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凸显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影响的研究*

2018-12-25郭志刚

关键词:被试亲密关系医学生

郭志刚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学生处,山西 汾阳 032200)

0 引 言

恐惧管理理论(TMT)由Greenberg, Pyszczynski和Solomon于1986年提出,该理论强调必死性意识对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1],认为对死亡的认识在人类的心理进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成功管理这一恐惧的个体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研究发现,唤醒人们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会引发多种心理效应,并产生多种心理防御机制,自尊、文化世界观及亲密关系是主要的三重防御系统。 Greenberg的研究显示,自尊的增强降低了被试在面对威胁时的焦虑程度和被试在面对电击时的心理唤醒程度。[2]Harmon Jones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无论是被试本身具有高自尊倾向,还是通过人为实验控制暂时提升被试的自尊水平,都会降低死亡凸显给被试带来的影响。[3]

医学生无论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将来成为医生,由于需要频繁接触各种死亡案例,因此会频繁地处于死亡凸显状态。 基于医学生群体这一特殊性,研究死亡凸显状态下的医学生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据刘亚楠、许燕等人的统计,至2010年时全球已有15个国家进行了400 多项有关TMT的研究,多数研究证实了其基本假设。[4]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涉及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很多对TMT不利的证据,引发了大量的争论和质疑,继而延伸出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国内相关研究仍然非常缺乏,由于死亡觉知具有明显的文化约束性,探索中国人独特的恐惧管理机制,将是国内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1 实验研究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西省内某医学类高校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被试被整群随机分为三组,先收集被试的自尊水平数据,在接受三种不同实验处理后收集被试的职业认同数据,剔除所获数据中不完整的数据及在开放式问题及问卷中显示被试可能未认真作答的数据,最终获得的被试数据情况如下:死亡凸显组被试65人,获得有效数据62份; 亲密关系丧失组被试65人,获得有效数据53份; 无实验操作组92人,获得有效数据92份。 本研究对被试的性别和高考志愿选择这两个人口学变量进行了调查,详见表 1。

表 1 各组被试的人口学变量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设计

本研究的实验处理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为死亡凸显,即采用TMT研究中经典的诱发死亡凸显效应的视频与问题两种方法的组合。 第二种为亲密关系丧失,即采取这种实验处理是为了与死亡凸显进行对照。 国外学者Heine,S.J.等人认为死亡并不是可以启动死亡凸显效应的唯一刺激,一些类似如不确定感、自尊威胁、社会排斥、亲密关系的丧失等, 也会导致个体出现类似死亡凸显效应的反应[5], 第三种为无实验处理,该小组作为对照组。 因此,本实验包括3个自变量水平,分别是1=死亡凸显情境、2=亲密关系丧失情境、3=无处理,1个因变量,即被试职业认同感,1个中介变量,即自尊。

1.2.2 实验材料

死亡凸显材料:西方TMT研究中进行死亡凸显操作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让被试观看死亡相关的视频或交通事故的视频; 其二是采用Greenberg等的两个开放式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是1:当想到自己死亡时,会唤起什么情感; 2:当自己从身体上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国内一些研究者通过问卷描述和访谈发现,只依赖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方式无法唤起国内被试对死亡的思考。[6]为激发被试的死亡凸显效应,研究者尝试将两种死亡凸显操作结合在一起,首先让被试观看一段三分钟左右交通事故致命的视频,然后完成Greenberg的两个开放式问题。 对此种死亡凸显操作预先进行的20人小范围访谈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有效唤起被试的死亡觉知。

亲密关系丧失材料:国外研究者认为亲密关系丧失会给被试带来不确定感,他们对不确定感的研究模式与TMT相同,也是通过观看视频或回答两个类似Greenberg的开放式问题以激发被试的不确定感。 在本研究中,亲密关系丧失材料与死亡凸显组类似,被试先观看一段三分钟左右的恋人分手视频,再完成两个与Greenberg问题类似的失恋问题。 对此种亲密关系丧失操作预先进行的20人小范围访谈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有效唤起被试的失恋觉知。

1.2.3 研究工具

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编制,测量整体外显自尊,包含10个项目,仅具有单一维度,中文版由王孟成和戴晓阳修订,他们对289人进行三次重测,每次间隔二个月,重测相关系数为0.51~0.75,平均为0.72,具有较为良好的信度。 此外,熊承清、谢虹等的人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 本研究中自尊指的就是整体外显自尊。

医学生职业认同问卷:华东师范大学张丽莉编制,包含38个项目,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六个维度,量表α系数为0.936,各维度的α系数介于0.692~0.842之间,分半信度为0.961,效度方面,主成分分析中大部分因子负荷系数大于0.4,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2.4 实验流程

整个实验过程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图 1 实验流程图

1.2.5 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上,研究者采用spss18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比较。

2 结 果

2.1 不同人口学变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及职业认同差异检验

因本部分与论文主题关系不紧密,省略图表,直接用文字报告结果。 对男女生自尊水平、职业认同及其六维度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二者在自尊水平、职业认同及其六维度无显著差异。 对不同高考志愿选择的被试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高考志愿选择的被试在自尊水平、职业认同及其六维度方面无显著差异。

2.2 三组被试在自尊水平、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

表 2 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不同实验处理的被试,在自尊水平、职业认同及其六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 2 三组被试在自尊水平、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上的方差分析结果

2.3 三组被试中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在职业认同方面的比较

表 2 结果显示,三组被试的自尊和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每组被试作为一个整体的结果,但死亡凸显及亲密关系丧失的压力可能会对不同自尊水平的被试产生不同效应,为进一步明确二者对不同自尊水平被试职业认同产生的影响,研究者在被试中区分了高自尊者和低自尊者,高自尊者是自尊问卷得分中排名前27%的被试,低自尊者是自尊问卷得分中排名后27%的被试,详见表 3。

表 3 高、低自尊者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

在区分高、低自尊者的基础上,研究者进行了两方面的比较,一方面是进行了三组中高自尊者及低自尊者职业认同的组间比较; 另一方面是分别对三组中同一组的高自尊和低自尊者职业认同进行了组内比较。

2.3.1 高自尊者职业认同的组间差异

结果显示,亲密关系丧失组和死亡凸显组中的高自尊者的职业期望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高自尊者,表明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会显著降低高自尊者的职业期望,详见表 4、表 5。

表 4 高自尊者职业认同的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结果

表 5 各组高自尊者职业期望差异的事后比较结果(LSD)

2.3.2 低自尊者职业认同的组间差异

结果显示,三个分组中的低自尊者的职业认同及其六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相比于对照组,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未显著降低低自尊者的职业认同,详见表 6。

表 6 低自尊者职业认同的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结果

2.3.3 对照组内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职业认同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中,高自尊者的职业认同及其六维度均显著高于低自尊者,详见表 7。

表 7 对照组内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职业认同的差异检验结果

2.3.4 亲密关系丧失组内,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职业认同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在亲密关系丧失组被试中,高自尊者在职业认同及其职业行为、职业期望、职业情感维度上均显著高于低自尊者,而在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认知方面无显著差异,详见表 8。

表 8 亲密关系丧失组内,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 职业认同的差异检验结果

与表 9 对照组情况的对比表明,亲密关系丧失显著降低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认知。

2.3.5 死亡凸显组内,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职业认同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死亡凸显组中,高自尊者在职业认同及其职业行为、职业期望两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低自尊者,二者在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认知四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详见表 9。

表 9 死亡凸显组内,高自尊者与低自尊者 职业认同的差异检验结果

与表 7 对照组情况对比发现,死亡凸显显著降低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及职业认知。

与表8亲密关系丧失组情况对比发现,死亡凸显与亲密关系丧失对高自尊被试职业认同的影响有所不同,二者均显著降低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知水平,但除此之外,死亡凸显还显著降低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情感,而亲密关系丧失无此效应。

对2.3的全部数据进行对比和综合之后,研究者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会显著降低高自尊被试的职业期望、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认知,除此之外,死亡凸显还会显著降低高自尊被试的职业情感,但二者对低自尊被试的职业认同及其各因素无显著影响。

3 讨 论

3.1 不同性别、高考志愿及实验处理的被试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 医学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王涛(2008)的研究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有密切关系。

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及不同高考志愿选择的被试在职业认同上差异不显著,这与张丽莉[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如下: 一是研究对象医学生因入学时间不足一年,仍处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也无实习经历; 二是被试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可能对医学专业的选择更多考虑了就业前景或父母意愿等因素,而不是基于对专业及将来职业的深入认识和个人兴趣,导致职业认同在不同性别及不同高考志愿群体间尚未产生明显分化。

三组被试的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是本研究采用的整群随机分组方式造成的。 本研究的被试同为医学影像专业,在入学时他们被随机分到10个班级中,在确定被试接受何种实验处理时,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将这10个班级分配到三个实验处理小组,这种整群随机分组的方式确保了被试相关特性在三个小组中的均匀分布。

在实验处理对被试职业认同的影响方面,国外不少研究发现,死亡凸显会使被试的内群体偏好增强,因而在研究筹备阶段,作者预期死亡凸显可能会使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增强,但研究结果显示,三组被试在职业认同上差异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可能与数据处理方式有关。 如果未对被试中的高低自尊者进行区分,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时,实验处理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产生的不同效应会湮没于整体中而无法显现出来。 为明确实验处理是否对不同自尊水平被试的职业认同产生不同影响,研究者后续对被试中的高自尊者和低自尊者进行了区分,并进行了组间和组内比较,确实发现了实验处理对高自尊和低自尊被试的不同影响,详细情况在下文进行讨论。

3.2 三种实验处理对高自尊与低自尊被试职业认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对高自尊被试职业认同的影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之别。 相似之处是,二者均显著降低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期望、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认知的水平; 不同之处是,死亡凸显还显著降低了高自尊被试的职业情感,但亲密关系丧失无此效应。

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对高自尊被试职业认同的相似效应印证了国外一些研究者的看法,即死亡并不是可以启动死亡凸显效应的唯一刺激,其他一些刺激如亲密关系丧失也会引发类似效应。 为何二者都会削弱高自尊被试的职业认知、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知的水平?原因可能在于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所导致的不确定感。 Dechesne和Kruglanski认为,死亡凸显对个体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死亡凸显可以使个体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削弱人们生存的意义感。 另一方面,死亡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个体不知道自己的死亡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死亡过程,也无法预测自己的死亡对其他人的影响,因此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也会引发强烈的不确定感。[8]亲密关系丧失同样会带来不确定感,我们每个人都期望爱人能够与自己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但当被试对失恋进行思考时,必然会动摇其对爱情应该矢志不渝的信念,担心自己的爱人会因某种原因在某个时刻离自己而去。 正是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均具有的不确定感使得二者引发了高自尊被试在职业认同感上的相似效应。

为何不确定感会导致高自尊被试的职业期望、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知的降低?Van den Bos认为个人的不确定感是一种对自我、世界观、所处环境产生怀疑的感觉。 不确定感体验既会使个体丧失安全感,出现典型的厌恶和不舒适感,也会使个体减少对环境的可控感和可预测性,因而,会引起个体情绪和认知上的双重反应。[9]不确定感中包含的这种对自我、环境、世界观的怀疑以及可控感、可预测性的降低必然会延伸到被试的职业认同上,导致高自尊被试对自身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悲观预期,其中包括了对医生职业本身的怀疑、对自身工作能力和价值的怀疑以及对自身将来职业发展前景的怀疑,从而削弱了高自尊被试的职业认知、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承诺。 高自尊被试的职业行为未受显著影响的原因在于,职业行为是指向过去的,而不确定感却是指向未来的。 研究中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是指其指向医疗实践中的行为倾向,是被试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是对自己以往职业行为的一种总结,如其中一项“我专业学习比较扎实”。

与亲密关系丧失不同的是,死亡凸显还会额外导致高自尊者职业情感的降低,这一效应可能是由死亡凸显所引发的无意义感所导致,而亲密关系丧失不具备这一心理效应。 人是活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中,但死亡却否定一切意义,凸显了我们作为自然界中一个普通生物体的存在,给个体带来了恐惧、虚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也许正是这些消极情绪的蔓延削弱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情感。

与高自尊被试的职业认同会受实验操作影响不同,低自尊被试的职业认同及其六维度并未因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而显著降低,显示死亡凸显及其类似刺激可能对高自尊和低自尊被试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效应。 国外一些研究也出现类似结果,Goldenberg 等人研究发现,与控制组相比,死亡凸显使得高自尊被试具有更高的躯体认同感和自我外表喜爱程度。[10]这种只在高自尊被试中才出现死亡凸显类似效应的现象,可能与低自尊被试本身较低的职业认同有关,从表9中可知,对照组中,低自尊者的职业认同显著低于高自尊者的,由此可以推论,在实验处理前,各组中低自尊者的职业认同相对高自尊者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此后进行的实验处理,对低自尊者而言,由于地板效应的存在,其所受的心理影响可能就会非常微弱,与对照组的低自尊被试相比不存在差异。 但不可忽略的一点是,高低自尊者在三个小组中的人数较少,这会导致统计错误概率提高。

研究表明,死亡凸显确实会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产生不利影响,但并不是对所有医学生都影响显著,而是对其中的高自尊医学生影响显著,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低自尊的医学生,他们的职业认同虽然受死亡凸显的影响不明显,但其职业认同始终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同时,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二者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这与西方学者对死亡凸显和不确定感二者之间差异的认识是一致的。 由于国内有关死亡凸显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的开展及对研究结论的解释主要是基于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被试可能具有的独特恐惧管理机制缺乏认识,今后还需要更多地探索文化对死亡觉知心理机制的约束性,了解中国被试独特的死亡觉知心理。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死亡凸显、亲密关系丧失和无处理三种实验操作对不同自尊水平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 ①不同性别、不同高考志愿选择、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的被试间自尊和职业认同无显著差异。 ②与对照组相比,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均会显著降低高自尊被试的职业期望、职业承诺、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认知,此外死亡凸显还会显著降低高自尊被试的职业情感,但二者对低自尊被试的职业认同无显著影响。

猜你喜欢

被试亲密关系医学生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00 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初探
——以河南省信阳市部分高校为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