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

2018-12-26罗晓辉谭娟颜芩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管理方法

罗晓辉 谭娟 颜芩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试验组采用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管理制度护理,比较患者静脉炎、输液渗出的发生率以及各级静脉炎、输液渗出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炎、输液渗出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无3级、4级静脉炎及输液渗出的发生;两组患者各级静脉炎、输液渗出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管理方式对比传统静脉输液护理具有显著优势,减少静脉炎、输液渗出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降低输液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通路;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治疗与抢救的重要手段,20世纪以来,随着血管通路装置的发展应用以及护理技术的提高,静脉输液技术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静脉留置套管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及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等新型输液通路装置已经在我国的多数医院广泛开展应用[1]。静脉输液逐渐发展称为一种临床实践技能,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技术操作要求与专业性越来越强,风险也逐步增加。中重症及手术患者常需要多次长期输液,由输液药物及通路装置的刺激,可引起静脉炎、输液渗出等并发症,影响了治疗进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2]。因此,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的管理需要严格制定及把控。本研究为探讨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对我院既往60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纳入标准[3]:(1)在我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2)可明确调查问卷自愿参加本研究者;(3)可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者;(2)不能有效沟通交流者;(3)不同意本研究及不配合本研究者。其中,试验组患者年龄8~72岁,平均年龄(32.5±4.4)岁,男性182例,女性118例,输液时间5~24d,平均树输液时间(8.5±0.5)d,穿刺次数2~8次,平均穿刺次数(3.5±0.5)次;对照组患者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33.2±3.7)岁,男性179例,女性121例,输液时间4~28d,平均树输液时间(9.2±0.8)d,穿刺次数3~9次,平均穿刺次数(2.9±0.3)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输液时间、穿刺次数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对照研究价值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院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委员会。质控组负责输液装置产品的准入、评价、质量改进;临床实践组负责静脉穿刺输液技术的培训与考核、相关问题的发现与改进;教育培训组负责制定静脉输液规范相关文件及操作流程规程及引进和制定培训课程。采用前馈控制的理念,参考国内外的输液实践及相关文献制定静脉输液通路安全管理规范,标准为:单次治疗输注时间<4小时者使用钢针;持续化疗药物治疗,胃肠外营养,输液pH值<5或>9,渗透压>600mOsm/L,长期输液患者、ICU/NICU患者、老年患者、反复输血或加压输液患者不宜从外周短导管通道输液,可选择PICC或CVC(中心静脉导管)。(2)成立质量调查小组,每半年对全院输液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记录、汇总报告,对病例进行持续随访调查,提出改进措施,对输液质量进行质控管理。

1.3 观察指标[4]

记录两组患者静脉炎及输液渗出的发生情况。静脉炎分级标准:0级: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不适感、轻度疼痛;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并伴有发红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发红或水肿,伴条索状物形成;4级:条索状物>3cm,可有脓液流出。输液渗出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或仅有及轻度渗出,无不适感;1级:皮肤发白发亮,伴或不伴疼痛,水肿范围<3cm;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3cm且小于10cm,伴或不伴疼痛;3级:水肿范围>10cm,皮肤发凉疼痛,可有麻木感;4级:水中范围>10cm,伴有疼痛,可见凹陷水肿,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液体渗出。

1.4 统学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两组静脉炎及输液渗出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分级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静脉炎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3级、4级静脉炎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级静脉炎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输液渗出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输液渗出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3级、4级输液渗出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级输液渗出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的管理是护理工作中一直以来的重点内容,安全有效的对静脉输液通路进行管理,可使护理人员对药物特点、穿刺技术、输液途径、输液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更好的认识和反馈,从而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更加高效安全进行静脉输液工作[5]。传统的输液管理采取反馈式,通过对已形成的并发症进行总结,从而指导下一次的工作,不仅不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降低风险,而且在管理模式上有被动和滞后的缺点,缺少预见性[6]。本研究采取的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的管理采用前馈的理念,进行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强调“可追溯性”,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及时反馈不良反应等信息,同时强化了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得到成长与进步。

本文为探讨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的管理方法與效果,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0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患者静脉炎、输液渗出的发生率以及各级静脉炎、输液渗出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静脉炎、输液渗出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无3级、4级静脉炎及输液渗出的发生。可以看出,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管理方式对比传统静脉输液护理具有显著优势,减少静脉炎、输液渗出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降低输液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在临床静脉输液工作中,严格的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管理势在必行,对减少输液并发症,安全高效进行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比传统输液管理模式具有进步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陶新曹,刘国梁,申艳玲,等. 重症患者静脉输液通路选择策略的调查研究[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15(01): 57-59.

陈瀚熙,蓝惠兰,申铁梅,等. 危重病人中心静脉通路多组输液的安全管理[J]. 护理研究. 2010,24(31): 2884-2886.

吴欲晓,冯娟文,沈新红,等. 基层医院高危药物临床输液通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8(15): 105-107.

王丹,樊梅荣,熊丹,等. 输液通路标准化流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护理. 2017,32(01): 10-12.

王春霞. 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CRRT股静脉血管通路应用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2014,28(18): 2237-2238.

陈桂娴,魏晓文. 冲管输液通路和登记表在深静脉置管输静脉营养液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30): 116.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管理方法
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策略研究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煤矿机械制造中合理设计及管理方法研究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心得
输液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