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眼耳鼻喉科门诊院感风险控制
2018-12-26林桂丽郑健康马琴
林桂丽 郑健康 马琴
【摘 要】耳鼻喉科门诊承担着分诊、负责诊室整洁、维护就诊秩序、遵医嘱行雾化吸入、取鱼刺等治疗、内窥镜等特殊检查的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门诊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门诊、医院感染、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R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2
1.1 门诊 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診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解决的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或相关的治疗等医疗措施。
1.2 医院感染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院感染,其定义是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医院内感染为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值潜伏期或于住院后发病者不能作为医院内感染;反之,住院期内获得的感染,出院后才发病者,应为医院内感染。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B族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虫病等皆属院外感染。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为医院内感染,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和发生于住院后48~72小时内者,应视为院内感染,除非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能说明此感染系在院外获得者。
1.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风险控制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2 高风险因素
2.1 治疗器械一次性无菌物品及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门诊用过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将器械擦干,行高压蒸汽灭菌。其中感染病人(如乙肝、爱滋病人等)用过的器械应先消毒,再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皿的如穿刺针必须灭菌。建议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我院门诊的雾化管、橄榄头等均为一次性用品。
2.2 诊室的空气、物表消毒诊室是人口密集的地方,环境的清洁消毒不到位,容易引起疾病的爆发:每日要随时保持各诊室清洁、整齐,热情接待患者,适时行卫生宣教。治疗室摆设物品整齐,位置固定并定时检查。如有过期,及时更换,检查并整理已使用的诊疗物品并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清理操作台面,每日对诊室行空气物表消毒,消毒时室内清洁干燥且温度不应低于20度,相对湿度不超过50%,灯管每1-2周用70%乙醇棉球擦拭一次,以除污垢。
2.3 医疗废物废物分类收集管理,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感染性废物用黄色塑料袋。锐气(针头)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医院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规定设置焚烧炉,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4 内窥镜的管理操作之前要先查看无菌物品的效期、包装完好,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后器械的消毒灭菌。
结语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问题,它的发生与医院的建立相存相依。眼耳鼻喉科诊室具有人群集中,人口流动性强,病人诊断不明等情况,所以它的风险因素很多,管理很难,本文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探讨眼耳鼻喉科门诊的管理,主要从医疗器械、诊室的空气、物表消毒、医疗废物、内窥镜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到共通性,为医疗安全,院感管理提供一定方向。
参考文献
《消毒技术规范》2017版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1年卫生部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
《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程》2004年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