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

2018-12-26贺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

贺进

【摘 要】:目的:探讨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90例压力性失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照组的45例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研究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的降低趋势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尿失禁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压力性尿失禁是常见的一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具有分娩史女性的一类常见疾病,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胎儿在子宫中逐渐长大,子宫对盆底筋膜的牵拉力增加,肌肉也有一定的牵拉作用使盆底肌肉或是筋膜在较长时间内均处于拉伸的状态,极大程度降低肌肉的弹性[1]。该类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尿液不自主从尿道中流出,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次研究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应用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90例压力性失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有分娩史,入院后经尿流动力学和妇科检查,确定为尿失禁,经临床判断为中度和轻度尿失禁[2];排除伴有泌尿系统疾病或是膀胱麻痹等疾病患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年龄在25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38.95±3.21)岁;病程最长为12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4.52±0.51)年。研究组的45例患者年龄在22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39.15±3.32)岁;病程最长为12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4.68±0.5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医生给患者讲解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原料,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相关事项,指导患者治疗前大小便,选取平卧位,应用酒精对外阴处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将仪器放置在阴道处,将程序设定在STIM电刺激/BIO生物反馈与STIM电刺激两类程序,并两种程序交替进行,离阴道较远处的肌肉应用低频电源来提高其收缩性。经动态波形画面反映生物反馈治疗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节律配合进行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训练,治疗时间控制在20min/次,2~3次/周,5周为一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肌肉训练治疗,患者选取仰卧位躺在病床上,下肢适当玩去,指导患者进行肛门放松和收缩。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肌肉收缩的强度,第一次治疗时间>3s,而后按照每次延长5s的趋势延长治疗时间,放松肌肉训练的时间为20min,2次/d.

1.3 指标观察[3]

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来门诊进行复查,尿失禁的临床症状消失,任何时候均不会出现尿液漏出,经尿垫试验,结果成阴性,判断为治愈;尿失禁的临床症状改善,尿垫试验检查,漏尿量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幅度>50%,判断为有效;经治疗后尿失禁的症状未改善,尿垫试验检查,漏尿量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幅度≦50%,判断为无效。

根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尿失禁状况进行平均,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尿失禁越轻。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 P值小于0.05,表明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I-Q-SF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CI-Q-SF评分接近(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的降低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机体盆底功能出现障碍的常见一类疾病,在成年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类疾病的发生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该类疾病的发展与分娩过程中产程延长、产钳助产、急產等因素有关,分娩过程损失韧带、肛提肌等盆底组织,导致盆底组织松弛,膀胱颈朝近尿道方向下移,尿道变短,在咳嗽或是其他腹腔内压力增加时,出现漏尿[4]。

临床治疗重点是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提高逼尿肌的稳定性。生物反馈治疗经阴道内侧测定阴道收缩力,将盆底肌肉的正常或是异常状况通过视觉信号反馈,识别受损肌群。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肛门和阴道的收缩动作,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通过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对肛周的肌肉进行放松、收缩,提高该部位或是离肛周较远肌肉的弹性,有效提高尿道的闭合压力,改善压力性尿失禁[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的降低趋势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尿失禁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敖金娥,杨婉,洪莉.盆底康复治疗子宫全切术后女性压力下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6,25(10):57-60.

劳美琼,刘秀玲.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08-109.

田立新.应用盆底康复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46-247.

袁晓红,吕军.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疗装备,2016,15(2):161-162.

陈科,谢乐瑜,彭凌,等.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初步观察与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118-119.

猜你喜欢

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应用研究
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推广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1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