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2018-12-20周维一
摘要:对于人类的成长规律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阶段时正是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中幼儿的行为习惯更为良好与正确,对于其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于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各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为幼儿园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引言
我们常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对于社會未来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在学习教育中,教师也应注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其具备更为科学和合理的习惯及观念。有人类成长的全过程中,可塑性最强的毋庸置疑是幼儿阶段,在这个时期里,幼儿的学习能力最强,会主动模仿教师的言行,来规划自身的行为举止。由于幼儿年龄过小,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若在教育过程当中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正确的培养,就很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育便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将处于敏感时期的幼儿使用规范、科学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有助于其成长,奠定幼儿未来发展的行为根基。
一、幼儿时期的行为特点
想要找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就首先应了解幼儿时期在行为上有哪些特征,从而方便实施各项具体措施:
(一)可塑性强
由于幼儿年龄过小,接触到的人或事物不多,属于是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长。相较于成人来说,幼儿的想法由于不会受到传统思想及固态思维模式的捆绑,所以想法更多且更为天真,但同时自己了解的内容又十分少,所以可塑性非常强,而这一成长规律便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带来了极大便利。
(二)好奇心重
幼儿阶段的孩子对整个世界极为好奇,看世界万物均新鲜刺激,所以,应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各类方式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体实施时,需要由浅入手,不易将培养的难度定得过高,应根据幼儿们对各种事物或某种行为感到好奇的特点,引导其慢慢规范自己的言行。但考虑到幼儿尚且未建立起稳定的性格,所以好奇心也是较难把握和控制的。
(三)模仿能力强
幼儿的学习能力是从模仿成年人开始的,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差强人意,而对于模仿能力来说,幼儿可谓是当仁不让。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好坏参半,模仿能力强的孩子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若长期接触错误的示范,也非常容易越学越差、走上歪路。因此,便需要家园合作,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首先规范自身言行,以自己为榜样,带头作为正面教材,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幼儿具备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生活习惯具体包含了生活自理习惯、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会主宰我们的人生,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会从幼儿时期养成,若在此时养成不良习惯,势必会影响到以后的人生。因此,就需要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养成好习惯,从而使自己终身受益。
(二)幼儿具备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性
孔圣人曾说道:“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培养良好的习惯尤如滴水,是一个缓慢和累积的过程,但日久可穿石,这便是积少成多的道理。对于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也不外如是。若在幼儿时期便品德败坏,那么将来上学或工作,都无法在学校或社会上立足。作为当今文明社会中的一名现代人,良好的品德习惯已是起码应具备的素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条件不断提升,对于人类的品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建立成良好的品德,可推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因此,在幼儿阶段建立起良好的品德习惯必不可少。
(三)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想要幼儿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使其具备面对学习时的信心,可以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主动遵守课堂纪律等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日后的学习、工作、做人都会大有裨益。学习严谨是一件非常严肃和重要的事,若起初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日后的学习效果乃至于日后的发展均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抓起,有了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推进不断学习和成长,好比“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社会中,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竞争的洪流之中站稳脚步不被光源,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三、影响幼儿行为的环境因素
(一)内部环境因素
之所以说幼儿时期对于人类养成行为习惯十分重要,从古训中也可见一斑。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推动,而幼儿每天在家庭中所度过的时间最多,父母作为幼儿监护人的角色,对于教育幼儿,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来说也具备便利的条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所说的家园共育的作用亦在此。作为教育幼儿的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家庭的经济条件、成员素质、组织架构以及教养手段都会影响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目前很多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多位家长将一名幼儿捧在掌心,特别是隔代老人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舍不得教育,只是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导致幼儿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过于依赖他人、任性、反叛、不讲礼貌等等,严重阻滞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外部环境因素
幼儿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幼儿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在幼儿园中接受到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也会和家长即时沟通,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于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也会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可推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一)寄予适度的期望
通过总结大量相关领域学术文献及调查的结果表明,对于幼儿寄予适度的期望可有助于其成长,但同时应注意的是若期望值制订得过高,一旦幼儿未完成目标,便会大大打击到自信心;但毫不抑郁期望,又会无法促进幼儿具备上进心。所以,在教育时教师应注意幼儿们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制订出更具备针对性的教育方法。通过笔者工作中的总结,认为可以做一些小红花、小笑脸之类的卡片,时常奖励给在幼儿中具有良好表现的幼儿;例如在锻炼幼儿独立吃饭时,可用引导的语气对幼儿说“宝贝,如果连续一周的时间,在幼儿园和家里你都可以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就能够自己吃饭,那么这朵小红花就属于你,并且写上你的名字了哟!”事实证明笔者接触的这位小朋友真的连续一周独立进食,且渐渐养成了自己吃饭的好习惯,一周之后笔者兑现了诺言将小红花奖励给了她,并且公开在课堂上进行了表扬,而其他小朋友们见到之后,幼儿那种争先恐后表现自己的心态发挥了作用,纷纷开始表达出自己也要自己独立吃饭,也要获得小红花。通过这一案例,良好地说明寄予一定期望值对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十分有效,进一步推进了教育效果。
(二)通过游戏规范幼儿行为
3-6岁的幼儿正是爱玩的年龄,通过利用幼儿成长规律的特点,可以开展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活跃幼儿思维,提升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并可进一步发展幼儿间相互的沟通合作。比如说我园中有位幼师组织幼儿们开展了“大家一起吃美食”的游戏,但游戏才刚开始不久,两位小朋友便发生了争吵。教师在了解情况后得到,原来是两人都想要同一样成色较新的道具,谁也不愿意用旧的。这时该教师灵机一动,将耳机凑进了这个电磁炉道具,并作出和电磁炉对话的样子说“噢,原来是这样的!”然后对两名小朋友说“刚才电磁炉告诉我,这台电磁炉刚才告诉老师它很难过,因为虽然它有些旧,但是它曾经做出过很多美食,它很想帮助一位小朋友做出更多好吃的食物,谁想要一起呢?”结果没抢到新道具的同学立刻便破涕为笑了。教师轻而易举倒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矛盾,并表扬了愿意接受旧道具的同学,同时使全班同学们都明白了中国民族中有种美德叫作谦让。
(三)积极的赞美下鼓励出优秀的幼儿
肯定和赞美的作用相信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对于孩子来说及时的肯定和赞美更加重要,所以,老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才能有足够的积极心继续良好地表现下去。实施表扬时应使幼儿明确行为的正确和错误之分,对于具有良好表现的应及时鼓励。比如说在午休时有些小朋友内急就会大声喊老师,这样便会打扰到其他正在休息的孩子们。在针对本类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温柔地提醒小朋友在他人休息和安静的场合时应降低音量,不应大呼小叫,并在其改正之后,及时给予肯定,使其具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四)发挥榜样的力量
幼儿具有超强的模仿天性,榜样会带来无穷的能量,所以单一地说教方式效果赶不上自己以身作则,以正面的榜样形象示人。教师应勤和家长沟通,要求尽量让孩子们单独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在此之前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规定孩子不应该做的事,作为家长和教师应首当其冲,坚持不犯。比如说我园有位小朋友常说粗口,经过询问后得到原来是该名小朋友的父亲经常会在孩子面前讲粗口,于是教师及时联系了小朋友的家长,严肃地告知带来孩子的负面影响,要求家长一定要改正。同时在园期间教师也加强了对该名小朋友的关注,在一段时间的引导和矫正后,该名小朋友意识到讲粗口的错误并渐渐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五、结论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同时,想要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无论是家长或是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对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来说,幼儿阶段是最关键的时期,应及时开展各类有助于其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习惯等等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有助于幼儿更为快乐的成长,在此过程中家长及老师应多多鼓勵幼儿,合理利用手中的资源,创新出更科学的情境,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作者简介:
周维一,女,1989.08.21,汉,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市育才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当前职务:幼儿教师,研究方向:幼教