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英国的传播研究*

2018-12-25陈双双

关键词:电讯报理政治国

陈双双

(1.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 300204;2.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9)

1 《每日电讯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内容的概述

《每日电讯报》是一份英国大开型报纸,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 本文的研究素材来源于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8日《每日电讯报》的新闻报道,共计27篇。 本文的研究选择以《每日电讯报》为例,一是因为它能够代表英国的主流媒体,二是它与《中国日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中国高度关注。

近年来,中国在内政、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话语权也明显增强,世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通过对《每日电讯报》这些新闻报道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英国主流媒体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关注重点,同时也能够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视角以及看法,从而有助于我们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英国的传播效果。

1.1 《每日电讯报》对“十九大”的报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场重要的大会,西方媒体对这场会议非常重视。 《每日电讯报》在报道“十九大会议”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习主席的某些思想。 在2017年10月15的新闻中,记者Connor介绍“十九大会议”即将召开,简单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然后指出习近平主席将会在会议上作报告,总结近五年来的成绩,并阐述中国未来的发展政策。 记者Connor指出:“习主席第一任期内的政策很可能将会得到延续,其中包括注重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以及将北京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的中心。”[1]

1.2 《每日电讯报》对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报道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因此,“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记者Yeomans指出:“习主席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即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把欧洲和亚洲联系在一起,这一战略旨在连通68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达34亿,另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这反映出中国的发展雄心。”[2]记者Szu Ping Chan指出:“英国在中国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将起到关键作用,这有益于进一步巩固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伦敦拥有全球最卓越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专业技术。”[3]

1.3 《每日电讯报》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报道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媒体对此极其关注。 《每日电讯报》转引自路透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告诉英国首相中英两国应当求同存异,并且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双方应当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合作,习近平强调中英两国应当加强在金融与核能行业方面的合作。”[4]记者Henderson对习近平2017年4月访问美国进行了报道,其中指出“特朗普接待习近平主席的时候,心情非常愉快,而且他说两人进行了长谈,建立了友谊”[5]。 记者Connor还援引美国国务卿特勒森的话:“特朗普高度重视与习近平的沟通交流,他也期待回见习近平主席……中美关系正在朝我们努力的方向发展,中美两国都进入到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发展的新时代。”[6]

1.4 《每日电讯报》对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与文化发展思想的报道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改革为反腐倡廉建设开辟道路。 习近平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论述是指引反腐败斗争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记者Connor指出“习主席的反腐斗争深得民心,另外中国民众也痛恨官员浪费纳税人的钱……习主席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比如饭局要四菜一汤,避免铺张浪费……他还在全国范围内整治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7]记者Connor报道指出中国计划建设自己的“维基百科”,它不是一本书,而是文化的“长城”,这个项目“得到习主席的重要批示,这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决策。 中国现在的网络用户达到7.3亿多人。 ……这个新的在线百科全书,将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工程”[8]。

图 1 每个主题的篇数

据上述分析可知,英国主流媒体关注的几大热点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会议(共有六篇报道),二是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报道(共有七篇),三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共六篇)。

2 《每日电讯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特征

2.1 具体化

具体化,即在新闻报道中穿插着与新闻主题相关的、更多具体化的内容或信息。 在2017年10月24日,驻华记者Connor在这篇报道《习近平是现在中国最强有力的最高领导者》的中间部分,穿插介绍了《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的五句重要讲话,这几句话的英文版译文,都选自该著作的英文版,而且记者用“习近平的智慧”进行了概括,从中可以看出,记者高度认可和赞扬习主席的这几句经典话语,这也让国外的读者了解到习主席反腐斗争的决心。

经研究数据显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两组的术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差异均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根据结果显示,在术后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心理的放松度,让患者拥有愉悦的心情,而且可以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可见,这种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2.2 形象化

形象化,即开展纯图片形式的报道,将新闻主题更加形象地呈现给读者。 下面这篇新闻以纯图片的形式进行报道,十分形象化。 2017年10月20日,《每日电讯报》刊发一篇关于十九大会议的纯图片形式的报道,共有21张图,每张图片下方配有几行解释说明。 这种图片的报道形式,能够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地让英国民众了解到十九大会议的主要内容。

2.3 直观化

直观化,即在新闻报道中采用图表的形式,从而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主要信息。 下面这篇新闻恰当使用图表,通过与文字的配合,达到直观化、一目了然的效果。 在2017年5月29日的新闻报道《在建设中国新丝绸之路中,英国将如何扮演重要角色?》中,撰稿者专门用一个小节来论述“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并提供了下面这样的一幅图片,从而清晰地标注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状貌以及所涉及的区域。

图 2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图

2.4 生动化

生动化,即以视频的形式来传递新闻信息,生动而有效。 《每日电讯报》视频部在2017年10月21日,推出一个视频《习近平如何会成为比特朗普更有影响力的领导者》,特朗普上台之后,开始推行“美国优先”的各种政策,并且逐渐从全球经济市场中退缩出去,他试图阻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积极倡导全球化,指出中国将会越来越开放,并呼吁世界各国来支持经济全球化。 以视频的形式,能够让观众轻松地了解习近平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思想。

3 《每日电讯报》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误读及其原因

3.1 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误读

《每日电讯报》中存在着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误读,这种歪曲现实的作风,违背了媒体行业的职业操守,而且不利于中国在西方民众中构建良好的形象,导致他们难以形成对中国的正确看法或客观认识。 “宣传本身就是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内涵的行为,高质量的宣传能做到摆脱宣传味的正向传播。 事实上,我们看到西方众多的知名媒体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报道,其语言不可谓不精当,其文风不可谓不老练,其煽动性不可谓不强烈,但正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基调问题,这些报道的切入点和内容常常充斥着对中国的扭曲和偏见。”[9]

首先,内容上的误读。 记者Szu Ping Chan 在2017年5月29日的报道中,将“一带一路”倡议比作当今的马歇尔计划,牵头者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无独有偶,记者Yeomans 在2017年9月26日的报道中,也把“一带一路”倡议比作马歇尔计划,只是规模上远远大于马歇尔计划,并标注后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重建欧洲的计划。 这种报道明显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读,《人民日报》(2015年03月18日 07 版)刊发文章《“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专门剖析两者的本质不同。 关键概念的准确表达和阐释,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的某些媒体记者,依然戴着有色眼镜来报道中国,或是以冷战时期的思维来看待中国,这种思想都已经与当下的发展形势极其不符,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国家,西方的媒体记者必须正视现实,应当本着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以客观的态度来报道中国。

其次,错误的偏见。 在2017年11月8日的报道《中国的优势正在与日俱增——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只“纸老虎”》,撰稿者认为尽管中国实力逐渐强大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统治地位的结束,并且在标题中,明目张胆地把中国比作是一只“纸老虎”,明显这是一种对中国唱衰的论调。 在2017年10月19日的报道《世界各国不再愿意学习西方民主下的“失败的政党体制”》中,撰稿者指出“有充分的理由来怀疑:尽管中国在过去的40年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是依赖于债务而发展起来的,但是未来这种发展速度是难以保持的”,这种论调也是不希望看到中国经济走向繁荣,明显的“吃醋”心理。

3.2 出现误读的原因

第一,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英两国的文化在民族思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习俗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 基督教对英国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是佛教。 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特征,往往是不允许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但是,英国文化体现出个体性的特征,即崇尚个人价值,宣扬个人主义,竭力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

第二,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状貌的差异。 如今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在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进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据新华网报道,“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10]。 而英国等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步伐缓慢,这导致他们担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之后,会称霸世界。 他们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飞速发展,因而想方设法干扰中国前进的步伐。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不愿意接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事实,于是不断制造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企图干扰中国的发展。”[11]

第三,中英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英国走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会导致英国对中国许多概念和思想的误读。 另外,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西方国家常常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并将中国想象为西方自由世界的敌人。

4 促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海外传播的缘由以及建议

4.1 促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海外传播的两大缘由

4.1.1 提升和巩固中国国家形象以及推动中国走向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

习近平提出“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海外传播的力度,努力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多的话语权。 当前,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主席这种新的外交思想,对于当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希望海外的受众能够了解并支持这些思想,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而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不断地推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海外的传播,做好相关的传播工作。

4.1.2 丰富全球治理理念的外在需求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如今处于缓慢状态,而且存在许多问题和难以调和的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以作参照和借鉴。 中国也愿意同其他国家分享我们的发展经验,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许多发展中国家有这种需求,希望通过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来推动自己国家的发展。 另外,习主席在2017年一带一路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中国并不会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行对外输入,而是以一种分享的姿态,供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4.2 促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海外传播的三点建议

第一,中国主流英语媒体应当积极与国外的主流英语媒体展开合作,比如《每日电讯报》与《中国日报》合作,专门开辟了一个合作专栏。 中国日报《中国国家形象专刊》在《每日电讯报》网站设立CHINA WATCH子网站,向电讯报1 200万网上读者提供关于中国的深度报道。 中国日报社英文版还可以与其他各国的媒体开展此类合作; 而中国的其他几家英文报社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与各国的媒体联手合作。 这种途径有助于扩大中国的话语在国际上进行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多地、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第二,定期召开国外记者论坛以及驻华记者峰会,尤其是让那些海外的记者来中国,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中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他们对中国的偏见或错误认识。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谁控制了媒体谁就控制了国际话语权。 美国著名国际传播学者威廉·哈森谈到:“从通常意义上说,实力强盛的国家一般也拥有强大的新闻势力。”[12]那么要想“控制”媒体,我们就必须要先拉拢媒体工作者——那些国外的新闻记者,让他们树立对中国的正面的、积极的和客观的印象,这样才能消解他们对中国的某些偏见。

第三,加强中国自身的对外宣传工作和力度。 中国应当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不去纠缠于西方对中国所贴的错误“标签”,因为越解释中国“不是A”,西方媒体就越认为中国“是A”,中国应该用中国的话语来构建中国自己的形象,而不使用西方的那套话语。 有学者指出:“加强我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做好政治话语翻译。……来表达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展现中国思想、贡献中国智慧。”[13]因此,用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向海外读者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应当是今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5 结 语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海外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英国的《每日电讯报》长期追踪和报道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通过与海外媒体合作、召开记者论坛或峰会、以及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从而逐渐消除西方媒体报道中对中国的一些误读或偏见,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电讯报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怎样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以仙居为例,四问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신시대
一起滑
耐寒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