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2018-12-26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做好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①。这一重要论述为开展好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毫无疑问,当前的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新媒体扑面而来的新形势,着力打造一系列“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思政新平台是牢牢把握高校思政教育主阵地和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审视多年来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广大学工同仁其实早已应时而动,将网络元素引入和贯穿于思政工作的全过程。然而,面对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应该如何从互联网视角思考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达到线上与线下或者说网络空间和真实空间的两个方面的融合,以便能够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亟需解决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及其特性

(一)新媒体的定义。目前,新媒体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新媒体的兴起,同样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对新媒体展开了探讨和研究。然而,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不尽一致,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

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长时间不能明确界定,一方面说明新媒体自身正在发展变化,轻易难以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新媒体的研究目前依旧缺乏系统性。就笔者看来,在当前对新媒体尚缺少统一认可的定义的情况下,大可不必纠结于概念、特征、类型等理论认知,而是从更为直观和务实的角度出发,抓住“数字化、网络化、移动性”的技术维度和“互动传播、用户创造内容”的传播维度这两个具体指标,把新媒体限定为“网络”和“移动”两大特征,从而更好地开展对新媒体的探讨和研究。

基于以上认知,笔者认为,不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对新媒体加以定义。广义的新媒体概念,是指运用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深度依托互联网渠道以及手机、电脑等数字终端,向受众提供海量多媒体信息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狭义的新媒体概念,则是专指当前人们常用的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等新的自媒体形式,用以向公众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更加具体而微的媒体形态。本文所称新媒体,主要是指后者。

(二)新媒体的特性。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概括而言,新媒体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满足时间碎片化形势下人们的新需求

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碎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和事实。现在人们每天的工作、生活不再像原来一样循规蹈矩、四平八稳,而总是在几乎同一时间要同步处理很多事情。由此也导致人们不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一项工作任务,而只能对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浅尝辄止”。新媒体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碎片化需求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分析人们的信息阅读习惯,分析不同人群的需求,以短小精干的形式,精准地向人们传递各自需要的信息。

2、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的互动表达

传统媒体也有互动表达的途径,但不论是报纸的读者来信,还是广播电视的热线电话无一例外都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于时空条件,导致沟通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乃至后来居上,主要还是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特性,以及更为便捷地进行双向互动的优势。通过移动数字终端,只要接入互联网,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信息的受众则可以用“点赞”或者“踩一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3.可以强化人们利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②

除了能够提供信息查询、交通导航、视频播放等基础性功能之外,新媒体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互动信息进行深层分析,了解受众的习惯和需求,再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精准锁定,从而将信息有效送达不同年龄段、教育层次、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的特定人群。作为受众,人们在媒体形式的选择上也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可以完全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服务。

4.在媒体传播上具有更强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在形式的使用和内容的选择上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这也导致新媒体对于受众的传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深入性,并且,由于有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使得媒体使用和内容选择更加精准。

二、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的交互性、即时性、受众精确性、信息海量性等特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应当进行辩证分析和科学对待,从而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

(一)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就积极的一方面来说,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也给高校思政工作尤其是网络思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技术条件的成熟给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更便捷、更多样化的途径。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更加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浏览习惯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日常工作。当前,微信公众号、朋友圈、QQ空间都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其次,网络空间的主体平等性使得教师更容易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了解学生。在互联网上,人们的身份被大幅度淡化,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摆脱固有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平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实现角色互换,老师向学生学习自己尚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教师可以更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无须担心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最后,新媒体的移动性可以突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限制。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各类移动数字终端快速发展,迅速普及,让人们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发送、接收、浏览网络信息,打破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固有教育模式。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移动多媒体带来的便利性优势,对学生思想动态、网络舆情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地观察和引导。

(二)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在看到新媒体的种种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由新媒体发展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环境的高自由度使新媒体的传播存在不确定性。网络环境纷繁复杂,近年来诸如“键盘侠”“网络大V”等不良现象屡屡出现,他们借助网络的隐蔽性,通过与网络推手、水军进行合作,恶意散播消极言论,成为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负面思想的重要渠道。以“95后”为主的大学生极易受其影响甚至蒙蔽,给当前的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其次,一些非主流思想借助新媒体的包装大肆传播。通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渠道的传播,“利己主义”“娱乐至上”“丧文化”等社会非主流思想在华丽的外包装下不断传播和渗透,在当代大学生当中大行其道,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互联网的“广场社会”属性则容易在此时发挥其负面作用。

最后,新媒体时代,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门槛大为降低,使得不良言论的传播更为直接。“95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见识尚不丰富,心理相对脆弱,在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或者面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时候容易产生比较偏激的想法,往往是发到网上以求得同情和支持。互联网的“熟人社区”属性则容易在此时发挥其负面作用,导致某些不良言论被发酵和病毒式传播,从而形成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关注点。

三、面对新形势的应对之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做好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把工作做好。

(一)用新媒体引领舆情: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如前所述,网络环境的高自由度使得一些不良现象不时出现,严重干扰着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怎样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阵地,已经成为了人们必须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年代,对于网络和新媒体有着天然的亲近性,是地地道道的“网络原住民”。因此,只有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用好新媒体这个有力武器,引领舆论导向,占领思想高地,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正本清源,占据主动,将先进的、积极的思想文化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接纳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到这一点,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适时发声,积极主动地向大学生推送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其学习、教育生涯的相关信息,真正走在新时代的前列。

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引领舆情不等同于思想管控。要改变以往那种“我说你听但不能质疑”的工作方式,通过科学地运用新媒体手段,让思想政治工作变成“潜移默化人人爱,轻松灵活有效果”的活动,使学生可以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正能量思想的浸润,进一步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播以及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感召力。

(二)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依据,这也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引领学生追求和传播正能量的内在动力。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能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之根本,就极易丧失原则、迷失方向、丢失阵地。所以,在高校思政工作中,首先应夯实好基础,也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善用新媒体宣传和推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主流道德标准的正能量信息。其次,要注重将自身文化特色融入网络思政,用新媒体手段把高校思政工作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新媒体传播不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新价值和新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新媒体在育人方面的潜在优势,盘活网络思政的育人功能,从而为新时代培养出一大批既拥有实在本领又具有优良的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构建新媒体平台:筑牢高校思政的己方阵地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笔者深深感受到网络时代带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冲击,因此,必须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布局,开辟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发展路径,打造习近平要求的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的新媒体平台无疑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不妨以笔者自己运营微信公众号为例来简单说明:

2017年7月,笔者正式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相继撰写和发表了《点亮你那盏心灯》《我们不能选择出身,却能够选择活得漂亮》《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习大大告诉你,新时代青年应该是个啥状态》等多篇文章。其中,《习大大告诉你,新时代青年应该是个啥状态》的网络阅读量达到近5000人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除此之外,笔者还在公众号上面开展了“我的成长微语”和“我毕业后这一年”两次主题征文活动。其中,“我的成长微语”通过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的形式,记录了学生们的成长足迹。“我毕业后这一年”则主要是通过毕业生的社会经历,来告诉在校生们人生的成长与发展到底需要什么的能力和素质。

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旨在用一种青年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向他们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帮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面对网络上面各种舆论的挑战和冲击,构建和筑牢高校思政工作的己方阵地,给学生竖起思想上的灯塔,保持其正确的航向。

结语

《礼记·大学》里面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要勤于自省,多加反思,不断革新。当前,面临着新媒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遵循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③的基本要求,做到以人为本,顺应形势变化,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把握其所思所想,所好所恶,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才能春风化雨,教育感化,最终实现习近平要求的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

②邹学麟.新媒体的传播业态嬗变[J].东南传播,2010(08):184-186.

③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