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问题路径研究
2018-12-21吕志高
吕志高
【摘要】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小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崇高的道德,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文章以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取得的成就,接着阐述了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问题;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学习的是品德与生活,三到六年级阶段学习的是品德与社会,两个阶段相辅相成,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极大的益处。
一、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一)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品德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改变了以往单调而又缺乏生机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得师生思维更加活跃,还使得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极大推动了教学实践。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思想品德教育都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多数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上。
例如,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一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这样可以提高全民素质,这也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在礼貌用语和文明习惯培养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懂得以礼仪去对待他人。
(二)通过实践环节,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在小学思想品德素质培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保障,也是小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从小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未来人生发展道路上会顺利成长,受益终生。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做到教书育人。目前,绝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都有非常高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这就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向前发展,使得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有良好的导向。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转变不足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随着课改在全国小学范围内铺开,思想品德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但是,思想品德改革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学校足够重视,许多学校还存在着喊口号、缺行动的尴尬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小学在学生素质方面成效并不明显,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学校认为,新课改效果难以在短期内得到体现,因此对于新课改态度非常暧昧。与此同时,当前教育体系依旧重视升学率,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是否能够考上优秀学校,因此学校的重点依旧放在应试方面,对于道德教育相对忽视,只把升学率和生源当作学校发展的未来,而对于思想道德建设严重忽视。一些家长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可有可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当首先满足应试课的教学需求。
第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心中,小学生永远只是儿童,儿童的思维非常片面。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溺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很多鍛炼自己的机会。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许多教师和家长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排名。小学生当前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的心理适应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具有很强的上进心,自尊心和好胜欲望也非常强烈。但是教师认为这些现象都只是顽皮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两面派的现象。
(二)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由于当前一些学校对于思想品德课重视程度并不够,因此思想品德课课程安排非常不合理。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课程设置方面,思想品德课都不能得到学校资源保障,很多学校甚至一周只有一节思想品德课。即使是这唯一的一节思想品德课也很可能会被语文老师或者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强占,思想品德课名存实亡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受到对思想品德课重视程度不深的影响,很多学校思想品德课的师资配置也不理想,由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一项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培训,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盲目采用灌输的、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
(一)理性思考家庭教育
第一,全面提升家长的素质。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家长素质对于子女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子女的心理特点,还需要把握子女的成长规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可以更有效提高教育实效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教育往往缺乏有效性,只是采用单一灌输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甚至存在过家长不重视德育教育的现象,这对于孩子成长明显不利。为了进一步提升家长的素质,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研讨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家长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家长在德育方面的能力,使得家长在家庭德育教育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二,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家长应当用积极言行去影响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品德。
(二)转变教育观念
第一,加强对德育的认识。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小学生思想德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纳入到重要地位。只有通过良好的思想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全面成长,使学生既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品德,从而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积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加强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德育的重要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这样可以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熏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文凤,高俊云,王丽红.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4.
[2]郭文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20):149.
[3]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