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

2018-12-26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818)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历史是一部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持之以恒提升组织力的历史。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了“组织力”的概念,把政治组织力作为决定中日两国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其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始终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组织力建设,使我国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有政治优势。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018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创造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就从严抓好落实做出部署。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和阵地,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牢牵住提升组织力这个“牛鼻子”,努力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是习近平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深邃把握,是对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的深刻洞悉,更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深切期待。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坚持和加强党对的全面领导,教育引导党员、组织凝聚师生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高校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领导力。政治领导力在党的执政能力中居于首要位置,是检验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试金石。对于办学治校中坚力量的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政治领导力主要体现为:以强大的政治导向、政治定力引领正确的办学方向,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把握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确保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在高校落地落实。

(二)思想引领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形成推动发展的巨大合力。对于承担“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职责的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思想引领力主要体现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干扰,扎实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和教风学风建设,以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群众组织力。群众组织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对于承担“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的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群众组织力主要体现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发动组织师生、团结带领师生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四)社会号召力。社会号召力是一个政党的领导魅力、信念吸引力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动员力、引导力和感召力。对于承载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社会号召力主要体现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发挥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功能,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感召人、鼓舞人,在全社会汇聚形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提升组织力是高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坚守理想信念中筑牢思想“主心骨”,在推进实践创新中把准时代“方向盘”,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凝聚价值“公约数”,提升组织力,凝聚正能量,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有为有位。

(二)提升组织力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在党的旗帜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工作在基层,习近平强调,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做到哪里有改革发展任务、哪里有师生员工,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和组织功能,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学校党政各项决策变成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更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党的建设引领“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提升组织力是高校解决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核心要义。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和自我革新力的具体体现,是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动力来源。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究其本质是组织生命力和自我革新力不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严密完善、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从严从实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1、党组织整体功能不够强。主要表现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明显。一是政治功能偏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够,“四个意识”不够强;二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不够到位,还没有完全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三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分析研判不够,做好新形势下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措施不够有力;四是对教育教学工作政治把关和政治引领作用不突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不够;五是群众工作能力和本领不够强,对师生政治追求、发展成长、情感交流、生活帮助等方面关注得不够多,党员、师生缺乏足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够高;六是对社会的影响能力、引导能力、号召能力不够强。2、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严不实。主要表现为:师生党员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不够强,还没有完全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一是党员教育载体不够丰富,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不强,实效性有待提升,有的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还有差距;二是发展教职工特别是“双高”教师入党需加大力度,有的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色彩,发展的党员对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党性锤炼不够,党员自我要求不严,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不够,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头雁”效应,有的教师党员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不够强,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存在问题;四是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解决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宗旨不够强等问题缺乏务实管用的思路和手段,利用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制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不够,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敢抓敢管、正风肃纪力度不够。3、党支部建设不够均衡。主要表现为:组织体系不够坚强有力,党建质量不够高,在落实中心任务、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一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够,有的党支部设置不够科学,支委会班子成员发挥作用不充分,班子整体合力不足;二是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不够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够强;三是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得不实不细,结合党组织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实际主动思考和谋划党建工作不够,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紧密,工作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工作载体不够创新,培育和打造品牌不够,党建创新项目质量不够高,对党员吸引力、影响力不够。

(二)原因分析。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理解把握不够深透,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抓党建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没有真正树牢“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有的干部、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2、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主业意识、主责意识不够强,支委会班子其他成员对抓党建责任理解模糊,“一岗双责”落实不够;指导和监督检查不够,问责机制不健全。3、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不到位。队伍配备还不充足,有的高校党委工作部门人员过少,有的院系专兼职组织员尚未配齐,缺乏高素质专职党务工作力量;队伍教育管理不严,有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经验或精力投入不够,教育培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够,队伍学习能力、政策把握能力、创新能力和党建理论研究能力亟待提升;激励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政策落实得不够,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高,队伍荣誉感和使命感不强。

四、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路径

(一)强化功能,夯实堡垒。没有政治力就没有组织力。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一是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实党内集中教育,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紧盯基层支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理想信念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使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坚决维护”,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上下功夫。把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命门”,把“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基本制度传承好、落实好,努力在全面推行、规范完善、提升质量上下功夫;贯彻执行二级院系党组织会议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三是在履行政治责任上下功夫。从严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自觉认责、履责、担责、尽责,落实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教学单位党支部制度,构建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师生中;建立常态化调研督查机制,以不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倒逼推动责任落实。

(二)抓实基本,筑牢根基。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着力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断夯实提升组织力的基础。一是抓实党支部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开展“对标联创”活动,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创建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建立“晋位升级”机制,开展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推动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抓实队伍建设。把加强党员管理作为内在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发展党员工作的首位,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和关怀激励帮扶机制,让党员有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完善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活动,在严格管理中凝聚正能量。把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之举,建强工作力量,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间骨干力量,把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引领优良班风、校风、学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着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组织员队伍,落实高校“双重身份”、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政策,确保党务工作队伍职业有发展、干事有动力、待遇有保障。三是抓实党建创新。结合师生党支部和党员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工作机制、组织体系、队伍建设、活动载体、方式方法、场所阵地建设等方面创新,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长效化运行,精心培育党建工作品牌,不断激发基层党建的内生活力和创新动力。

(三)围绕中心,凝心聚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不强,关键时刻显本色、紧要关头看担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把党组织的要求转化为党员可实践的具体行动,提升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汇聚的组织资源、凝聚的组织活力、集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资源、活力与优势。二是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在学校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力度和参与深度,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有效结合、深度融合,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徽在一线闪耀,在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推动发展上打头阵、当先锋。三是把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支点,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基层党支部在服务中唱主角、当郎中、打硬仗,以实际行动彰显党的战斗力、号召力。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