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准“学情”真实教

2018-12-21王伟迎王先秀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情

王伟迎 王先秀

【摘要】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高质量地教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学,这需要教师采用有效方法分析学情,把准学情,根据学情定出“教什么”和“怎么教”,并注重学习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情分析;真教策略;学习力培养

【基金项目】此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阳光评价下的荔美课堂标准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504)的研究成果。

从教与学的辩证法关系来说,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应该教在学生需要教之处。教师成功的教从本质上说必须把准学情,奉行“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以学定教”。

一、学情分析的内容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特别强调“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況去进行教学”;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奥苏伯尔的话提醒我们:真正的教学应该在什么基础上发生;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则在提醒我们:教学将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根据学生学习的本质,综合上述两位大家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认为学情分析要把握好以下内容。

(一)学生已有的智力背景

了解学生已有的智力背景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因为学习是连续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方法结构和思维能力是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关键因素,因而了解学生的智力背景至关重要。

(二)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情分析要明确指向学生的发展需求,即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要获得哪些提升,提升到什么程度,这指向的是对学生发展可能性进行分析。可能性低了,会出现虚假的“顺畅”或“热闹”,其背后是学生浅表性的获得;可能性高了,又会让学生学得吃力甚至出现懵懂一片的状况,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恰当预设学生应当掌握的程度,“教”和“学”才能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三)学生先学中的疑问

先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把这些疑难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获得了提升与发展,因为这些问题是真真实实地来自学生,是真问题。教师真正的教就是要针对学生的真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最近发展区”,获得提升与发展。这正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真正的价值所在。

(四)个体学习的差异

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学生的差异不但要得到承认,而且应当得到尊重。教师要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并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的方法

对于学情的分析与把握,不同的老师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先学研究和单元感受的形式等方式进行主动的学情分析。

如三年级语文“奇妙的大自然”单元,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了解。

目标:初读课文,推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

(一)阅读本单元课文,说说你对哪篇课文最感兴趣,为什么?

(二)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你有什么问题想和同学互相探讨吗?

(三)读了这些文章,你想向大家推荐什么文章或书籍?

(四)老师的友情推荐(略)。

第一题指向对学生兴趣点的了解;第二题指向对学生疑点的了解;第三题主要了解孩子对本主题相关书目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借此促进学生之间的漂书活动。

当然,低年级的单元感受设计的内容要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简单了解、对本单元的生字的识写情况的了解。如:在本单元的生字表中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我们针对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生字做了真实的学情调查(对每个学生进行本单元要认的生字的认读测试),结果显示:本单元共有45个生字,学生不认识的字只有12个,这12个字来源于班上最弱的孩子,60%的孩子只有5个字不认识,其他的孩子有的7个、8个不等。当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学情后,在教学本单元生字时,我们只要重点教学这12个生字即可,这才是真正教在学生需教之处。

每节精学课前,我们主要是设计先学研究了解学情。

如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先学研究。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温馨提示:填关键词)

2.读过这篇课文的小朋友都说有趣,请你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有趣在哪里?并说说你的理由。

3.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问题或疑问想和同学们探讨吗?

第一题的设计指向了解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对提取的信息作简单的分析;第二题主要指向学生发现“商品”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的了解,体会有趣;第三题指向对学生学习课文的疑点的了解。

三、实施真教的策略

(一)根据学情定“教什么”和“怎样教”

所谓“定教”,就是要根据学情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地取舍教学内容,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即定好“教什么”和“怎么教”。

这两个着力点定出了教的本质属性——针对性和提高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完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疑难进行教学,真正地教在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点,体现的是教学的针对性。当然,学生的先学有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即使学生都“读懂”了,教师也要进行提高性的教学,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掌握教材背后的思想方法和智慧内涵。

真实的教,要通过引导、激励、点拨,将学生引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在针对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继续依靠学生,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大胆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组织小组讨论,适时进行有效的启发和点拨。

(二)关注学习力的培养

当学生的学习力越来越强的时候,教师才会越教越少,越教越精,学生才会越学越会学。但学生的学习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因而,教师的教需要关注有利于学生学习力培养的三个要素。

1.教,关注学科思想的引导与渗透。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知识、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科体系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科思想引导课堂教学。如语文教学一定要实现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感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世界,并推进大阅读。数学教学要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学会数学思维,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教,关注学习方法的习得。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有效进行自主、独立学习的关键因素。在学习当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习得方法。方法的习得一定是在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获得思维方法上的路径与方式。教师要设计动态的过程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深入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到较深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不仅仅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本身,更要掌握和领会知识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从中习得方法,也提升思维品质。

3.教,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的教还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奥维德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先学、倾听、交流、作业、反思、总结及发言、读书、写字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对每个方面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随时关注与提醒。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质疑等学习品质,强化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丁正后.学情分析:不该被遗忘的必修課[J].人民教育,2017(22):62-64.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学情
8、7、6加几教学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的信息技术软工具运用策略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中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