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改进后的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21赵玉娇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赵玉娇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改进组(n=34),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改进组行改进护理流程干预,对比效果。结果:改进组经护理干预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下肢功能;改进护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155-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因人体粗隆部位血运丰富,大多患者均能痊愈,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免疫能力低下,且伴有一定骨质疏松症状,极易出新髋内翻,加之老年患者运动能力下将,也易引起多种并发症[1]。因此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工作,对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次我院特将改进护理流程运用其中,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手指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改进组,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6.9~82.6岁,平均年龄(63.49±6.17)岁;改进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7.1~83.4岁,平均年龄(64.01±6.24)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改进组通过改进护理流程辅助治疗,包括①健康教育:术后可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骨折程度,手术效果等情况,并重点简述术后并发症类型、危害性及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对病症重视程度及正确认知,引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工作,完成康复训练。②患肢按摩:护理人员使用五指沿患者患肢自上而下,依次推拿按摩至患者外踝、足背,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力度控制在患者出现轻微酸胀感为宜,患肢按摩2次/d,15min~20min/次。③微波照射:经手术治疗1d后,即可通过多功能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微波照射,照射面板固定于切口上方1cm~2cm,调整照射频率于2500MHz,波长11~13cm,功率40~50W,微波照射1~2次/d,20~25min/次。④被动运动:护理人员通过掌心对患者患处周围皮肤进行螺旋形按揉,2次/d,10~20min/次;在术后3d,可借助下肢功能锻炼器,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被动训练,运动角度由30°逐渐增大,活动最大角度不得超过90°,期间注意患者体位变化,被动锻炼需持续8~12周。⑤主动运动:当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初期可指导患者在静止状态下,进行股四头肌舒张、收缩运动,指导患者脚部伸直,并做后蹬训练,3~5组/次,10min~20min;术后3d则可指导患者完成下肢肌肉的长收缩运动,并指导患者仅用健侧足部、肘部及头部支撑身体,保持“弓”行,强化患者腰部背肌运动,1~2次/d,5~10组/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恢复有效率,疗效评定①显效:患者能够正常完成日常运动任务,关节活动功能良好,并无明显疼痛反应。②有效:患者膝关节活动角度可达70°~90°,伴有轻度可忍受性疼痛,日常运动无明显限制。③无效:膝关节屈伸角度<60°,伴有明显疼痛反应,日常运动严重受限。

1.4 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进组(n=34)中显效19例(55.88%),有效13例(38.24%),无效2例(5.88%),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n=34)中无效8例(23.53%),有效15例(44.12%),显效11例(32.35%),总有效率为76.47%(26/34);对照组有效率低于改进组,差异显著(x2=12.419,P=0.000;P<0.05)。

3 讨论

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加之骨质疏松影响,极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骨折2.8%~4.3%,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恢复能力低下,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加之其身体机能限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僵硬、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2],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本次研究中,我院通过改进护理流程给予患者护理,对其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专业知识讲解,可帮助患者对疾病建立正确,并能提高护理依从性;同时为患者进行患肢按摩可有效提升患者肢体经络功能恢复,调节患肢血液循环,并能有效刺激患肢神经反射[3];此外在患者麻醉药效过后及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张运动;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合理指导患者完成健足、肘部支撑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腰背肌能力;通过对患者患肢进行被动运动训练可逐步提升患者關节功能恢复速度,通过适量运动锻炼还可预防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状,可显著提升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干预,可有效提高膝屈伸肌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部凤英. 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6(35):286-287.

[2] 张媛, 张欢敏.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6):11068-11069.

[3] 张金梅. 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18):165-167.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Gamma钉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