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的几点探索
2018-12-22韦寒杰
韦寒杰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念与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不断创新,总结经验,从中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初中数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讲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将学生学习的内在学习潜力挖掘出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改变过去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兴趣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更加说明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倘若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滋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课效果也会直线下降,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所以为了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其内在的智力与能力才会被充分调动出来,这是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也是必须的。
1.1创设问题情境,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起始阶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才会提起兴趣继续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下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探究型、问题型、活动型、信息型情境,通过这些情境创设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通过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勾勒一个完美的景色,然后再分析,把一幅画中的落日砍成是圆,把长河看成是直线,它们之间是不同的类型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一些丰富的几何图形,并且运用艺术的讲解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分成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
1.2、正确的评价,成功的激励。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态度和心境,在教学中,对于大胆发言且受到教师表扬时,学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表现的更好,这是一种良性的现象。而对于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关心和爱护,对于他们的一小点点的成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发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的体验,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数学教学语言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語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其艺术含金量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是传授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探究的主要任务。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简明、准确,简练地叙述各种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之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和学习各种不同的数学概念,抽象且有难度。教师既要准确,又要幽默形象地以新的数学术语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学着说学着表达,而学生答问的语言又可反映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其次,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书面语言上不能使用不规范的汉字,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语言严谨,读题时更会提炼数学语言,分析题时才会更严格的推敲语言,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应用于实践。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动性的培养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这也就是说,教学要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其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愉快的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人,引入数学实验,教师给予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不论是现代的哪个行业,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支持。因此,注重初中数学教学艺术,及时且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能动性便成为当前学好初中数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世飞.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7,(6):227.
[2]侯丽敏.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策略探讨[J].才智,2016,(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