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2018-12-25王振奎
王振奎
摘 要:情境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十分普遍,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支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创设情境,很好地解决了数学教学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特征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吃力,而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基于此,笔者试在本文中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创设方法
教师的情境创设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科教学质量,因此课改提出了提升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要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应用质量也有望提升。在教学情境的支撑下,小学生的思维局限更容易被突破,思维能力提升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因此,为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途径,下文观点仅供参考。
一、运用生活化情境实施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奏,教学导入质量对课堂教学整体质具有直接影响,应用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导入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使数学知识也能够带给学生亲切感。例如,教师在进行“平均分”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六根香蕉作为对象进行分配,首先将其分给两个学生,第一个同学分5个,而另一个同学分1个,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会说不公平,认为两个同学的香蕉数量存在差异。然后,教师从第一个同学那里拿出一根香蕉给第二个同学,但是这时学生们还是认为不公平。这种情况下,教师继续从第一个同学那拿出一根,第一个同学那里有三根香蕉,第二个同学也是三根香蕉,两位同学的香蕉数量是相同的了,分配具有公平性,接下来教师再正式引入平均分概念。在整个分香蕉期间,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平均分的真正含义,借助类似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所学习的内容,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二、创设抽象问题情境,化抽象知识为感性材料
数学教学材料的抽象性十分显著,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想要数学材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是要积极利用教学指导方式化抽象的材料为感性的材料,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在教学材料向着感性方向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思维特点,通过比较、分类等思维活动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并最终总结出数学概念,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小学教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烈,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借助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则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如例题:一个班级组织春游,有40名学生参加,一名学生需要花费7元,250元够不够;到河边17名学生想划船,每个船上坐几个人,租几艘船?你将如何安排?这样的数学问题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符合,小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透过题干中的问题自主求解。
三、创设的情境要有“思维性”
基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基础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情境的“思维性”,兼顾情境的难易程度,并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多设置一些探究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圆的周长》教学片段:学生动手测量直径1分米的硬纸圆的周长。师:在测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硬纸圆在米尺上滚动了3分米多一些。生2:圆的直径是1分米,圆的周长是3分米。生3:我们测出的圆的周长是3分米不到一点。师:直径1分米的硬纸圆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学生争论,教师马上用课件在屏幕上分别演示直径为1分米、2分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一周,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情境有利于學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探究问题,但是学生经过交流学习后,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时,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利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追寻问题的本质,不能简单地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来平息争论,让学生思维的高度与广度实现更好发展。
四、利用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迁移能力,才可以解题过程中灵活应用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迁移规律,则学生更利于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把动画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取段,让学生列竖式算出后,分析最后余数为什么为“0”,“0”所代表的意思,之后再将故事进行延续,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另一种情况下时,余数不为0。如分苹果的情境,设定15个苹果,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分3份,每个人可以分几个?紧接着,我将复习题中的20个苹果改成14个橘子,三个人每人拿走4个,可以分几份?还剩几个?改动后的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连接,为他们理解“余数”这一概念做好了铺垫,促进了知识迁移。
结语
综上,情境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应用情境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情境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没有明确发挥情境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因此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状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做好预设,促进情境创设方式的多样化,结合情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契机,促进数学知识内化,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丽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22(08):101-103.
[2]焦新威.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J].甘肃教育,2015,10(19):325-327.
[3]布琼.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5,12(17):321-323.
[4]金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中华少年,2015,11(25):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