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力

2018-12-27樊朝霞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樊朝霞

摘 要:在对小学阶段学生实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只是单一地注重对教材理论知识讲解,更要以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教材知识,不只是为增强学科素养,还要为将来走上社会具备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教师必须运用相应的现实情境,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数学学习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时,结合教材的主要问题创设相应的现实情境,能够充分发挥问题的现实作用,更能够调动学生展现内在潜力,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只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主要是为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需要在考虑与教材切合性的基础上,更要考虑对学生培养学习力的作用,从而通过对不同问题情境的学习,为学生将来在各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问题情境设计,有效地对接学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的有序开展。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根据教材知识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锻炼思维能力,增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数学的加减法》课程时,教师可以临时设置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的角色,顾客给收银员10元,但购物花销是4元,找零6元,这种模仿真实的情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还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基于增强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进行问题的创设,比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课程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教室中是否能够找出圆形和方形?”学生们踊跃发言找出了很多个圆形和方形。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区别?”更会有学生说出:“在漫画图像中,人的身材可以用图形来表示,瘦身材可以用长方形表示,矮胖身材可以用四方形表示。”这样问题情境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教材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从现实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更营造了既严肃又活泼的教学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基于这方面的问题创设可有如下举例:比如,在单元复习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单元范围内的各课节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在此过程中如果设置加分性的抢答题,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也正符合学生好胜心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学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培养人,影响人的艺术。更有教育学家曾说过,“要学习不如想学习,想学习不如爱学习”。那么结合教材问题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让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效果。

二、问题情境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为学生设置具有联想和思考的问题,增强学生思考的意识,调动学生提出疑问的主动性。并且经过实践相关问题,来营造既严肃又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打造具有灵活性特征的数学教学,为增强学生通过联想提出问题的勇气提供条件,进而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实力。比如在《观察物体》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四方体模型,将这四个模型摆成两行,第一行为一个,第二行为三个,然后向学生发问:从哪个角度观察只能看到两个正方形?学生面对问题的最初,会是比较迷茫状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摆弄并通过具体观察,会有大致的了解得出答案为:前边。在实践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在正面看到两个正方形的基础上,从哪个角度才能看到三个正方形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着进行实践,自主来思考问题、找出答案,以此对物体的知识点有更充分的掌握程度。学生掌握了从各个角度观察图形后,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将物体分成两行,每行都是两个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在实践中,会发出很多问题,同时进行思考,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会更透彻。从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可以总结出,向学生发出实践性的问题,会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在探索教材知识时,有时会进入到联想状态,进而对问题进行创新。而创新是学生在联想问题时所展现的独有的能力,拓展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很明显的制约性,制约着学生思维的拓展,制约着演创新思维的展现,而只是从表面上了解所学内容,没有引导学生将问题向更深层次拓展;只是从表面上增强了学生学科素养,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为处理以上问题,教师就需要提出具有联想、拓展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观察物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发出联想性的问题:“图形和物体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在接收到问题进行观察和联想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他们有的运用自带物品进行观察,并通过观察得出物体是由若干个同样的图形组成的,那么物體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更有学生将学习资料规整地摞出一定的高度,学生意外地发现摞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得出物体是由若干个同样的图形组成的,物体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通过学生具体探究,可以了解到,向学生发出联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拓展思维。

三、问题情境设计,有效地贴近学生生活

现实情境是学生在数学方面进行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也需要从现实的角度来实行。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更要增强对知识进行拓展思考的能力,从而以变通的方式来利用数学思维处理现实问题,使自身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时刻渗透生活思想。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创设生活性问题,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应用,并以生活性问题,刺激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教师改变以往教学策略,在问题中融入生活思想,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性问题: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本挂历,但是很不巧的是其中11月份的那张挂历被墨水弄污了,但是我又不想扔掉这本挂历,你们能帮我把11月份的这张补好吗? 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都非常激动,都想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学生就开始回忆课堂中学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结合这本挂历的前后月份,为教师修整好。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鼓励:你们真棒!以后可以自己制定挂历了。由此可见,在生活性问题的推动下,学生有了更大的动力去思考,并回忆相关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再例如,在加减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同学们需要帮我回答有关于苹果的问题,如果我有三个苹果,而妈妈又送来了五个,现在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采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专注力,以此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由此可见,创设现实情境,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从自身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从现实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其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以上所述中,可以了解到从现实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创设合理的现实情境来实行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其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前,能够以现实的角度来分析相关问题和情境的现实作用,将理论问题进行拓展,向学生进行提问,以这样的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