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帕霉素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慢性ITP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探讨

2018-12-26左立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

左立辉

【摘 要】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慢性ITP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雷帕霉素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治疗机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帕霉素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慢性ITP的疗效显著,比常规药物有更多明显优势,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帕霉素;小剂量泼尼松;慢性ITP;疗效观察;机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R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慢性ITP可以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破坏、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1]。 慢性ITP常规治疗大多应用激素等西医疗法,但机体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对激素产生应激性反映。如果使用大剂量激素维持治疗,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出现过敏性反映,反复复发。雷帕霉素是一种类环形内酯类抗排斥药物,是强免疫抑制剂,尤其在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比如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同时泼尼松对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极佳,它可以使患者血小板數目在短时间内上升后又快速下降。我院发现,在治疗慢性ITP的过程中,使用雷帕霉素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接治的90例慢性ITP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1.2±1.1)岁;病程1-9年,平均(5.1±1.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ITP诊断,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他检查中具有皮肤黏膜出血、病程中鼻出血、因发热等其他原因导致血小板数减少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本项研究。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感染性并发症;近期服用其他常规药物与雷帕霉素和泼尼松药物性能冲突者[2]。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长春新碱、环磷酞胺等治疗),用法为1mg/ 次,1d/3次。最佳用量为血药浓度达0.7mg/m2左右。持续服用4周(1疗程),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

1.2.2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法。口服雷帕霉素,前3天剂量为60 m,1d/3次,而后改为每天20 m,维持剂量治疗,等病情缓解后改为每天10 m,维持至6个月,并联合泼尼松(浙江仙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H33021207)每天10mg为起始剂量,每一个月开始逐渐减量,疗程为6个月,每天记录患者用药期间治疗疗效及所有不良反应,每周复查1次血小板浓度,6个月后判定疗效[3]。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判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血小板浓度升至人体正常水平,免疫系统已正常工作;显效:血小板浓度和免疫能力大面积的缓解,无出血症状,1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有效:血小板升至50m/L,血小板浓度正常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无效:血小板数量及出血症状恶化[4]。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结论

慢性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血小板计数减少引起最常见出血性疾病。绝大多数ITP是由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造成患者血小板生成不足。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的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症状。慢性ITP是非常多见,治疗时间长、效果差、病程具有反复性。

基于这些特点,先前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满足医疗的发展,临床大多以激素治疗(环磷酞胺、环抱素A),但大剂量激素效果欠佳的同时可能产生免疫反应。目前以雷帕霉素作为维持治疗的主要手段,同时以泼尼松常为辅助。雷帕霉素诱导和促进自噬清除纤维细胞,减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异常蛋白质的聚集,雷帕霉素在临床上具有多种用途,对衰老及相关疾病的检测尚属起步阶段,雷帕霉素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比较先进,雷帕霉素有很大机会用于预防免疫系统疾病。泼尼松具有抗过敏作用,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与雷帕霉素同作用可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这种治疗机制可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也相应地减轻。雷帕霉素具有刺激T细胞反应,调节机体免疫,提高血小板聚集能力,研究表明以雷帕霉素与泼尼松维持治疗慢性ITP有协同作用,这种机制在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雷帕霉素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慢性ITP的疗效显著,比常规药物有更多明显优势,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文文,孙朋,陈豆豆,等.雷帕霉素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及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5):368-374.

庞领玉,邹丽萍,黄露露,等.雷帕霉素治疗儿童结节性硬化相关心脏横纹肌瘤的临床效果[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6):424-427.

吴玉霞,黄志惠,袁忠,等.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脾气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9):65-68.

杨莉,翁巍,孙寒晓,等.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6-9.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
颈骨康胶囊治疗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
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疗效观察
卤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扁炎软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不同时段烫熨疗法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