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语法理论下的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构建*

2018-12-25潘红英

关键词:隐喻模态漫画

潘红英

(山西大同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0 引 言

1980年Lakoff &Johnson 在他们的合著Metaphorsweliveby中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将长期囿于语言现象的隐喻研究延伸到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手段。[1]11-13过去的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以及哲学家围绕隐喻解释的基本模板达成了共识,即目标域中某些特定来自于源域的特点概念化。 理解隐喻包括以下过程:首先辨认出隐喻的源域及目标域相应的本质特点; 其次找出由两个不同领域特点之间的对应,从而可以建立跨域映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中人类交际活动不仅凭借语言表征,而且更多借助于多种模态的共同呈现。 集文字、图像、颜色、版面设计等各种意义潜势于一身的多模态语篇不断出现,使各种符号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意义生成资源。 隐喻概念的本质说明了不但语言可以作为隐喻概念化的媒介,图片、声音、手势、音乐等意义符号均可以引发隐喻。 正如Johnson所说,语言不是唯一的意义表征符号,认知隐喻研究应该聚焦于其它符号或艺术形式,它们对意义的构建与语言并无二致。[2]4近二十多年以来,认知语言学家将隐喻研究由过去仅限于纯语言研究领域拓展到多模态隐喻研究的跨学科平台上,不断充实认知隐喻理论。 Charles Forceville在PictorialMetaphorinAdvertising一书中,基于认知理论,结合大量广告图像范例,系统阐述了平面广告图像隐喻特点。[3]91之后,以Forceville 为首的西方学者将研究对象由图像隐喻延伸到更广的多模态领域,语类涵盖了电视广告、漫画、音乐、电影等多模态语篇,并促成了《多模态隐喻》[2]论文集的出版。 同时,西方学者基于韩礼德针对语言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体系,分别对图像、声音、颜色等模态进行了语法系统的创建。 其中Kress & van Leeuwen的ReadingImages一书中对照语言的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围绕图像的再现、互动及构图功能,通过大量图像实例阐释了视觉图像语法系统。[4]

截至目前,由于商业广告富含隐喻图像,能为多模态隐喻提供丰富的资料来源,因此成为较成熟的研究语境。 事实上,多模态隐喻丰富的新闻漫画也有助于理解多模态语篇意义生成过程。 国外学者Elisabeth El Refaie将发表在英国报纸上,围绕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的新闻漫画为语类,研究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试者对于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识别与理解。[5]173-196Norman Y. Teng研究作为设计策略,不同的图像排列方式在多模态隐喻建构中的作用,并探究了非图像成份如何与排列的图像成分形成互动。[6]197-212Joost Schilperhood & Alfons Maes基于两种认知解释策略全面解读新闻漫画,分析新闻漫画如何对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事件或个人实现批评。[7]213-238

国内对于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有: 俞燕明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映射理论,对政治漫画中隐喻表征方式展开研究,将漫画模态实现和配置进行了分类。[8]赵秀凤、朱嫣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分别探讨了政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动态建构过程[9,10]; 赵秀凤、冯德正通过以《经济学人》中94篇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系统分析了多模态语篇中隐转喻的互动与融合对于中国形象构建产生的影响。[11]

本文尝试从系统功能理论的角度,基于Kress & van Leeuwen 提出的视觉语法三大元功能框架,将新闻漫画的图像语法解读与多模态隐喻的建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对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理解。

1 新闻漫画

1.1 新闻漫画语类特点

新闻漫画利用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配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说明,共同构建出完整的多模态语篇来解释复杂的政治形势,并对时事进行评价。 漫画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重要事件中取材,通过使用视觉隐喻及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来揭露特定的社会现象本质,从而影响大众对社会政治事件的观点及信念。

由于新闻漫画关注的主要议题往往是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创作者需要将有关国家、民生等各类社会现象通过具体的事物图像来阐释,同时新闻漫画往往离不开文字的协同作用。 漫画中的文字赋予了图像特定意义,在帮助消除读者理解歧义和疑惑,实现其表达信息,与读者沟通等目的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闻漫画理解上,读者需要借助政治、历史、文化及语境知识总和,识别图像的视觉安排包含的隐含意义,了解多模态隐喻的跨域映射,从而理解新闻漫画所表达的消极、反讽的含义。

1.2 本文新闻漫画的选择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选择新闻漫画上遵循多模态隐喻的广义定义,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模态符号共同作用产生的隐喻。 具体来说,漫画应包括文字与图像隐喻相结合的多模态隐喻。 研究对象来自于美国知名新闻漫画家 Clay Bennett 2017年在个人漫画网站[12]上的部分作品,他的作品因题材广泛、影响范围广而闻名,并曾获得美国新闻界普利策漫画奖。 Clay Bennett在2017年继续关注与美国及美国人民息息相关的各类题材,并在作品中将焦点聚集在其本人对于特朗普接任美国总统一年来的施政政策及国家方针的评价。 借助于漫画中图像元素的空间安排与文字共同作用的多模态隐喻,漫画家为读者呈现了特朗普废除奥巴马医保、美国减税政策及应对总统支持率下降等多项议题,将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总统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针对漫画分析时采用以下步骤: 首先,基于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体系,围绕图像三大元功能框架对新闻漫画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构建进行阐释。 探讨新闻漫画创作者如何充分使用图像以及版面设计等意义潜势实现再现功能、互动功能及构图功能,从而达到影响人们对于社会政治事件的信念和观点。 其次,分析新闻漫画多模态语篇中隐喻关系,用“X是Y”(X为目标域,Y为源域)的模板来解释多模态隐喻关系,并对新闻漫画的概念内容进行定义,并决定源域、目标域及跨域映射的各方面特点以及映射得以实现的方式。 最后,运用Forceville[3]提出的方法,按照以下分类方法对新闻漫画进行解释:通过视觉展现其中一域(替代); 分别展现两域(并置); 视觉上将两域进行综合(溶和)。

2 新闻漫画中图像语法分析

基于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的概念、人际和组篇三大元功能的分析,Kress & van Leeuwen将这些功能拓展到视觉图像的领域,并构建了相应的图像语法体系。 本节运用该理论对漫画1和漫画2进行重点阐释。

2.1 图像的再现意义

Kress & van Leeuwen根据图像的特点,将再现意义区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4]两大类。 区分两种再现的主要标志就是看是否存在由图像中某种元素形成的斜线构成的矢量。 其中,叙事再现主要可分为行动过程与反应过程。 在行动过程中,行动者指发出矢量的参与者,或者其本身构成矢量。 在抽象图画中,叙事过程由抽象的图画元素实现,比如由带有清晰箭头方向指向的线条(箭头)形成矢量,且箭头的各种变体会影响叙事过程的意义。 具体来讲,矢量关系可以通过加粗的带有箭头的曲线体现,从而暗示过程发生的频率较高或强度较大。 其次,按照Kress & van Leeuwen的理论,图像中行动者是非常突出的参与者,这不难从尺寸、在整幅构图中所处位置、与背景的强烈对比以及色彩饱和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叙事再现中当矢量由一个或多个再现参与者视线方向构成的过程被称为反应过程,可以用反应者与现象表示。 反应者即视线发出的参与者,多是人类或拟人化的动物,他们具有面部表情,而现象指反应者正在看的参与者,或者及物结构。

漫画1呈现的是这样的画面:三位军官正在考虑现阶段局势以及应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 美国国旗以及他们胳膊上的徽章表明他们是美国军官,漫画左上角门玻璃上印有“战情室”字样,说明三位军官正在考虑作战军事策略。 他们目光都集中在作战指挥图上,形成了反应过程。 漫画中特朗普支持率不断下降的图示构成了现象,而三位美国指挥官是反应者。 他们的视线方向形成的矢量指向下降的支持率,同时每位军官表情凝重,满脸忧郁,似乎一筹莫展。 指挥图上并非常见的作战地图,根据上方文字显示,可以看到“总统支持率”,文字下方是带有向下箭头指向的曲线图。 如上文所述,叙事性视觉命题的主要特征是矢量的存在。 漫画中,颜色醒目的红色向下的粗箭头形成了典型的叙事过程。 曲线图下方,一位军官正在将飞机、坦克、潜水艇等模型一一排列,不难发现,所有的武器模型摆放方式均为头一致朝向下降的箭头[13],形成了矢量的叠加,与下滑的支持率形成对抗,并呈现包围阵势,暗示要尽一切可能阻止总统支持率的进一步下降趋势。

2.2 图像的互动意义

按照视觉语法理论,图像可以营造出观看者与图像呈现的语境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意义的决定因素包括接触、距离与视点。 图像行为是创作者借图像对观看者发出的动作。 依据图像中人是否与观看者建立起想象中的目光接触与否,图像行为可以分为索取与提供两种。 索取是指图像中的人直视观看者,似乎在向他们索取什么,而提供则是指没有产生目光接触的图像行为。 图像互动意义的第二个维度与镜头距离的远近有关。 图像的框架尺寸决定了观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社会亲密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六种[4]:亲密距离(只显示脸部或头部); 个人近距离(头部及肩部); 个人远距离(腰部以上); 社会近距离(整个人); 社会远距离(整个人及周围区域)及公共距离(四到五人的区域)。 除此之外,图像创作者设计的视点也决定了图像的互动意义。 如果从高角度看再现参与者,观者与再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观者权利高于再现参与者。 反之,从低角度看再现参与者,则再现参与者地位高于观者。 也就是说,高角度使主体看起来很渺小,微不足道; 低角度使其看起来高大,令人心生畏惧。

漫画2利用低角度设计,从侧面刻画了一位代表“减税政策”的服务生。 漫画创作者选择侧面再现服务生,反映出服务生没有与读者进行互动的欲望,这一点也可以从他脸上的高傲表情得以印证。 同时服务生整个人呈现在读者眼前,取景距离属于社会距离,说明减税政策与民众的心理预期存在一定的距离。

2.3 图像的构图意义

基于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中对语言语篇意义的定义,视觉语法理论认为视觉图像的构图意义取决于信息值、显著性及取景三大元素。[4]首先,图像元素在图像中所处的位置赋予了各区域特有的信息值,具体来说,按照水平轴方向划分,左边区域为已知信息,右边为新信息; 按照垂直方向划分,上方为理想信息,下方为真实信息; 处于图像中心区域的为主要信息,而位于边缘位置的信息为次要信息。 在显著性上,图像各元素主要通过所处前景与背景位置对比、相对大小及突显方面加以区别。

构图上,从漫画2的版面布局所构建的信息值来看,为富人准备的大餐处于整幅漫画的上方,属于理想信息; 而中产阶级的外卖占据漫画的下方,为实际信息。 服务生右手托起一个外形精美的大托盘,由上面刻有“富人”的文字可知这是专为富人准备的大餐。 而他的左手拎着为中产阶级准备的外卖。 大餐与外卖无论在尺寸还是容器精美程度上显著性区别明显,体现了特朗普减税政策的本质。

3 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解析

Forceville 在其著作PictorialMetaphorinAdvertising中把平面广告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图像隐喻按照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关系分为并置(源域与目标域并列)、溶和(源域与目标域融为一体)及替代(目标域被源域取代)三大类。 新闻漫画与图像隐喻紧密相关,本节基于这样的分类,并结合上文提及的视觉语法理论解释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含义。

在漫画3中,作为反应者的一位老者的视线形成的矢量直接指向手中的资料。 他右手拿着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新闻的报纸,左手握着名为《妄想症》的医书。 众所周知,新闻与解释妄想症症状的医学书籍完全不属于同一语类,然而漫画将两者并置,这样的排列方式促使读者寻求两者之间明显差异造成的认知不一致,并进一步寻找两者存在的相似点。 这幅漫画将图像并置并在文字符号作用下,共同形成了多模态隐喻。 如果按照“X是Y”的模板,这一漫画体现了“特朗普是妄想症患者”。 这一多模态隐喻的目标域“特朗普”借助于文字及总统画像共同再现,其源域同样借助封面印有“妄想症”文字及书籍的画面体现。

在漫画3的图像隐喻中,并置的两个实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两实体相同的大小、间距、排列方式等对称的构图展现新的隐性分类。 而漫画4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借助于反常规的并置安排,创建了新颖的多模态隐喻。

漫画4 设计了西方圣诞节常见的情境。 壁炉上方是带有“减税”字样的圣诞花环,下方挂了两只圣诞袜,等待装载圣诞礼物。 按照西方习俗,圣诞节前夕人们把长袜挂在壁炉旁,等待圣诞老人夜里从烟囱下来,给大家带来满袜子的礼物。 这幅漫画中两只分别标有“富人”、“中产阶级”的圣诞袜挂在壁炉旁,呈对称分布,再现为大小相同,朝向相反的实物。 不难看出,袜口朝上的“富人”袜子可以承载大量礼物,而对于朝下的“中产阶级”的袜子无法容纳减税带来的红利,形成了多模态隐喻“中产阶层的减税政策是倒置的圣诞袜”。 漫画幽默地营造出减税政策对于美国社会两阶层人民的影响迥异,富裕阶层享受的减税优惠要多于其他中产阶层。

漫画5是溶和的例子。 当戴着“特朗普医改”帽子的医生摘下口罩时露出了鲨鱼锋利的牙齿。 按照视觉语法理论中的互动意义,这位医生凝视着观看者,希望有交流,是一种“求取”大众支持特朗普医改新政。 同时读者只看到医生肩膀以上部位,属于以个人近距离的方式再现,说明希望通过此图像,拉近特朗普新医改政策与民众的亲密关系,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然而特朗普医改与鲨鱼溶和成一个合成视觉图像,表达了多模态隐喻“特朗普医改是鲨鱼”。 这一漫画中的隐喻利用源域(鲨鱼)作为可怕事物的原型成员,通过特朗普医改与鲨鱼牙齿的溶和表达了新医改的可怕性。

漫画6将共和党医改描述成医院手术室的场景,其中本应救死扶伤的医生形象被一名盲人医生所取代。 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身穿共和党标志物大象的盲人医生借助盲人拐杖推开手术室大门,摸索前行准备做手术。 盲人医生制服上的大象图案以及手术室门上标有的“医改”字样帮助读者辨认第一个隐喻“特朗普医改是盲人医生”。 躺在手术室病床上的病人穿有美国国旗图案的病服,构成了另一个图像隐喻“美国是病人”。 在这个多模态隐喻中,盲人大夫与病人的特点分别映射到目标域特朗普医改与美国民众身上,表达了特朗普医改对于美国民众正如盲人医生对于病人一样。

4 结 语

新闻漫画是集图像隐喻与文字于一体的多模态语篇。 基于美国著名新闻漫画家ClayBennett于2017年创作的部分漫画,本文尝试将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与Charles 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解构理论相结合,分别探讨了新闻漫画的再现、互动及构图三大功能实现形式,并围绕并置、溶和、替代三种图像隐喻对新闻漫画进行了解构。 研究证明了系统功能理论有助于阐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进一步从功能与认知两个角度完善了多模态隐喻理论。 然而,本研究搜集的漫画来源较窄,数量有限,今后需要继续充实语料并加强语类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隐喻模态漫画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