人才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构建以分层分类培养为基础、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按照“国际化高精尖培养、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2.2 完善人才引入机制,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人才引入是关系到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引入国际化优秀人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之举[1]。一方面,引入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青年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不断拓展人才柔性引入方式,将引进专家和引进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2],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入机制。 引进专家,是指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国外教职人员来校开展长期工作 ;引进智力, 是指专家本人虽不来校, 但可以用其智力为我方服务。在人员引进方面,需制定严格的人才评审、遴选及考核规则,对不同级别的人才提供不同的薪资及待遇,实行“一人一薪”制度。此外,应特别重视外籍人员任教的稳定性及连续性,对于教学质量较好的老师,可以实行逐年递增的奖励机制,确保教职人员的稳定性,便于建立师生感情,为学生的长期持续学习提供便利。在引进智力方面 , 同样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即使国际高层次人员人在海外,但他们可以以兼职的形式担任我们的教学顾问、或教学质量考核小组专家,这样仍然可以将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或教学成果传达给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给予重要贡献。
2.3 丰富教学方式、开设国际远程教育
在与国际一流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双方师资相互探讨教学方式的改进。参照世界高水平学科,选用国际知名的英文原版教材,加快全英文课程建设步伐,努力学习国际名校推行的灵活、创新、开放性思维的教学方式。与世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院合作开设课程,积极建设包括在线开放课程、科研创新类选修课程、创业创新类课程等国际远程教育[3]。建立教材库,出版全英文教学专著和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验实践类教材。充分重视“互联网+”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会议等学术活动,通过丰富其学习经历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及素养的优秀人才。
2.4 拓展国际化联合培养方式,完善学生交流服务体系
国际化联合培养是高校国际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种类丰富的联合培养方式可以让学生直接受益于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资源。通过拓展联合培养方式,从不定期的短期交流到定期学习访问,从课程学习到参与科研子课题的研究,不断发展形式灵活多样、选择性空间大的联合培养方式。根据国际高校的层次及特点,发展“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3+1+1本硕连读双学位项目”、“2+2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各类短期研修项目。为方便学生在不同学年出访交流,应充分与境外高校做好前期洽谈协商工作,完善学生交流服务体系建设。例如:实现双方课程学分互认,让出访学生可以在境外访问期间按照原培养计划正常选修相应专业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拓展考试形式,在境外期间,可以申请在外方学校的任意一名行政或教辅人员的监督下,完成所需课程的考试。这样出访学生可以不需要再考虑可能由于外出访问无法正常完成自身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修习及考试,让交流出访可以在整个学位攻读期间的任意时段开展,而不是被牢牢限制在没有课程或考试的学年中,给予出访学生最大的便利及选择空间。
2.5 建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激励机制[3],完善国际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大力鼓励教学改革及创新,建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激励机制,完善国际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避免改革中可能走的弯路,确保教学改革的高效开展。
对教师而言,教学改革无疑意味着工作量的极大增加。因为改革将直接导致整个授课体系的全面调整,关乎课程内容的重新分配、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各个方面。但如果想要获得具有实质性突破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去除保守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对现存教学方式进行反省,大胆尝试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因此,为了最大程度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和内在动力,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对每一份努力及付出给予奖励。此外,倡导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减少改革过程中走的弯路,确保改革的方向及效果。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程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地、自觉地进行改革,推动教学研究及改革工作在开放、高效的环境中开展。
建立完善的国际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教学改革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的保障需要三方的支持,分别是教育局等政府机关、校方的教学质量考核小组、社会中的教育评价中介机构[4]。教育局等政府机关则通过宏观管理及控制来保障教学改革的方向及质量;教学质量考核小组,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学生评分反响等方针对不同科目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核及评估;社会中的教育评价中介机构则从就业学生的能力测试及市场反响进行评估及反馈。
国际合作的开展对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扩大国内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树立国际化先进教学理念;完善人才引入机制,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方式、开设国际远程教育;拓展国际化联合培养方式,完善学生交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途径,可以有效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国际合作过程中逐步提升甚至升华,对我国高校教学水平不断与国际接轨有重要作用,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杨.关于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探讨[J].教育求索,2012,4:203-204.
[2]黄仲佶.高校人才引入制度建设[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6(4):83-85.
[3]陈谷平,徐燕飞.基于利益均衡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激励机制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94-96.
[4]穆伟山,乔静雅.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73-77.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