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转换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2-26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场域共同体政治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一、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时代,国家飞速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急速改变着人们的价值选择与思维方式,引导社会走向价值多元,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亟待研究人员基于一种新的视角,立足实际,指导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临以下挑战,这也应是相关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样的思想观念带来的挑战。当前的一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同时,网络给他们获取多样的信息提供了便利,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一个个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注重物质享受,忽略精神培养;强调个性张扬,忘记和而不同,高校面对这样一群鲜活而又不同的年轻人,如何统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网络化时代的挑战。在几十年前,网络还是一个新奇的词汇,短短几十年过去,网络已经变得无处不在,甚至深深影响着这一代人的生活,推动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革,大学校园中网络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不少学生沉迷网络,无心学习。另外,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可能受到一些不良的价值观的侵蚀,这些都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环境方面带来的挑战。除了学校环境外,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环境的深刻影响,当前,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半社会人”,面临着来自就业、恋爱等一系列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势必很大,这就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心理引导也作为工作的重点。另外,由于新时期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他们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渴望独立,但同时心理承受力薄弱,这些特点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所特有的,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需要与时俱进,有的放矢。

二、场域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场域”这一词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各种位置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解释的核心词包括位置、构型和网络。他从场域的视角出发对社会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他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有着系统的功能的自组织,也不是一台遵循普遍逻辑原理的机器,而是由各种社会小世界组成的一个社会世界,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场域,比如说是科学场域、经济场域、政治场域等,这些子场域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从而组成了社会这一个“大场域”。为了更容易地去理解,他把场域比作游戏,在他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受到每个人所占有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制约。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明确地看出高校也是一个有各种场域组成的网络,包括各种组织机制、各参与主体,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工程可以从场域转换的角度切入探讨,也就是说,要关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密切相关的因素,从关系出发,从整体出发去研究,去探讨。

三、场域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缺陷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未以一个共同体的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着场域疏离的问题,例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与高校实际工作者没有有效协作;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等,总体而言,以布尔迪厄的“场域”为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实缺陷。

(一)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内部场域疏离。根据场域理论,在共同体内部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场域,一个是理论研究,一个是实际工作,二者又分别遵从社会中政治场域和科学场域的逻辑。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工作者往往会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比如说教育机会或是文化环境,能够接受更为系统、更为高深的理论教育,但相对于实际工作者,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本、实践资源以及经济资本是很少的;与此相反,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实际工作者会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较少的文化资本,或是在利用文化资本上表现出更多的功利性,倾向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种资本分配方式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就被分为两个疏离的部分,外在表现为理论成果与实践的脱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表现为凝聚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内可以被视为一门学科来对待,因此相关的教材以及学术体系的建立毋庸置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人们却忽视了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即它给社会、公众、教育者提供的有用的思维方式以及理论知识,这需要共同体内的每个人齐心协力,不断沟通交流,但很显然,目前的共同体并没有做到。这就衍生出一个更为明显的问题,即整个共同体凝聚力不足。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上至中央各领导机构,下至学校实际工作者,无一例外都承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旦遇到实际执行抑或是成果发表、资金支持等情况时就得不到该有的重视。具体表现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选题项目在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地位低下;相关的论文被一些社会科学类杂志拒绝等,这种现象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是不利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运行规则缺乏独立性。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工作,都缺乏独立系统的规则,只能借鉴其他学科的规则,究其根本,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问题未得到解决。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这样的表述是存在的,但事实上,它并未形成一门独立成熟的学科,学科建设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仍然需要共同体的共同努力来保证该场域的独立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在发展研究过程中要受到来自其他场域的深刻影响,例如,政治场域的运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价值取向以及成果推广等;经济场域也通过资本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有效性评估等。

四、基于场域理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走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从场域理论出发,要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构建多个不同的场域,通过场域转换和场域融合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体成员策略,构建良好的传播场域。学校精神是学校全体人员的精神航标,也是由每一位成员的自主践行凝聚而成的。建立良好的传播场域,既包括传统的人际传播,也包括利用微信、微博形成的新兴媒体传播,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精神的育人作用,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环境策略,将学校精神融于学校建设,构建良好的环境场域。引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效果就是“润物细无声”,也就是环境熏陶,因此,营造一个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极为重要。一个学校的形象可以从行为、视觉、理念等方面进行识别,具体来讲,行为是指学校对外开展的各种活动、学校内部举行的活动以及教学科研活动等;视觉是指学校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如图书馆、雕像等;理念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校歌等。将一所学校的精神融于以上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有着育人功能的环境场域,必然会对全校师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从而助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宣传策略,营造良好的舆论场域。身处信息化时代,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通过恰当的宣传引导,发挥舆论的育人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媒介环境下,舆论可以更多地依靠新媒体技术,例如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BBS等,高校的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宣传学校精神理念,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当然,同时也要加强有关管理,例如QQ群、微信等学生常用的网络平台,避免负面舆论的传播,努力营造健康绿色的舆论场域。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大学生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如今,我国社会已经迈入发展的新时代,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场域理论,对有关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场域共同体政治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共同体的战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